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骠骑大将军 » 第一百七十四章:临泰山 白嵬流寇

第一百七十四章:临泰山 白嵬流寇

    白嵬山贼中确实有大部分人是走投无路了才会去落草为寇的,但凡家中有亩良田可种,又有谁愿颠沛流离,生死度外;林琅自己本身也是土匪强盗,更加能够明白,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的道理,他们不过只是想要活下去罢了,真正穷凶极恶的又能有几个?

    而面对陈禹的出征令,林琅想了想,还是没有接下,不是不能接,而是他不敢接,毕竟现在不同于在青、徐之地了,林琅势单力薄,连个可靠的亲信都没有,可谓如履薄冰,除非是被逼着去的,否则只得能推则推,况且胜算也不大。

    陈禹轻笑着问道:“长青现如今已经贵为皇叔,封侯拜将,何等恩赐,就不想着报效朝廷,为民除害吗?”

    林琅道:“要论德高望重者,还非大司马莫属,当然,若在下非去不可,自当披甲而出,裹尸而还。”

    陈禹道:“言重了,区区山贼而已,不必要死要活,不过看在长青初任军职,于军中事务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七日之限确实有点仓促,这样吧,我多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务必要在期限内扫平白嵬流寇,否则军令如山。”

    林琅作揖道:“在下定不辱命。”

    陈禹朝外喊道:“传周灵、姜汉。”

    不会,周灵同姜汉上殿来;周灵为周前之子,现任龙骑校尉;姜汉为姜泰之子,承父亲宁远将军之职。

    陈禹看向林琅,道:“此二人少年英雄,相信定能助长青你一臂之力,此外,我再助你三万兵马,可前往东营调取,明日启程。”说着,从太师椅上站起,缓缓走下龙台,将雕有浮金“东”字的令牌交到林琅手中,拍了拍其肩膀。

    林琅再次拜谢。

    下了早朝后,陈桓脚步匆忙的追上叶昭,不解道:“叶尚书,大司马怎么还让林琅去兖州平寇,而且还将时间延长至一个月,这不是在助他立威吗?”

    叶昭回道:“大司马就算再不愿意,可当时朝堂之言已经覆水难收,至于为什么要把七天延长至一个月,就是为了把林琅的功劳压制在可控范围,并且大部分的功勋都将在周、姜二位小将身上,此番做法,很是妥当了。”

    陈桓担心道:“万一林琅故意而为之,又将如何是好?”

    叶昭笑着摆了摆手,道:“不会的,陈御史大可放心,兖州虽远离皇城,但依旧在大司马的势力范围之内,林琅刚得皇叔头衔,还势单力薄,这会就弄出太大动作的话,于他来讲,无非死路一条,此弃大局而取小利,非其所道。”

    镇军将军吴当冷哼道:“我觉得吧,要换做是我的话,将此人一刀砍了最为省事,免得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叶昭笑着道:“吴将军说得在理。”

    吴当嘿嘿道:“尚书大人也这样觉得是吧,那在下今晚就率五十死士,直接冲进左将军府内,将那个林琅的脑袋砍下来。”

    叶昭道:“你真要这么做了,那明日你的脑袋就会跟林琅一起进宫。”

    吴当不解道:“为何,难不成那厮的府上有人?”

    叶昭无奈的笑了笑,道:“吴将军,杀人不难,杀之有名才难,否则还能轮得到你来动手吗?”

    吴当理直气壮道:“大不了一命赔一命就是了,在下这条命要是能为大司马解忧,死又何妨。”

    叶昭道:“你想想现在林琅是何身份,那可是皇室宗亲,你这一刀下去是痛快了,到时罪名下来,起码得是夷三族的大罪。”

    吴当闻言,赶紧摇头道:“那不划算,不划算。”……

    建平九年,五月末,林琅奉命出征,前往兖州剿贼,日行仅三十里路,多有抱怨之声;姜汉劝其兵贵神速,切勿懈怠士气,林琅表面答应,但依旧我行我素,缓缓前进,将原本四日的行程,拖延至十日之久。

    白嵬山军落草于泰山,当年梁冲入青徐二州时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流民;这些人原本欲要东迁,结果因为林广战败,担心豫州没有容身之处,只能徘徊于泰山之中,以野果充饥,饮朝露解渴,久而久之,形成了山寨一般的规模,以年长且有威望的柳寓为首;建平八年,秋,一向粮草富足的徐州首次闹出灾荒,豫州牧杜坚奉陈禹之命,向徐州运送钱粮。

    柳寓之子柳棠闻此消息后,立马向父亲建议,准备要在泰山道上劫下这批粮草;柳寓没有答应,毕竟这是赈灾物资,如果被劫的话,那徐州又将生灵涂炭,又会出现一大批像他们这样的流民,而且会置山寨中人于危险境地,于是劝诫柳棠切莫动手。

    柳棠没有听劝,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何况这批货里有财又有粮的,如果这件事情成功,那么这个冬天,整个山寨都会好过。

    下定决心后,柳棠开始在暗中寻求同道,集结了两百多人,于运粮当天埋伏于泰山道两侧;此地道路狭窄,树林茂密,不容易被发觉,加上运粮官大意疏忽,没有提前排查,于是令柳棠此次行动事半功倍,总共劫获粮草十万石,锱重器械不计其数。

    杜坚闻报后,立刻将运粮官拿下问罪,并派泰山太守发兵剿贼,可谁料想,几番进攻,竟是连连败退;此事传到了北都,陈禹因杜坚办事不利,撤去其职,任命建威中郎将赵歆为豫州牧,并派薛琮、薛岳二人一同前往。

    待赵歆上任之后,柳棠的羽翼已经渐渐丰满,他用劫来的钱粮作为筹码,将附近的几个山寨都勾结起来,形成了如今的白嵬山军,共计人数三万有余。

    泰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初到此处的薛琮跟薛岳也是吃了不少的亏,连续一个多月,只能望其而兴叹。

    林琅抵达泰山郡后,立马着手开始布置,将三万人马分成七队,各制七色旗帜以区分,其中,红、黄两队分别在泰山的两处要道口安营扎寨;青、紫两队负责迁移附近村落的居民;蓝、黑、绿三队则于冀州、豫州、青州的官道上设拦,并下令此三州在半个月内禁止通商、运输。

    安排完后,林琅便就高枕无忧;薛琮、薛岳、周灵、姜汉四人不得其意,问其何故,却又不答,只能干生闷气。

    薛岳冷哼道:“无碍,咱们且拭目以待,若半个月内他不能破敌的话,自会有军令来收拾他。”

    三人闻言,也就不在逗留,各自回了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