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骠骑大将军 » 第一百八十二章:其徐如林 侵略如火

第一百八十二章:其徐如林 侵略如火

    从八月初十开始,至十五之间,庐江太守夏侯钦就不断在向合肥发动进攻,配合覃彦在九江后方的行动;但是在之前长达一年的对峙期间,合肥于城池的防御工事上已经固若金汤,再加上曹安严肃军纪,丝毫不敢懈怠的状态,就凭庐江三万步军,夏侯钦也不敢硬打。

    这几日,卫央已经写了数封信催促,可迟迟都收不到庐江那边的捷报,只是几句稳定军心的话罢;其实卫央也知道局面并非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其一,合肥战场的地势太过开阔平坦,曹安的龙骑军对于庐江军来说威胁过大,加上淝水被断,以至于夏侯钦的弱势太过明显,有所顾虑;其二,九江后方兵力过多,覃彦没有办法打出优势,照此看来,虽是两路夹击,但于抗分兵对抵,依然绰绰有余。

    八月十五这天,徐州收到了前线快报,说是陈禹第二次进攻徐州的兵马已经到达了青州。

    卫央面色沉重,道:“竟然如此之快,是何人带兵,兵力多少?”

    哨骑答道:“共有马军一万,步军一万五,攻城器械无数,展镇北将军、武亭侯旗号。”

    卫央暗暗道:“梁冲亲自出马,怕是徐州要保不住了。”

    却听参军将军公孙集道:“看来陈禹自上次折损数万兵马之后,如今也是捉襟见肘了,区区两万多人马,将军想必已有对策了吧?”

    卫央此时纵然心里没底,但也不能未战先怯,动摇军心,当下点头道:“自然,只是要辛苦几位将军,以退为进,引贼深入,而后擒之。”

    公孙集同在坐余桥、孙渡、钟契等几位将军皆起身应道:“但凭吩咐。”

    两天后,梁冲的兵马从青州进入徐州地界,沿东莞一路南下,直逼临沂,途中遭到多次徐州兵马的埋伏,但皆从容应对过去;梁冲、陈景坐镇中军,前军方化打头,后军戴庆把守,左翼军周灵、右翼军姜汉,稳步向前,不疾不徐。

    相隔又两日,前线第五次急报抵达临沂,卫央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但就目前局面而讲,能不能守得住,他心中已然有数了。

    时军士第六次入城来报卫央,道:“敌军已经兵临城下。”

    卫央闻言,遂引众将前往城楼,只见尘烟起处,旌旗密布,军阵井然有序,浩瀚如江海,汹涌而来。

    梁冲命方化的先锋军前去叫阵。

    方化遂引军至城楼下,教军士击鼓挑衅,而望城楼朗声道:“武侯有言,城上的鼠辈们听好了,三日之内城门不开,城内人畜片甲不留。”

    公孙集怒道:“此人好生猖狂,看我下去擒他。”

    卫央拉住公孙集,道:“不可,敌军士气正盛,不是迎敌之时,待耗他两日,再战不迟。”

    正当公孙集想要应下,却听方化又是喊道:“徐州鼠辈,还是跟四年前一样,只会当缩头乌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下公孙集哪里能忍,指着城下怒道:“贼将休走,看爷爷下去拿你。”

    城门开处,公孙集怒发冲冠起,舞刀拍马,直奔方化杀去;方化挥刀相迎,与之斗有十合,见敌破绽处,奋力一击,将其劈落马下。

    徐州众人皆惊,不敢再有言出战者,只得依卫央之言,暂避锋芒;梁冲旗开得胜,已经起到了威慑作用,吃准敌方短时间内肯定不敢开战,于是便兵分两路,让姜汉、周灵二人各领三千兵马,进攻徐州各郡。

    徐州可用之兵寥寥无几,各郡一见镇北将军的旗号,无不闻风丧胆,纷纷献降;梁冲命这些有声望的士族都写一封劝降信,然后投入城中;一时间,临沂城内人心惶惶,军心动荡。

    覃彦受卫央之命,立即率兵返回来救;吴平之见徐州兵马退得紧急,知是后方失火,遂命一支轻骑抄后追击;覃彦与周灵的兵马在下邳城外相遇,展开了厮杀;徐州大多为步军,根本不是龙骑的对手,大败;覃彦见势不对,急忙向南退入取虑城中,不料半路上被九江那边派来的轻骑部队所拦截;在前后夹击之下,覃彦终归难敌,被周灵所生擒。

    待卫央派来接应的兵马抵达下邳时,局面早已定势,于是速退,但遭遇了周灵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数十骑逃亡而去。

    卫央收到信报后,血贯胸腔,喷口而出,昏倒在了桌案上,他现在才算明白,自己的本事跟天下四杰比起来究竟差了多少,就差一步,云泥之别的一步。

    也不知过了多久,卫央才在自己的房间里缓缓的醒了过来,听着屋外一阵嘈杂,问守在床边的发妻李氏,道:“外面是怎么回事?”

    李氏叹了口气,道:“余桥、孙渡、钟契三人得知你病了之后,立刻就打开北城门投降了,此时梁冲的兵马应该是已经进城了。”

    卫央面如死灰,惨然一笑,硬撑身子坐了起来,发出阵阵咳嗽声。

    李氏轻轻的替卫央拍了拍背,道:“你这是决定要走,还是要留?”

    卫央穿上鞋子,披了件外衣,朝着门外走去,道:“是去是留,不是我们决定的。”说着已经来到了门前,一开,门外五十甲士分列两道,正中放一太师椅,梁冲坐于其上,捧茶慢饮,左侧为中郎将方化,右侧为偏将军戴庆。

    梁冲看了看天色,笑着道:“卫公子,你终于醒了,知道你身体欠安,我都没敢打扰。”

    卫央道:“既然已经落到你手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梁冲喝了口茶,道:“我也并非嗜杀之人,倒也很愿意看到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我想,你应该也是如此吧?”

    卫央问道:“有话直说,何必拐弯抹角。”

    梁冲直言道:“徐州也是士人辈出之地,只可惜冥顽不灵,我是个粗人,不想浪费时间同他们口舌之争,所以我希望你能去劝其归顺朝廷。”

    卫央冷哼一声,道:“士人自有傲骨,何与贼寇为伍?”

    梁冲轻笑着道:“你应该不了解,我这个不太喜欢讲道理,如果你不愿帮这个忙的话,明日午时,几百颗人头就会悬于城楼之上,此乃你之过也。”

    卫央皱眉道:“何来有我之过?”

    梁冲反问道:“徐州因你而乱,他们因你而死,你何辞其咎?”

    卫央怒指梁冲,却又不能辩驳。

    梁冲起身,道:“今日我且在城中歇下,明日这时,如果我看不到归降书的话,你会看到的将是他们的尸首。”说完欲走之时,又似恍然想起,道:“对了,今天给你带礼物来了,还请卫公子笑纳。”

    三名军士各捧着一个木盒上前,将其摆在卫央跟前,打开;李氏登时吓得花容失色,只见那盒中,竟是余桥、孙渡、钟契三人的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