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尸朝 » 第46章 齐头并进

第46章 齐头并进

    ·“你觉得呢?”

    “可以灌溉。”

    “可以锻造。”

    “我觉得到时可以拉车。”

    “可以代替纺织呢,家里妈妈总是纺纱转圈,用这个更好。”

    ······

    看着学徒们不断提出自己巧妙地想法,董科学甚是欣慰,终于不用自己绞尽脑汁去专研手机里的资料了。

    蒸汽机的生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研发体系,至少需要数以百计的人去不断地生产研究。现在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生产,毕竟万事开头难。

    “我觉得,咱们下一步,就可以开始大展手脚了。”

    “蒸汽机没办法形成生产线,只能是几百人分好工一点点的制作加工完成后组装在一起。形成规模后,一百多人一年也就能生产几十台。估计下一步要等到一年以后了。”

    “等有了一定规模的蒸汽机以后,先加入锻钢生产线,提高枪械的加工效率,把底火研究出来,换掉土法制作的底火。必须先武装起来。”

    “你不是挺重视生产么,怎么开始重视武器生产了。”

    “如果先把蒸汽机投入生产,生产挖煤什么的倒是可以,但如果先投入到运输和纺织行业,那必然会瞬间引起社会关注,到时候我们的生产成果就会被当权者给围剿了。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至少我们也要把蒸汽机等半的投入到生产和安全上面。”

    “这倒是值得注意的事。不过在明朝没大乱之前,我们暂时还是蛰伏下来,等待时机。算了算,也就两三年了。”

    两人边说便离开这轰鸣的机器,走进了水泥做成的楼房里。董科学已经自己绘制的生产图纸都绘制了出来放在了这个水泥城中间的大楼房里,这里警卫森严,均都配备了后膛枪,张三法最近已经把警卫队扩充到了五百人,其中有一百人是精英队员,就在这些显要位置站岗。。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十三米高城墙已经围了起来,建好了一面。城墙里面分布着大大小的工厂,无数的工人都在加班加点的干活。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民在这里稍加培训,就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工人,只要管饭和住,每天几个铜板就能赚一个青壮年劳动力。这也是张三法能够雇佣好几千人的结果。

    由于行贿及时,又不断有新品研发出来,以及收纳各路移民,真个鲁西南一片祥和,没有丝毫的动乱。济宁府甚至也给张三法颁布了相关的奖励,鼓励其勤农务工,保障一方平安。

    张三法自然之道自己在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之前,还是要学会蛰伏的,而临界点就是自己拥有的现代化军队能够引起朝廷警醒时,那就该行动起来了。

    当然,这个时机也要找的准确,早晚各路义军起立,清军入侵,天灾人怨时,自己也毫不介意会捅大明一刀。

    张三法从来就没想过要为大明服务,而是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实现现代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望无际的田地里,那些播种下去的土豆地瓜已经开始生产起来,虽然时任小冰河时期,气温还是寒冷,但总归是稍微暖和了一些,能多储备些粮食,自己以后就多了一层保障。

    当前,基地的资金全靠蜂窝煤和白酒来支撑,这些东西已经形成了垄断,尤其是白酒,在张三法的努力下,王从义点头,十八碗在山东官场流行起来。山东的酒场本来就极为普遍,又是公款消费,这就导致了很多商人和官员都来预定,本来白酒因为酒瓶是供不应求的,但周围衍生出来一个生意——回收玻璃酒瓶,每件五两,为工厂带来为数不少的酒瓶回收行业。当然,更多的是被各户人家收藏了起来,毕竟玻璃杯在他们看来,是不折不扣的水晶杯。

    董科学这边的玻璃生产线已经相当成熟,他现在担心的,是三弟那里,能不能顺利的把马鞍山基地给开发出来。

    ······

    “东家,您看这镜子怎么样?”

    钱大强一脸笑容的捧着一面镜子,呈递给李修为看。

    李修为结果一看,跟现代的镜子已经差不多了,但玻璃很厚,足有一厘米,这就整面镜子的重量也提升上去了。不过因为工艺的限制,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可以啊,看来能批量化生产出来了?”

    “东家,只怕是不能。”钱大强苦着脸说,“就这一块镜子还是折损了好几炉之后才算制作出来。二东家给的那个图纸虽然详尽,但材料不过关,我们的好几位师傅找了好些个材料才算摸索出门道,这玩意还是得看经验的多。”

    李修为一想是这样,毕竟就算是到了现代,都需要依仗这些经验的师傅,现在按图索骥肯定是急不得的,只能是徐徐图之。只能让师傅们先慢慢摸索了。

    李修为闲着无聊,出了马鞍山仅有的几间砖房后,看着周围的一片。周围原本广袤的树林已经被砍伐下来就地做成了木屋窝棚之类的。挖出来的土地则被分配好然后耕种。上面大都已经种好了土豆地瓜南瓜这些农作物。很多流民不认识这些农作物,只按照他们的经验来种植,就觉得这些荒地若第一年不种上大都就很难长出农作物了。因此贪图种植面积,一个人承包了十几亩地,想着用数量来赢得秋收的丰厚。

    这场景倒是让李修为想起了之前学习到的种种红色文章,比如《南泥湾》《北大荒》一类的生产奋斗文,一想到那些时候的光辉岁月,自己现在又何尝不是处在奋斗的光辉岁月呢,想念到此,就独自傻笑了起来。

    不远处,正在劈柴准备烧锅做饭的驴蛋,看到这远处钱总管的门前有个年轻人独自一人傻站着憨笑,赶紧跑到师傅门前喊道:“师傅,有个憨熊在咱管事门前找事哩,,您老快出来看看。”

    李铁匠出来一看,给了自己这个二货徒弟一个脑瓜崩。

    “还憨熊,你这个瓜娃子哟。这可是咱们的老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