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尸朝 » 第44章 教育

第44章 教育

    上一秒还在优雅拍卖,下一秒直接骂天骂地骂空气,开动打人不服气。

    李修为直接惊呆了,这么直接的么。

    旁边的人反倒是习以为常,有的男人反倒是颇为欣赏这一幕,对着互殴的二人指指点点。顾横波拍拍手,后台直接走出两个老妈子,各自上前扣住,直直的拉出去了,完全不顾两人的大喊大叫。

    顾横波对于这些场景倒是司空见惯。秦淮河畔这边每天都发生无数这些争风吃醋的场景,每天的重复已经麻木了,赶走就是。男的应对闹事的男人,老妈子应对闹事的女人,很快场面就肃静了下来。继续拍卖下去,价格也是逐渐的水涨船高起来。

    “二百一十五两,还有没有?好,那么今天我们第一笔单子,就这么敲定了。”

    最终,第一瓶梅花香水就被一个紫衣女子拍的,钱货两屹,那女子捧着梅花香水简直激动到落泪,至于用着香水日后干什么,笼络什么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瓶标价的成功,最终也开了一个好头。随后的十几瓶单瓶,陆续被各色人物买走。

    很快,单瓶买完,就到了十瓶二十瓶的缓解。这时候,女子就不再是主角,各大王侯家的管事就纷纷上场举牌了。当然,不同于之前个人的撒泼打诨,各个管事们倒是颇有章法,对于争执的地方也很快就能处理好,算是各让一步,各取所需。毕竟世家都是要面子的,就算是什么阴狠的招数,也用不到这个场面里。

    几百瓶一下午的时间就被抢购一空,净得近四万两银子。本来价格是稳定的,但最后几瓶也是狼多肉少,几个世家开始竞价,花了大价钱买,最后反倒是李修为得利了。

    没有买到的几个管事,纷纷去顾飞燕那里讨要说法。顾飞燕却准备好了李修为给她的说辞:这些梅花香水只是限量版,想要再要,至少要等到一年以后方能酿造。至于这些水晶也就是玻璃,李修为则表示,生产难度太大,只能后期等人工起来再说,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这番说辞在其他人看来颇为可惜。躲在另一个包间的沈鸿志观察了一下午的场景后,又听到了这个这个消息,顿时松了一口气,得出了一个结论——梅花香水产量有限,并不会对恒财商会的仿制香水造成威胁,自己小刀子割肉,总能获得支持。

    对于顾横波的坚决推迟,李修为只能遵守,给了顾横波手底下一千两银子的赏钱,弄得几十人受宠若惊,纷纷称赞徐老爷和横波姑娘做好事,是好人。

    这次几车玻璃瓶所产生的梅花香水,共三万多的银两,李修为留下几千当做生产肥皂和甘油的本钱,剩下的全部投入到了马鞍山建设当中。

    建设一个基地是非常耗钱的,李修为感慨幸亏这几千口人不怎么要工钱,不然自己这家当,在基地还没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座山吃空了。

    翌日,燕子安以每月一两五的价格找来了十二位教书先生。

    按照东家的要求,这些教书先生都是几位年轻但失意的,甚至家里失落有些困顿。

    李修为递给这些先生自己最近几日写的书本。书本不厚,主要讲述了一些常用字,更多的是常识。

    苏长青是这里面最为年轻的,还不到二十岁,翻着面前跟自己年纪相若的人给的书本,自己耐着性子看了下去,却是连什么自己也没听过的知识:

    ......

    脚底下的这个叫地球,地球是圆的?

    如果盯着水壶,等水开了,壶盖会动,它为什么会动?这会让你想到什么?

    火油可以通过蒸发点练出来不同的油,能驱动机械不说,还能建造衣服?

    中国历史的十几个朝代,为啥明被划掉了,明后面的那个字是什么意思?

    大李兴,修为旺(划掉)

    ......

    李修为对这本教材非常满意,毕竟是修修改改十几遍的,算是差强人意吧。

    苏长青对于书中的内容提出一些疑问,有一些李修为回答上来了,但更多的是支支吾吾,最后大怒道:你们先教嘛,等前面的字学完,怎么也得一年以后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机器长什么样了,民为贵也就明白了,别问了。

    教师就是烦人,啰嗦,从古自今皆是如此。

    耐心的让这些教师在李府熟悉了三天的课本,等他们会切换简体字了,就全部打发去了马鞍山,交由钱大强处理去了。

    等这些孩童受过了教育,小小年纪出来后,就能成为一个=合格且意志坚定的工人。

    自己终于成了万恶的资本家,等着那本《资本论》可别写出来,还是晚些觉醒的比较好。

    ······

    崇祯把玩着手里的胰子——或者说是肥皂。

    “伴伴,你说这个南京吏部尚书···”

    “回陛下,是南京吏部尚书南企仲所奏。”

    “这个南企仲是有意思啊,朕在北方之地还为战乱饥荒鞑子之事犯愁,他可倒好,在南京捣腾出如此方便之物。”

    “是啊,陛下,咱们宫中的胰子虽说也相似,但有味道不说,还不易保存。但这样的肥皂形状稳固,气味芳香,关键是价格还便宜,几十个子一块,这要是大规模生产,可谓是利国利民了。”

    “不错,南京的这个美姿缘的商铺确实制造出了这利国利民的物品。也从侧面看出南京的管理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这边,尽是些贪赃枉法的官,投机取巧的商,卖国贩国的贼,着实可恨,着实可恨。”崇祯重复着,闭上了眼,仿佛回忆起这几年的事情。

    “现在国库空虚,多敌环视,还需得进一步筹措资金啊。之前让内阁拿来的单目,现在在这么。”

    王承恩赶紧递过去一碟目录过去:“万岁爷,名单都在这上面呢。”

    “嗯,所以呢,关宁军饷不可动摇,兵部尚书袁崇焕这个糟老头子从中作梗;商税也不可再增加,那些江南的皇亲国戚都命根子;至于兼并的土地······算了,依我看,这驿站劳民伤财,务必精简,方能开源节流,传阁老前来议事。”

    几番挣扎,一道道圣旨政令传出,那一道圣旨毫不起眼,在日如一日阳光的照耀下,被送往了各大驿站,宣判不久之后即将到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