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东出 » 第三十一章:吃货的治国?(求推荐收藏)

第三十一章:吃货的治国?(求推荐收藏)

    景监闭眼回味一下,脑海里出现的是红彤彤一片,金黄色的鸡块若隐若现!麻辣鲜香!

    “云泥之别!”

    周文笑着点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那么如何判断这道菜对人有益呢?”

    “多数人是等到菜做好之后,根据味道来判断厨子是否优秀。然而饭菜却已经入口,发觉有毒岂不晚矣?”

    周文喝了口酒,揉了揉干瘪的肚子继续说道:“饭菜可以找人试毒,国家可以吗?”

    周文拿着筷子,指着面前的饭菜,“这盘菜只需做菜的厨师将他的做法告诉我,我就能大概判断出味道!

    便可以将改善的方式告诉做菜的厨子,和种地的农夫!

    从而做出更有益于人的佳肴!”

    沉默,秦孝公与卫鞅皆在思考周文的话语内涵!

    只有车英像个傻子一样,缠着景监低声询问辣子鸡味道如何,而后狂咽口水!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秦孝公早就有通过变法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来教化百姓的想法。

    那么为何一直没有行动呢?

    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才能有限,需要大才辅佐。更重要的是前途未卜啊!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不到一无所有,谁敢举国赌明天?

    若是知道结果,变法改革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其中厉害关系思索完毕,秦孝公的目光停留在卫鞅书写的《强秦九论》上面。

    以秦孝公的眼光自然看出卫鞅策论的好坏,用卫鞅的理论秦国必然会变强!

    但是,既然听周文如此讲,秦孝公就想听听周文对《强秦九论》的看法。

    不过令人难以启齿的是,卫鞅就在身侧,如此邀人品评。

    岂不是不信任卫鞅的表现?这样不就浪费卫鞅几次试探的苦心吗?

    对于卫鞅的试探,经过今日的谈论,自己总算明白了缘由!

    推行王道礼制,未必需要国君与主政大臣同心同德,只要国君不阻挠即可。

    而推行法制,则必须要国君支持,而且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君臣始终要同心同德,否则,法令难以统一,变法难见成效。

    列国变法的道路,无一不铺满了鲜血。

    韩国申不害尚只是整肃吏治,已经是血雨腥风了,更何况天翻地覆的彻底变法?

    像秦国这样的赤贫国家,非强力法制无以拯救,法制推行如排山倒海,激起的回力亦是天摇地动。

    没有同心同德力挽狂澜的君臣相知,变法者自己就会被混乱的动荡无情的吞噬,谈何强国大志?

    若是因此让卫鞅觉得自己对他产生了不信任。

    那么即便周文如何有才,如何对秦国有用,绝对比不上现在的卫鞅!

    毕竟现在的秦国就是将要饿死的人,谈什么好不好吃,健不健康!

    你周文在会吃,刚来的时候不也吃了一点“味同嚼蜡”的饭菜吗?

    因此自己也绝对不会去拿卫鞅的策论去试探周文的深浅!

    想到此处,孝公的目光便从竹简上移开了!

    一直注视着秦孝公的卫鞅,大为感动!好高而不骛远,意志坚定,这岂不是每个法家弟子所期盼的理想君主!

    卫鞅激动的握着秦孝公的手,涕泪纵横,“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秦公也是眼有泪光:“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咳咳!咳咳!”

    过分了啊!两个大男人,手握着手在那“执手相看泪眼!”。

    可怕!

    感觉还要抵足而眠,基情四射啊!

    实在看不下去的周文,直接出声打断!

    卫鞅将竹简递给周文,笑道:“小弟,此菜味如何?”

    “先生”秦孝公想要伸手阻止,却被卫鞅摇头拒绝!

    粗略翻看,都是秦国大篆,一个字也不认识!

    卫鞅这家伙难道是故意给我难堪吗?难道不知道我不认识秦篆吗?

    卫鞅大概也忘记了,周文只认得齐字的事情!谁能想到周文来秦国这么久依旧不认识秦篆呢?

    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此时此刻不能露怯!

    周文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压制心中的气恼,咬牙切齿的说道:“秦国好像幼儿,卫鞅兄这道菜真好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可惜太过辛辣!不得长寿,壮年而亡!”

    “壮年而亡?何意?”

    “秦国一统灭亡便不远了!”

    车英气急败坏说道:“歪理!秦国一统,谁又能灭了秦国?”

    “毒发身亡,那时若想要求生,只能割肉放血了!”

    秦孝公不解,疑惑问道:“这是为何?”

    “天下之地何其大也!一道政令从国府到边疆需要几日?如何有效治理?岂不闻山高天子远?”

    “并且秦国推行法制,变法道路必然铺满鲜血!今日秦国穷苦,秦人可以为国家富强忍受!那么天下一统之后的六国遗民呢?可以接受吗?一开始必然怨恨秦法!”

    “推行耕战,则秦国没有治国大才,只能从山东各国招贤。

    县令小吏也不足,最后只能用灭六国的王孙贵胄去治理民众。”

    “即便一统恐怕其中也是暗流涌动!等待秦国露出破绽,给予致命一击!”

    “说到底还是卫鞅兄加快秦国一统的时间,只占其地未能占其人心!”

    周文按照原本历史上秦国灭亡的原因,反推卫鞅策论的危害!

    秦始皇虽然一统天下,但是其中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

    最严重的就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间太快了!

    快到新征服的民众还没有归心,就有征服了一块新的土地!

    快到秦国自身培养官吏跟不上占有的土地,最后只能选择当地豪强!

    这些问题都留在了一统的时候,刚好秦始皇是个急性子,胡亥是个败家子!

    赢氏连退回函谷的机会都没有!

    秦孝公和卫鞅都认同了周文的说法,按照周文的说法确实会出现种种问题!

    秦孝公开口问道:“敢问先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周文开口道:“万里之地,朝发夕至。可能解决?”

    秦孝公点头“能!”

    不给秦孝公询问如何能日行万里,周文便有开口:“让各国百姓士子以成为秦民为荣,生活富足。可能解决?”

    秦孝公也是点头“能!”

    可是以秦为荣,如何做得到?自己求贤,不就是因为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吗?

    秦孝公起身行礼,景监车英也是跟着行礼,“还请先生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