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 第二十章闯荡江湖

第二十章闯荡江湖

    谁会想到,比文凯大不了几岁,身为一家之母的吴夫人竟然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反而叫他带上孙策与芮良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此举令孙策与芮良乐不可言。迫不及待就催促文凯上路。

    在小孙权和芮玄羡慕到口水直流的情况下,三人整顿好行装,次日就离开了曲阿。

    文凯并非一个孤行己见的人,他接受了芮良的建议,将第一站的目的地选在了芮良的故里——丹阳。

    宣城乃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乡。于东汉时曰宛陵,乃丹阳郡治。

    古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乃精兵之地。此言非空穴来风也。

    想当初,西汉名将李陵率五千丹阳精兵抗击匈奴八万精骑。几令匈奴退兵。丹阳兵英勇善战,可见一斑。

    三人每天游山玩水,倒也逍遥自在。这天,一行三人来到宛陵北面的昭亭山。

    由于后世南齐谢眺,唐朝李白以及白居易,杜牧,韩愈等文人雅士登游时留下无数诗赋,画记而名声鹊起。被誉为“江南诗山”。

    此山虽然不高,只有三百来米。当三人欲登此山主峰一峰山之际。于山脚下为一伙流寇所围。

    其三个头领一看就知道非平常之辈。

    居其中年纪最大的汉子老成持重,沉厚寡言,应为此伙人的大头目。

    但吸引文凯的反而是他身边的两个小伙子。

    居其左端的青年身材健硕,胆大勇武;

    居其右边的的则骑着骏马,背负弓箭,一看就知道乃灵巧善射的高材疾足者。

    果然,首先发言的就是那伶俐乖巧的青年人。

    说的无非就是“此路乃我开,此树为我栽。欲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诸如此类的东西。

    但当他大费口水讲完之后,旋即就为之气结了。

    因为面前这三个家伙居然无动于衷,将其视之为无物。

    需知自己与汤应对付这三人已绰绰有余,连吕昭大哥也无需动手。更何况己方尚有十余人紧随其后。

    然当对方一个自称“孙策”的小伙子寥寥数字满是挑衅的语调说出之际,已立令他怒火冲天。

    “全上,或是单打独斗,孙策皆乐于奉陪!若我皱眉一下就非好汉一条。”

    丹阳人果然好战勇猛。那青年人尚未回话。地头蛇汤应已挺身而出接受了孙策的挑战。

    “冯则少安毋躁。此处有我汤应足矣。”

    汤应孔武有力,招招稳中求胜。

    孙策年纪尚幼,还没有巅峰时楚霸王举鼎那力拔山河的气势,但仗着与文凯对练时悟出的招式,对付汤应亦是游刃有余。

    一时三刻二人亦难见胜负。

    冯则见状,欲助汤应一臂之力,遂悄然无声从背后拿出弓箭。跃马弯弓,瞄准孙策欲放冷箭。

    突觉手腕一疼,手中所执铁弓已应声落地。

    举目四望,那个骑着一匹惊世神驹的家伙一边眼盯着自己,一边与旁边的小伙子谈笑风生,还举起食指对着自己摇了两下。

    再俯首看自己的手腕,已是肿起了一大块。

    原来是一颗石子击中了自己。

    双方的距离并不近,这股力道……

    最为可怕的是:自己对此竟毫不觉察。如果对方有心要取自己的性命实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冯则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刚才的傲睨得志立已荡然无存。

    “住手!”一直默然观战的大哥吕昭策马上前。

    早就将一切尽收眼底的他知道:此次遇到劲敌,虽然看似敌寡我众,但他亦心知肚明,对方深藏不露,一招未出已驯服了不可一世,心高气傲的冯则。

    如果动起手来。己方可以说全无优势,好汉不吃眼前亏,冤家宜解不宜结。

    想至此处,吕昭看见孙策与汤应也都停手。遂续道。

    “所谓不打不相似,诸位是否有雅兴至山上一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已饱经战阵的文凯,如何不知深入虎穴的精髓?

    初出茅庐的三人焉会轻易退缩?

    当下文凯想也不想就欣然答应。就凭这英雄胆色已为群寇所折服。

    众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还没到山顶,双方已化干帛为玉白,几个小伙子气味相投,坦诚相对,旋即打成一遍,竟开始学人以兄弟相称了。

    原来年纪轻轻的吕昭、冯则与汤应三人都因朝廷腐败而在此落草为寇。

    文凯明知道汉朝气数将尽,加之自己熟读《鬼谷子》之后,对天下大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跟众人分析现今社会的状况,更一针见血指出,天下即将大乱!

