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五十二章:道理和立场

第五十二章:道理和立场

    什么是道理?这天下的道理何其之多,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得明?

    我们所认为的道理,都是口口相传,文字记载,所对应的立场。

    每个人心中对立的“道理“都不一样,没有什么道理是绝对的,也没有什么话是全无道理的,不过是立场,取用问题。

    道理都是中肯之言,若是道理利于上位,那就是规矩,而利于下位便是虚设。

    中国所讲的中庸之道便是如此。

    道理人人都懂,人人都在说,可却没有几个人知行合一。这是很难得,人性的立场,欲望的奴隶,片面的朋友,自我的中心。

    这世间若全全讲理,那便没有理。若全无讲理,那便处处是理,可这也不过是打着招牌挂着羊头卖着狗肉。

    道理朗朗上口,可又有几人铭记于心?有时候道理没有自身实践带来的冲击大。自我的世界观,认知,道德都不在一个线条上,而环境也不同。

    你说的道理,在别人看来不一定对,别人说的道理在你看来也不一定错。没有谁说的道理全全在理,不过是立场大小,观点问题。

    道理也因人这个群种而产生的,正对在于人,可人心自在天道又是否对呢?

    都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从来没有公道可言,天地只不过是规律,而我们则是规律之下的人,天地不谈人心。只有人才谈心,可有几人有心?

    道理懂得多了,不一定是好事。知道的少了也不一定是坏事,反之也是如此。

    世事无绝对,这个世界或许存在某种规律和制度如同计算一般,算好了众生万物道每一步因果,可人的心却是变动的,在人的立场而言,一切皆是可知而不可知。

    我们从小都在聆听道理,这些扎入内心生处潜移默化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对社会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立场,这是人的立场,是人对万物的认知,而非万物对人的认知,反之世间一切所呈现的“象”不一定是真实存在,不过是人对于事物的补充。

    人将物质看的太过片面,对人心看的太过复杂。

    这本就是人所具备的。

    司空见惯,扎入脑海的东西影响太大,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朝向。

    道理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人赋予的。所以所谓的道理也不过是人的立场观念不同,所产生的波动线不一样,造成的结果自然不同。

    当两根相同的波动线交合,就会产生共鸣。我们所认为的“知音”朋友,亲人,和我们三观一致的存在。就像是在枫树林寻找相同的叶子,可这世间真有相同的叶子?事无绝对,我们不能否认是否存在或者不在。

    你不知,不证明它不知。可是即便如此依旧很难,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天涯何处遇知音。

    我们在和社会沟通的时候出现接口问题,这或许不是社会带来的问题,而是自身的问题。也就是你认为你携带的接口是和社会吻合,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接口,没有人一下子就能找准准心。错无定位,错怪社会。其实社会没有好坏,对有些人而言刚刚好,对有些人而言苦不堪言,这就是当一条河鱼想试图融入大海一样,或许你根本不适应大海,也或许你就应该在适合自己的流域。

    如果想要在大海,那本质就要改变,变成一条可以融入大海的“鱼”,可天下又有几条这样的鱼?

    人们错误定位世界,何不想想是否自己错误定位了自己?社会不会适应我们,而我们则需要适应社会,换而言之社会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而我们则会因为社会而改变,当然无论是认还是社会都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但当我存在“个体的”时候我是为渺小,我们所有人组成“大体”时就不在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