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错过2010 » 后序

后序

    这部小说算得上是我写的第一篇完整的小说。好早以前,就有过想写部小说的想法。上高中时写过一部小说,但是文辞和故事结构太过幼稚被别人嘲笑,我仅仅是起了个头就没了下文。上大学时都有足够的时间,但是因为没怎么构思好该写什么主题,加上阅历太浅,所以未能付诸行动,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后来刚参加工作时有时间了,个人生活也更丰富些了,于是开始尝试写,写了关于战争的一部小说。但是只写了十万字,就写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我参加培训期间,我存放小说的工作电脑被别人重装系统了,好巧不巧,我为了方便写作,原稿就放在桌面的,第一次真正努力的结果就这么付之东流了。我懊恼了好一阵子,因为害怕再次品尝那种苦痛,我好久都没有动过写小说的心思。

    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写这篇小说其实是我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源于青春年少时的一场遗憾一直伴随我多年,又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始终困扰着我。让我不得不总是回过头去审视当年的种种举动,问自己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遗憾。同时,对于故人,我既耿耿于怀,又念念不忘,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于是总想要做个了断。再者,青年时的那些美好片段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那段时光堪称我人生最高光的一段经历,让我为自己骄傲。如今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已离开故地多时,儿时的伙伴如今都没有在身边,倍感孤寂。写一写当年的事情,既可以寄托一下自己思念,也免得将来得了老年痴呆了什么都回忆不起。

    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最早的一批90年后成年之际,我们那一届也就是2010年。开始提笔的时候,名字是叫《那年那些事》,结果发现有部动画片叫《那年那兔那些事》,误打误撞重名了。巧合之下,就重新起了《错过》这个名字,但是发现重名的依然很多,于是再次起了现在这个名字,总算没有重名了,而且现在现在这个名字更能直接点名主题,我很满意。

    刚开始排头的时候是想随便写两段的,就写了高考时的场景,想直接写到结局。但是总觉得太单薄了,很多故事背景缺失,人物形象立不起来,没有前因的话,这个故事就是断头苍蝇,看起来肯定会乏味。只好又从头开始写,从认识那个人开始。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现在错过的不只是那个最重要的人,还有很多人,于是又写那些在自己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就越写越多。啰啰嗦嗦,写了从元旦前到高考后的半年多的光景,才发现自己到底经历了多少,还有多少能回忆得清清楚楚。为了对得起那段经历,在写的时候又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场景和时代背景特色,尽可能地用人物的原话,不过人名地名我都作了部分模糊处理。从这个角度讲,这部小说,算得上是真实性很高的回忆录。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写作的时候,不得不采取一种夹杂着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叙事。也就是写人物内心活动就几乎只写主人公本人,写故事经过就用高空视角,反正一切都是只围着主人公发生的事。

    但是结局一开始也不是准备这么写实的。写着一半时,我才发现因为这场变故,我的人生轨迹已然改变。我失去的太多了,当初的那个我早已消失在遗憾里,于是不得不安排一场和现实相反的惨痛结局,并为这个结局作了很多的铺垫。这么写,意在警醒别人,后悔药是没有卖的,青春里不能有遗憾。

    最后解释一下我现在的状况。我在那场变故中,确实和那位故人永远地失之交臂了,即便后来她又分手了,我也再没有勇气和她表白,只能远远地望着她。随着时间的流逝,更觉得自己离她越来越远了,而且我没有自信我能给她想要给她的幸福,就不可能再跟她开口了。只能偶尔顺道路过时,去看看她,关心一下她现在的状况。在我和她各自成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再和她联系,希望不会再去打扰她。但是偏偏天意弄人,在去年上半年开春的那段时间,我老是做梦梦见她,那种感觉太过真实,让我醒来都会掉眼泪。深受困扰之下,我去和她见了面,想要摆脱这样的困扰。但实际上我发现根本就不现实,除非大脑恢复出厂设置,把一切相关的都格式化,不然的话,还是会想起。从开始写这篇小说起,我就没再见过她,虽然还偶尔联系一下。但是我现在写完结局后,我发现,我奇迹般地不再去想那段苦难的历程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莫名其妙地就达到了切断烦恼的效果。这样一来,我就能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家庭,把这条已经走歪了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一切都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那本到现在都还没有给出去的现代诗集,留着当做怀念了。

    智豪勋

    202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