    再婉转的表明自己欲扶孙氏平定江东,继而逐鹿中原之志。

    众人从未遇过有人会如此入木三分的为他们解疑释惑,茅塞顿开之际皆对文凯肃然起敬。

    孙策更是感激涕零,热泪盈眶。

    当冯则与汤应知道文凯带着两人闯荡江湖之际,再也不想安然如故。直缠着文凯带上他俩去见识一下,就差没有三跪九叩来央求文凯了。

    文凯对他们本有好感,观二人日后必成大器,当得到吕昭的许可后,五人一行再次踏上了旅途。

    果然不出冯、汤二人所料。接着的旅程,奇事、惊险仍是层见叠出。

    千万不要以为文凯的旅程漫无目的。

    虽说之前欲游历江湖是心血来潮,但胸有成竹的文凯早已深思熟虑。

    他的第二个目的地就是舒县。

    因为他知道在那里有一个对孙家影响至深的人物,或者说这号人物也是三国里面屈指可数的优秀人物之一。

    文凯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孙家,成为孙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自己救了孙坚的那一刻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孙家的将来。

    就像自己置身此年代就是为了左右孙家的兴衰一样。

    可惜大家有缘无份,欲拜访之人刚好外出。一行人只好前往舒城西南八十里外的龙眠山游览。

    “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

    此山因形似卧龙,后为宋代诗人黄庭坚咏诗称颂而著世。

    同属宋代的大画家,人称龙眠居士的李公麟晚年杰作—《龙眠山庄图》被苏轼视之为国宝。

    后人因此处人杰地灵,誉之为“龙眠毓秀”。

    众人兴致勃勃,全心投入观山玩景之中。

    当他们行至龙眠寨前,突然见到寨前有五位汉子手执武器,正围着一个少年游斗,旁边两人则在袖手旁观。

    那少年以一敌五,虽仍未落败,但显然已体力不支。

    所以将他包围的五子并不急于进攻,只是在慢慢的消耗着他的体力。

    孙策路见不平,立刻拔剑相助,加入了战团。

    那少年见有援相助,顿时精神一振,将其中一人逼退,与孙策背贴而立。

    神奇的一幕随之上映,素未谋面的二人仿佛心有灵犀,配合起来居然天衣无缝,一下子就拉成了均势。

    五子见状不敢怠慢,围着两人快速游动,静待时机觅其破绽。

    旁边的二人显然非那少年之友,见孙策助阵,亦按捺不住,欲上前助五子。

    芮良亦不是吃素之辈,二话不说上前截住两人缠作一团。

    文凯扭头一看,汤应与冯则这两个家伙居然无动于衷,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

    他始才恍然大悟。他们不出手,就是想观己之能,显然对自己的实力仍是满腹孤疑。

    文凯亦是血气方刚之人,心中傲气一起已是难以收拾。

    只见他手执单锋剑一个箭步,惯用的“打虎牢龙”已出,刺向五子中的其中一员。

    那人忙举刀相架,可惜他的刀此刻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单锋剑一较高下。

    文凯中途变招,一招“盘龙卧虎”已转向其对手旁边持剑之人。

    持剑者想不到文凯如此快就变招,忙举剑招架,只是他手中之剑遭遇了其伙伴钢刀同样的命运。

    原来,文凯此式仍是虚招。

    骤见其一招“龙化虎变”已攻向另一个持戈之人。

    持戈者对此始料不及,忙后退数步,避其锋芒。

    身经百战的文凯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早已心知肚明。

    对方的优势是人多势众,但显然经验尚浅,所以他决定采取以快打慢的打法。

    果如其所料,只是瞬间,他已将此包围圈完全撕开。

    那少年显然为文凯只以涓埃之力就逼退三人之能所折服,心神领会之际,便以孙策齐齐退出战阵,加入了观战之列。

    其实,文凯能对战五人,亦是正中其下怀。

    这些日子苦练的成果业有赫赫之功,此刻不就是最佳的见证之时吗?

    只见文凯手中的单锋剑一扬,最近悟出专应付群架的新招式“龙驰虎骤”、“龙飞虎跳”、“龙擎虎掷”、“龙卧龙跳”、“龙斗虎争”。

    此五招承上启下,前俯后仰,声东击西,闯南走北,五招一气呵成已袭向五人。

    只闻几下“叮叮当当”的声音,只在飞云掣电的瞬间,文凯己傲立场中,手中的单锋剑潇洒回鞘。

    围着他的五子目瞪口呆,或望着手中的断剑,或望着地上的兵器,或捂着手腕的伤口。

    此战对他们来说肯定没齿难忘,因为根本连还手之力都沒有已成败局。

    有孙策助战。芮良轻而易举就打败了另外两人,场上顿变得鸦雀无声。

    片刻,还是此前被围攻的那个少年打破僵局。来到文凯与孙策面前抱拳称谢。

    “周瑜谢诸君相助之恩。”

    “周瑜?”

