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镇国公主长平 » 第四十九章 登基

第四十九章 登基

    正月二十五,武哲登基(后称承恩帝),年号永隆。封皇后李氏为皇太后,册封齐氏为皇后,嫡子武文君为太子,嫡女安阳郡主为安阳公主。另册封武宴为建亲王。

    至于长平,则因为先帝已将长平的品级提的太高,武哲实在封无可封,只能保持原品级,只赏赐了一堆东西,另加封了一座县郡为封地了事。

    登基大典后第二日,武哲登基后的第一个大朝会。而武哲却是无心明日朝会,此时却是在紫宸殿中焦急不已,围着大殿不停地转着圈圈。周继文侍立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他原是太子府的长史,武哲登基后他便被提为中书侍郎。原中书令告老,腾出了位子,武哲也趁此机会安插他入了中枢,贺敏之则在三十岁时成了永徽朝年纪最轻的中书令。为此阁老们议了又议,都知道贺敏之是镇国公主的左膀右臂,同时他也是先帝师贺公的义子,无论是贺敏之本人才华,还是身后背景,都当得起中书令之职,但也因为太当得起,阁老们也是心中惶惶,故而一边核准了贺敏之提拔的折子,一边又给皇帝武哲出了个难题。

    阁老们在昨日商议后提了折子,礼貌询问今后朝会,镇国公主是否还会位列朝班。这一下可就难住了武哲。初时他只觉的这帮老狐狸,不想让长平再在朝堂上助他。武哲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这帮老狐狸的对手,所以他虽然正式继位,可也从没想过不让长平参与政事。但是,在他与皇后齐氏大发了一通牢骚后,齐氏却提出了他从未想过的思路。若是长平战恋权位,不肯放权呢?再不济,若是长平并不喜参与政事呢?实在不行,不如问问长平自己是何想法。

    武哲听了齐氏的话,心中也有了摇摆。想着那就问问?便将齐氏的昏招祭了出去,当日就派人去了公主府。于是周继文就这样巴巴去了公主府。而公主只轻飘飘得回了一句:“全凭皇帝哥哥做主。”就将他打发了回来。

    周继文无法,今日一早进宫,磕磕巴巴将公主的回话报给了武哲。武哲听闻后,便在紫宸殿中转起了圈圈。

    转着转着武哲似乎想到了什么,立时转身朝殿门外走去。只向周继文挥了挥手:“你回吧。”说话间人已经出了紫宸殿。

    周继文见势不妙,忙让人给皇后齐氏递话。齐氏见武哲并没有回到她的延嘉殿中,只能让人一路找着。直至找到了太后李氏的紫云殿。

    皇后齐氏听得侍从回禀,一把推倒了塌边矮岌上的茶盏,紧咬银牙:“你这位皇祖母可真是能干,先帝时就辅佐君王管理政事,如今又成了你父皇的军师。”坐在一旁的安阳听了,口中不停安慰,心中却暗暗责怪起了武哲。

    她今日本是带着驸马进宫叩谢册封的,还想着趁着父皇、母后心情好,能再得些好处,却不想碰到了这种时候。心中烦躁,她的这位母后,可不是什么好哄的人啊,得说些别的转移一下母后的注意力才行。心中一转,不由想起昨日驸马说的事来。忙挥手打发了殿中侍从,抬头看向驸马:“母后不快,想是冬日气闷,我记得前两日听说花奴养了些名贵花木,你不如去花房里看看,挑些入得了眼的让他们搬来给母后赏赏。”

    驸马谢长君听闻愣了一下,看着安阳朝自己挤眼顿时明悟,忙起身告退。

    安阳见人都走了,忙挤到齐氏身边坐下,扳着齐氏的身子转向自己。

    “母后,其实父皇也只是一时没了主意,想找祖母问问计,倒也不必生这么大的气。咱们常年在外埠,不知京中各官员的底细,是不好给父皇出谋划策的。”

    齐氏听了心中不快:“我自是知道我们欠缺些什么,不然怎会让你与谢家联姻。我们初回帝都,哪里能那么快就立住脚。你父皇初初登位,那些个朝臣、世家勋贵都憋着劲想要拿捏你父皇呢,我怎么不急。你父皇倒好,什么事都不与我商议,只依靠着长平。如今更是找你祖母去了,我能不气吗?”

    “父皇如此,实在是因为我们母女如今势单力孤,帮不上父皇什么。女儿想着,与其我们在这里生这些闲气,不如想办法培养些自己的人手,总有一日,我们也能在朝堂上占得一席之地。”安阳见齐后抱怨,知道母后的心病。此时更觉得谢家所托,大概是有戏的,忙给齐氏递话。

    “我不知道要培养人手吗?只是我手里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况且,如今我虽然贵为皇后,可宫中内库银钱我不好胡乱动用,自己手中也是紧吧。要知道有钱才能使鬼推磨啊。”齐氏说完心中也是无奈。内宫银根攥在内监手里,那是太后的人手,她伸不进手去。而她自己这些年也是手脚大方惯了,进了太子府后更是多方打点、应酬。手里微薄的积蓄也十不存一,今日安阳的一番话实实在在的点到了她的痛处。

    安阳见差不多了,便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母后,女儿其实有个办法。”

    齐氏听安阳有了主意,眼中一亮,忙拉着安阳的手:“哦?乖女儿快说,有什么好法子?”

    “女儿想着,既然我如今已经招了谢长君为驸马,那女儿与谢家、与世家就有了牵绊。自然要好好利用这层关系。母后可知道长平姑姑一直在扶持寒门学子,如今朝中、外埠不少后起之秀都是长平姑姑扶持起来的?”

    齐氏听了心中未免不服气:“自是知道的,你父皇还高兴的不得了,说是终是有人能帮着他抗衡世家勋贵了。却不想想,这些人到底是效忠他皇帝的人,还是效忠长平的人。”

    安阳听着说着说着就有点歪了,忙接话:“先不管这些,女儿是想借鉴长平姑姑的办法,给咱也找些人才。当然寒门学子咱们怕是难以插手了,但世家子弟却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