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尸朝 » 第22章 落户

第22章 落户

    南京漕帮的一个埠主带着何力何管事的口信过来,说欢迎各位的来临,还让一个帮众前来给各位爷领路。说罢喊过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少年贼头贼脑,一双大眼滴溜溜的转动,遮掩不住脑袋里面活跃的思想。

    告别了这位埠主,钱大强悄声的对李修为说道:“少爷,看来这南京的漕帮对咱们瞧不起啊。”

    “嗨,这边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会面面俱到。能给咱们一个引路人,算是不错了。”

    李修为丝毫没有当真,毕竟在他眼里,自己的对手,从来不是这些手下人。

    找了间城西的客栈,众人住了下来,之后组队在城内游逛。

    这是李少爷安排的任务,大家乐的遵守。

    李修为和钱大强一起,在城内来来往往,东张西望看个不停。

    这里有数不胜数的美食,莺歌燕舞的美女,来来往往,挥汗成雨。

    一条风月秦淮河,半部明朝兴衰史。举世闻名的秦淮河,这里可是鱼龙混杂,今后可是主战场啊。

    别想歪,是商战的主战场。天下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的繁华,是商人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门槛。

    《两京赋》中曾经记载过南京城这样的场面:万艘云趋,千廪积稂;贡琛浮舫,既富且强。商人们单单是靠着转运贸易便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想要摸清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就要充分体会到当地的生活细节,摸清需求。在众人看来,李修为是个纨绔,刚来到就游玩喜乐,殊不知,自己却在考察基本市场。

    南京城周边想来安定,经济富强,街区规划比北京都大,不是本地人,便会瞬间迷路。

    幸亏有小向导,李修为几人玩转了南京不少好玩的地方。

    街口人流滚滚的小吃摊,飘香的盐水鸭,一口下去,咸香味十足;香甜的桂花糕,摊前倒是不少小孩驻足;最为出名的是几家卖鸭血粉丝汤的,直接打出来先帝御用的字样,一边散发着香味,一边招呼着客人。

    叫上一桌的鸭血粉丝汤,那边买来几个鸭肉烧饼,端的是香味十足,跟现代的鸭血粉丝汤相比,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几人吃饱喝足,李修为看向了身边南京漕帮给配备的小向导。

    “你叫什么名字呀?”

    “回爷的话,我没大名,人家都叫我燕子。”少年伶俐的说道。

    “燕子,这个名字可以。”李修为笑道:“这南京城里地方大且杂,不知道都有哪些特色啊?”

    “老爷,这京城虽大,但大抵都是那些个大城的套路。北面西面靠江,多是小商贩和力巴劳力人和百姓住的地儿;东边交通便利环境又是最好,开发的早,多是王爷大官;南边的住的都是大商人,都是清一水新的街道,这里的人最是富裕;西南边住的倒都是一些小官,连同一些环境较好的百姓混在一起,新开发的,地方也大。”

    李修为一比划,跟自己所想的差别并不大。

    “那我要做生意,要去哪边比较合适啊?“

    “回老爷的话,得看咱们做什么生意。要是纺织布匹,南边最好,东边的布商都是有背景的;普通的饭馆西边北面,好的饭馆东边南边;手工就去西边,全靠人力衬托;镖局运输的门当,直接去北边便是。要是文玩字画,您就搁城中间赁个铺子开张就行了······”

    燕子还在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李修为直接插话问道:“若是卖一些妇女用品之类东西,在哪里比较合适?”

    燕子想都不想,直接答道:“哎呦,爷,这还用说么,直接秦淮河边上呗,那里从身上裹得,脸上抹的,头上盘的,都能买的到,不过吧就是竞争压力有些大,相关的店铺太多了。”

    “我说的商品,是那种比较高端些的,一些达官贵人也能用,上档次,很有名气的那种。”

    “这也好说,在秦淮河和南城相交的地方,有个地儿,靠着高楼大宅,秦淮河的姑娘们坐车能到,高楼大院内的小媳妇大闺女出门也能买到。不过爷,您可清楚,因为两遍都挨着,那个地的租金可不便宜。价格仅次于城中的商铺。”

    “那就好,我这生意,那些三院六部的大人是用不着,但他们就算是坐车远远地也得来买。”

    李修为嘴角上扬起了龙王的笑容,看的燕子和钱大强一阵害怕。

    余下的两天时间里,李修为却是东看看,西望望,连秦淮河畔的都去了一遍,可算把整个南京城都摸透了一遍。

    刚开始众人还算新奇,但两天下来,脚底下都咯出来了一个个的血泡,直接是苦不堪言。

    初九一大早,李修为把所有的人都召集起来。

    “拿好咱们的东西,搬家了。”

    李修为领着众人先是到了城内牙行,找了个伙计,提出了自己买房子的要求。

    牙人听完,说道:“这位爷,您要求的地方太大,交通还很便利,这些个地方东城肯定是没了,南边的太贵不划算。看您是个生意人,去了北边又太过委屈,西南城的环境还算不错,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可以,去看看。”这些都跟李修为预想到的一样,如此大的宅院,也只能是新开发的西南了。那里地界也不算太贵。

    西南界的,大都是一些六部的一些官员,和一些富裕小买卖的百姓。平时比较安静,治安环境也非常好。属于各点都比较均衡的一方面。

    李修为的要求中,宅院要六进六出,最后妥协了找了个三进三出,后面是大块空地的宅子。虽然偏一些,但胜在比较大,也算可以了。

    牙人要八十两银子一年,另外,七十两抵押,也算是符合市场价。虽然价格颇高,但牙人们赚的就是这个差价,不然的话,也不会大年初九便开始营业了。

    当下签字画押,干净利索。

    “大强,你领着这帮弟兄们把屋子整理好,缺什么就赶紧买什么,今天一天买完。”

    又扯过燕子:“给这位小兄弟也来一间房子。”

    燕子受宠若惊,但很快明白了什么,这是要诏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