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交易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交易

    很早的时候,金尚就明白,自己拥有的“金扫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会根据现实情况和持有人的状态产生改变。

    到目前为止,“金手指”已经帮了大忙,对金家父子的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加持效果,保护金尚在生意起步阶段顺利度过许多难关。

    即便如此,要如何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金尚依然没有太多的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商量,帮忙出出主意。

    被动起效,到底还是不够完美,要是能时时刻刻起到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就再好不过了。

    『大概是父母重归于好,还多了个弟弟,两名佣人和两条狗的缘故吧!』

    不得要领的金尚,暂时也只能将这件事放下。

    这段时间,老金和梅杏红为了照顾小金风,着实累着了,哪怕有阙胜和桂凤帮忙,也感到有些吃不消。

    即便有个接近二十岁的孩子,以父母的标准来看,他们两人还真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最初的热情消退了不少,人也乏了。所以,睡得着是肯定的,得多休息,养精蓄锐,随时要为小金风的哭闹做准备。

    几天的出差,李萱也十分疲惫,预备早点睡觉,金尚则久违地待在客厅,与两只昏昏欲睡的牧羊犬看电视。

    荧幕上,新鲜热播的《大宋奇案》已经播出了好几天,古装探案悬疑剧的噱头,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收视率一路长虹,纵然比现象级年度大剧要差点,热度也很让人满意了。

    为了让这个颇有些争议的剧集上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金尚可是许了不少承诺,当然了,朱静筱的美言也不可或缺。

    即将迎来尾声的一九九六年,无疑是金尚事业大爆发的开端,尤其是文创领域,不仅产出了一大批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影视剧,流行音乐也不再是歌红人不红的小透明,小说漫画杂志订阅量止跌回升,已经成为国内现象级都市丽人刊物的《知音杂谈》,颇有成为国内第一周刊的架势,订阅量让一众老牌刊物瞠目结舌。

    前世的大众读物订阅量的天花板,是九十年代末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被誉为“国内第一刊”大概算是《半月谈》了,各有各的特色。

    而女性杂志《知音》的崛起,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它还一度有望成为国内“杂志第一股”。

    这个世界的《知音杂谈》,走得更顺,从去年底到今年十一月,单就这一份周刊,到底赚了多少钱?

    毛利润总计约七千七百万,在一九九六年的当下,简直骇人听闻。

    这还是金尚并未完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真要以压缩成本,提高单价,腾出更多广告版面,卖出更多为主导,利润还能大幅上升。

    理所当然,《知音杂谈》现在是公司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业务,仅仅比金尚几乎“无成本”发唱片要稍微低一点。虽说它的潜力并不是特别高,不能像电子商务那样,提供海量的现金流,在这个阶段,依然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之一。

    文创产业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真要是火了,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而且,这个领域头部集中度特别高,《知音杂谈》的订阅量火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不知名的竞品杂志消失。

    除此之外,其他业务多多少少也有些收获,让金尚对这一年的成果,尚算满意。

    电视里的剧情,差不多要到最经典的“狸猫换太子”的桥段了,势必会让收视率再次拔高一大截,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是反驳一切非议的致胜法宝。

    到了这一步,金尚提起的心差不多放下了。

    “架空历史宇宙”这个头开得不错,一系列后续宣传了衔接作品,都可以跟进了。

    第二天下午,金尚就来到曾经来过的宅邸,提着一些特产来探病。

    择日不如撞日,过几天,说不得金尚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梁子湖的螃蟹,孝感的米酒和麻糖,莲花湖里的莲藕,黄陂荸荠,还有翰林鸡……”

    从鄂北几个县市带过来的好东西,基本都是吃的,老黄什么都不缺,贵重不贵重什么的,不在考虑之列,关键是心意,

    “在这个季节,能将这些凑齐,也不容易,你有心了。”

    脸色稍微有些发白,应该是有一段时间没见阳光的病态,看来他生病是真的,不像是装病高乐,懒得和家里那些蠢货见面。

    “难得去一趟,也就这点东西拿得出手了。”

    “说是家乡土特产,自先祖定居北方,已经六百多年了,早忘了乡音。我上次回去探亲祭祖,已经是……十年前,还是十一年前了吧。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

    “南边暖和,冬天过去走走也好。”

    “算了算了。”

    黄正廓百无聊赖地摆摆手道,

    “以前还能见着几个相熟的族亲,现在嘛,一个都不认识了,都是生面孔,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活得太久,就有这点不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老友寿终正寝,自己越来越孤独,着实不好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几乎是长寿老人难以避免的感触。

    “京城里的这些不肖子孙,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出去躲躲,眼不见心不烦。”

    “你这是把你自己也骂了吧?”

    “老头子,你姓黄,我姓金的,不是一家人。”

    “不是就不是吧!你祖母……桂珍,还在怪我当年偏心,不来往已经四十年了吧,当真是个倔强的家伙,当年我看走眼了。”

    过去的琐事,金尚懒得关心,尴尬地笑了两声,敷衍过去道:

    “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还老喜欢回忆过去。”

    “正是因为老了,才喜欢缅怀过去啊!”

    “您还是多操心操心那些个惹是生非的叔叔伯伯吧,我在南边都听说了,与人合伙搞什么外汇掉期业务,被人当枪使,当了背锅侠,然后被堵门,真是脸都丢光了。”

    堂堂“江夏黄”的门面担当,被骗子耍得团团转,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真是丢人现眼,

    “没本事就不要瞎折腾,那种钱,也是他们能赚的?老头子,给人擦屁股,挺难堪吧?”

