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夏之东晋五胡十六国 » 第18章 贾南风把持朝政

第18章 贾南风把持朝政

    晋帝司马衷随即按照张华的建议遣王宫持驺虞幡出宫解兵。

    王宫持驺虞幡出宫传旨后,司马玮麾下将士便都放下兵器离开了。

    就连司马乂也投弓流涕道:“楚王持诏,是以从之,怎知是矫诏!”

    司马玮见众将士散去,左右再无一人,顿时窘迫不知所为,于是王宫便将司马玮抓捕送送入了廷尉。

    最终,司马玮被斩首,公孙宏、岐盛并夷三族,司马乂被贬为常山王。

    自此,贾南风独揽朝政,任人唯亲,以贾模为散骑常侍,加侍中。

    洛阳宫昭阳殿内。

    贾谧向贾南风进言道:“皇后,张华乃庶姓(非宗室),无逼上之嫌,而且儒雅有筹略,为众望所依,可委以朝政。”

    贾南风犹豫不决,于是便召来裴頠询问道:“卿以为是否可以委政于张华?”

    裴頠赞同道:“张华体良清粹,才识经济,臣以为可委以朝政。”

    于是,贾南风便以张华为侍中、中书监,裴頠为侍中,安南将军裴楷为中书令,加侍中,皆与右仆射王戎并管机要。

    张华忠于帝室,极力补救贾南风施政的过失和遗漏,贾南风虽然凶残,但却知道敬重张华。

    贾模与张华、裴頠同心辅政,因此数年之间,虽暗主在上,但朝野却安稳平静。

    九月廿一,贾南风为安抚宗室,便诏以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为卫将军、录尚书事,以赵王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

    元康二年(292年),春,正月廿二,洛阳宫昭阳殿内。

    贾南风对一名宦官吩咐道:“将杨芷身边的侍御全部赶出金墉城,一个人也不要留,再断了杨芷的饮食。”

    “诺。”宦官领命而去。

    洛阳金墉城内。

    杨芷身边的十余名侍御全部被赶了出去,独留杨芷一人被关在城中。

    二月初一,杨芷饿死在了金墉城内。

    贾南风害怕杨芷在阴间向晋武帝诉冤,于是便命人将杨芷覆葬于街邮亭,并且还使用了消灾除邪的符书、药物等。

    司州河内郡温县。

    之前散布“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谣言之人再一次扮作狂人,造书曰:“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形街邮,终为人叹。”

    洛阳宫昭阳殿内。

    一名宦官向贾南风禀报道:“禀皇后,之前造书曰‘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的温县狂人又造书曰‘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形街邮,终为人叹’。”

    两火即炎,“两火没地”是说晋武帝驾崩,兰是杨芷的字,“哀哉秋兰,归形街邮,终为人叹”是在为杨芷的死悲叹。

    贾南风想明白谣言的含义后便勃然大怒道:“立刻派人将那狂人抓捕起来严加审问,务必查出幕后之人。”

    元康三年(293年),辽东塞外,鲜卑族宇文部(鲜卑诸部各立名号,宇文乃其一也)。

    宇文部首领宇文莫槐治下严苛,为部下所杀,宇文部族人拥立宇文莫槐之弟宇文普拨为首领。

    并州定襄郡盛乐城,鲜卑族索头部。

    索头部首领拓跋绰卒,其侄拓跋子弗立。

    元康四年(294年),夏,五月,并州西河国介休县。

    一群南迁匈奴人正成群结队向东而行,他们的手里还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有的拿着制式兵器;有的拿着农具;还有的拿着木械。

    这群南迁匈奴人在一位名叫郝散的匈奴铁弗部(铁弗部又被称为杂胡)人的带领下起兵造反,这是准备前去攻打上党郡。

    自东汉后期始,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北方诸胡族迁至内地,以便监控,同时也为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至此,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亦是戎狄居半。

    然而内迁胡族在民族、阶级矛盾的交织下,多杀长官,谋求自立。

    郝散率众沿途烧杀劫掠,抵达上党郡界后便开始攻打县城,诛杀长吏,上党郡兵皆不能御。

    京师洛阳。

    贾南风得知郝散聚众造反之事后,便诏令雍州刺史解系(字少连)发兵平叛。

    雍州京兆郡长安县刺史府内。

    雍州刺史解系收到朝廷诏令后,立即便调遣雍州诸郡兵前往上党郡平叛。

    并州上党郡。

    郝散正准备率众攻打上党郡治潞县,这时其部斥候惊慌地回禀道:“禀渠帅,有大批官兵自西而来,官兵人数众多,恐有数万之众。”

    郝散闻言大惊,当即便率众向北逃去。

    雍州诸郡官兵兵分数路,准备合围郝散部。

    秋,八月,郝散疲于奔命,于是便率众降于冯翊郡兵,郝散为冯翊都尉所杀。

    并州新兴郡定襄县盛乐城。

    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弗卒,其叔父拓跋禄官继位。

    平州昌黎郡昌黎县。

    一群鲜卑人来到了大棘城,他们是鲜卑慕容部(三国时期鲜卑白部鲜卑首领莫护跋因戴步摇冠,故以步摇晃动之音改姓慕容)族人,在首领慕容廆(wēi)的带领下自幽州辽西郡阳乐县青山迁徙而来。

    慕容廆身材魁岸,身长八尺,相貌英俊,雄杰有大度。

    慕容廆在大棘城教族人以农桑,法制同于晋。

    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夏,五月,颍川、淮南大水。

    六月,荆、扬、兖、豫、青、徐六州又发大水,庄稼、房屋损毁严重,百姓死伤无数。

    冬,十月,京师洛阳武库发生了火灾,累代异宝、王莽头颅、孔子木屐、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余万器械皆被焚毁,可谓是损失惨重。

    上谷郡之北、濡源之西。

    拓跋禄官分其国为三部:一部居上谷郡之北、濡源之西,拓跋禄官自统之,为东部大人;一部居代郡参合陂之北,使其兄拓跋沙漠汗长子拓跋猗迤统之,为中部大人;一部居定襄县之盛乐故城,使拓跋猗迤之弟拓跋猗卢统之,为西部大人。

    索头部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

    拓跋猗卢天姿英特,勇略过人,善用兵。

    拓跋猗卢出兵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黄河击匈奴、乌桓诸部。

    拓跋猗卢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