    文凯喜出望外。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早知如此,就不用登门拜访,直接上龙眠山游历就可以了。

    此刻,被打败的七子亦上前与众人施礼,其中一位道出了与周瑜厮打的原委。

    “邵与同族兄弟陈时,陈宝,陈正,陈象还有朋友高寿、高承兄弟素闻舒具有一英雄少年,姓周名瑜,乃文武双全之才。

    便结伴前来拜访。吾等欲试周公子之能才出此下策,万望周公子海量,不与吾等计较。”

    周瑜飒爽英姿。雅量高致。对陈邵等人之举一笑置之,毫不介怀。还盛意邀请他们与文凯一伙人至其大宅暂住。

    孙策与周瑜一见如故,二人惺惺相惜。

    在文凯的提议之下,二人遂结为异姓兄弟,周瑜亦随孙策对文凯以“大兄”相称。更邀孙策与文凯赴后堂与其母相见。

    东汉时期,如能让自己的妻子母亲等女眷以你相见,则表明已将你视为亲人。

    周瑜母亲对孙策、文凯亦极为喜爱,对周瑜提出欲随二人共闯江湖之事一口应允,令周瑜为之雀跃。

    已将文凯视为偶像的陈邵等人闻况都表示欲随行逐队。

    文凯考虑人数众多,行动不便遂婉言拒绝。

    论真正功夫,文凯足以傲视群雄,但论口头功夫,文凯显然大为逊色。

    陈邵七人轮番轰炸,最后连孙策等人亦在旁出言相助。

    饱受疲劳困扰,独力难支的文凯最终败下阵来。最后离开周家大宅之时,足足有十三骑之多。

    一行人沿顺时针方向朝北面进发。

    因为都是年轻人,所以特别投缘。文凯反而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因为他来自现代,所以有时候说出来的观点令他们大感新奇。

    而且如今他武艺超群。针对各人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令众人的功夫大有长进。

    孙策果然乃将门之后。处事每每都具大将之风,特别是文凯,刻意凸显其领导地位。

    众人心神领会,很快就以孙策马首是瞻。

    此日,他们来到扬州郡寿春县的阎涧水旁。

    本地人称此河为庄墓河。

    正欲觅船渡河之际,不知从何处涌出百来个海盗将他们团团围住。

    其中带头的两位虎体熊腰的首领一看就知道乃好勇斗狠之辈。

    孙策欲显其领导本色。昂首上前邀战。

    “如能胜吾手中钝刃,盘缠自悉数全奉。不知两位勇士欲单打独斗,双管齐下或蜂拥而上?”

    这赤裸裸的挑衅,令两壮壮汉暴跳如雷,其中一大汉横刀大嚷。

    “胜吾手中之刀,蒋钦发誓跟随左右!周泰,休要出手相助,杀鸡焉用牛刀!我一人足矣。”

    孙策果具大将之风。不欲占马匹之便,只见他跳下马来。手执中兴剑迎了上去。

    一旁的文凯乐不开支,周泰与蒋钦,这不就是日后东吴的大将嘛?遂不加阻挡,任由孙策自由发挥。

    但明知周泰,蒋钦均非无名小辈,遂暗扣石子在手,以备不时之需。

    孙策虽然年纪不大,但天生体格壮实,已力能举鼎。

    配之手中削铁如泥的中兴剑,加上出神入化的剑招,甫一出手以令蒋钦手忙脚乱,招架不住。

    周泰见状亦不计较江湖规规矩,挥刀上前加入战团。

    周瑜此段时间与孙策形影不离,感情与日俱增,见义兄以一敌二,便欲上前帮忙。

    已将手中石子收起的文凯立刻将其拦住。

    他知道,高手交战,气势乃胜利的关键。

    上次自己一鼓作气将陈邵五人一举击败,靠的就是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让对手一败涂地。

    正如孙策如今的霸气比自己更为盛气凌人,周瑜根本不用杞人忧天。

    而且要让对手心悦诚服。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彻彻底底地击败。

    周泰与蒋钦两把大刀,使得虎虎生风,将孙策裹个滴水不漏。

    好个孙策,临危不惧,中兴剑与己仿融为一体。周泰、蒋钦一时间竟然对他无可奈何。

    突然孙策手中宝剑。明显加快,连刺几剑将周泰逼退,再抡剑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向蒋钦。

    蒋钦顿时手足无措,当他回过神之际,孙策的剑尖已距他喉咙近在咫尺。

    蒋钦心知无力回天,索性闭目待死。

    谁知孙策收放自如,手腕一扭,已将去势收住,弯腰谦道:“蒙兄弟谦让,得罪矣!”

    蒋钦落败自是面红耳赤。倒是周泰落落大方,他来到孙策跟前,将手中刀一抛,已单膝下跪。

    “技不如人,周泰愿追随侍奉左右。”

    蒋钦见状亦心悦诚服。仿效周泰叩跪投诚。

    文凯见大功告成,忙上前圆场,好好勉励周、蒋人一番。

    因为他们有一伙兄弟,文凯遂告诉他们,待日后孙策兵起之时,就是他们出山之日。

    二人闻讯,兴高采烈拜谢而去。

    孙策此战告捷,形象在众人心中更是根深蒂固。文凯少怀安慰,率领众人继续观山玩水,转向东边前行。

    这一天,当他们来到了吴地之时,突然接到孙坚飞马传书。着他们快速前去与他汇合。

    当一行人看到目的地,都不禁欢声雷动,一行人立刻改变方向,朝西北方向火速赶去。

    所有人都以为此次东行将到此已结,谁知世事多变,凡人永远无法知道未来。

    即使略懂三国文化的文凯亦不能幸免。

    文凯万万没有想到,离开吴县之时,他竟会遇到自己置身东汉之后的首个红颜知己。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亡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