    为什么金尚不愿意带老黄家的那些亲戚玩?

    眼高手低都是轻的,关键还特别喜欢折腾,还自认为了不起,以为没人敢招惹。

    听了金尚的话,黄正廓心若死灰地叹息道:

    “所以,我才想着,是时候该放一放手,为身后事打算了。”

    “怎么说,‘江夏黄"也是国内前三的大姓了吧,旁支里也挑不出一两个能看得过去的?”

    “前三?你怕是太高估了……”

    似乎和金尚还能聊得来,并不是特别精神的黄正廓倒是来了谈兴,

    “咱们家,发迹太晚了。说是颛顼之后,古黄国苗裔,真正发迹的时候,还是春申君在楚国得到重用。只不过,楚国败得太快,族人压根没享受到太长时间的红利,就又当了亡国奴。两汉时期深耕江夏,很长时间里,名过于实,好不容易四百年积累,有了点起色,刘汉又亡了,更坑的是决策失误,在曹孙刘的博弈中被绞成渣了。”

    顿了顿后,黄正廓才继续说道:

    “桓灵二帝时期,黄家其实已经很强了,比不上袁家的四世三公,也是中原世家的翘楚,黄琬的曾祖父黄香是尚书令,祖父黄琼是太尉,如果不是黄琬少年丧父,也不会错过积蓄实力的黄金期。”

    在“党锢之祸”前,黄琬就当过九卿,后来起复成为豫州牧,妥妥封疆大吏,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被挟持到长安,为司隶校尉。

    演义里说王允献连环计,离间吕布杀了董卓,并不是事实,从家族记载以及史书上考据,身为司隶校尉的黄琬才是控制局面的关键,具体埋伏实施刺杀,都是黄琬主持,王允是串联定计的头子,吕布是杀手。

    只可惜王司徒不能成事,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王允自杀,吕布率众跑路,黄琬这样的反董先锋们,自然被杀光了,兴复汉室的最后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先祖黄琬和袁绍的四世三公,差就差在没有一个健康的父亲,还多了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猪队友”。

    “魏晋隋唐,一直到两宋,其实都没咱们‘江夏黄"的事,汉末乱战,损失太大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河北世家耀武扬威,‘五姓七望"宰割天下,直到六百多年前,才抓住机会趁势崛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江夏黄"的策略都是南下,所以在闽南,两广,中南和南洋,黄氏的堂口特别多,在很多区域都是前三的大姓,但在全国范围内,也就前十吧,我估计在第八。”

    “北上发展才六百年?难怪……南重北轻的局面,一直都改不了。”

    黄正廓颇为忧虑地说道,

    “我在的时候,还能维持表面和睦,我要是没了,分崩离析是必然的,南方那些分支,早就自行其是了。我也知道,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抵抗,可是,身边这些废材,不管不行啊。”

    真要是吃喝玩乐,败几个钱也就算了,就怕他们中有人要创业搞大事,证明自己并不存在的能力。

    一念至此,黄正廓不由得冷笑道:

    “上个月就有几个白痴,不知道被谁忽悠了,组团来说服我支持他们搞什么房地产,建别墅豪宅,赚大钱。”

    “这是好生意啊。”

    “我知道,生意好,不代表他们能做,这是随随便便就能出手的?你舅家的老二,风里来雨里去,二十年搏下的富贵,想要打入京城地产生意都那么难,他们凭什么,就凭我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蹬腿的老家伙?我要是死了,他们手里没什么东西,还能保个平安,真要是握着让人垂涎的资产,还不得被那些虎豹豺狼给撕成碎片啊?”

    “所以,才要我给他们当挡箭牌?”

    “给你那么多,不亏了!”

    迎着黄正廓瞪过来的双眼,金尚毫不退缩地回应道:

    “我未来会大赚,你现在绝对不亏。”

    估值归估值,要卖得出去才算数。

    那么多土地,商铺,物业,珍藏艺术品等,短时间内大量抛售,压根卖不上价,如果能以时价全部套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之,我的想法不会变,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什么公司,什么平台,你个人认下债务,按照协议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为家族信托基金注资,并看好那些管理人,别让他们乱来,就行了。”

    家族信托,自然是为了老黄家的“孝子贤孙”们准备的,这玩意说是能将家业传给后世,让他们衣食无忧,可那也有个前提,就是家族能够维持长盛不衰。

    别以为那些信托基金管理人就是什么善男信女,钱给了别人支配,拿不拿得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前世和信托基金打官司的“二代”继承人不是一个两个,被债务纠纷“穿透”的更不是个例。

    说白了,这种家族信托到底靠不靠谱,还是要看后世子孙有没有能支棱起来的人,要是全都是一群酒囊饭袋,被别人耍得团团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归根结底,外力是工具,能不能成事,还是要靠自己。

    “我愿意当这个‘保险丝",你甩给我的资产,也很诱人的,虽然暂时会给我带来很大的个人财务压力,但是……不要紧,问题不大。”

    “我就知道,你生意虽然越做越大,但没有全力赚钱,而是在着眼长远,布局未来吧?”

    “赚钱……不难,赚大钱,要稍微花点心思,费点力气,问题是,值不值得。我现在辛苦一点,将来就轻松一点,也不是不行。不过,不能就这么被你算计……”

    说着的金尚歪着脑袋,琢磨了一会后才继续问道,

    “我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咱们家的……所谓‘天命力量"的使用方法。”

    “看来,你也到这一步了……”

    黄正廓似乎早有所料,很干脆地给了肯定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