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五十四章:儒相道骨佛心

第五十四章:儒相道骨佛心

    何为儒,仁义礼智信。为何道,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何为佛,大喜大悲,普渡众生。

    儒释道三家文化从学习研究到感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颇有心得。

    在中国文坛哲学中这三家思想一直传承至今,从春秋战国时代的儒道两家,再到佛入中途,三花聚顶。其文化早已相互融合。

    作为人而言,在中国这个特有的文化国度,需要学习了解三家文化传承和心得,所谓的杂家文化。

    作为一个杂家学派,我近些年专注于三家文化,颇有心得,今日分享一二。

    何为儒相?其在身,在其表。需要融会儒家思想,以身作儒。

    为何道骨?其内骨以道为引,道家风骨,处之泰然之志。

    何为佛心?齐其心具怜悯,怀天下普渡之心。

    儒相道骨佛心融会贯通,三花聚顶便是三家思想集大成之相。

    儒家思想讲求入世,道家思想讲求处世。所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儒家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两者思想结构不同,但两者却又可以结合。你需要儒家思想作为入世之道,也需要道家思想作为出世之道。

    入世即为功成天下,出世即为浮云望眼。

    《易经》的潜龙在渊,或跃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便如此,虽有微妙,殊途同归。

    正所谓大道三千殊途同归便是如此,无论是道家、儒家、佛家,虽各自出发点不同,但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任何的道理或许原点不同,但最终都会流向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江河入海流之道。

    若是将儒释道三家参透,中国思想便是入体系之内。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真正掌握三家思想的人极少。

    官场以儒家思想为主,而王者则是道家思想,慈者佛家思想。

    善有以身作则,无为而治,大慈大悲。

    以儒家思想作为人的树身,再以道家思想作为内骨,最后佛家思想作为重心,便是三家思想融会贯通之道。

    当然三家思想想要融合需要一定的悟性,机缘,非人人可习,却又人人皆可习,远似矛盾,近看相融。

    就如同一棵大树,开枝散叶,有不同的思想和道理,但都有树基作为根本。

    树身为儒,树干为道,树茎为佛。

    几千年以来各种文脉传承,都是融会贯通,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初看矛盾,深究相融,无不是如此。

    作为人而言也该如此。

    为人处世以儒家入世,为人风骨道家做派,为人心态佛家思想。

    我们需要以儒家思想塑型,道家思想作为内在框架,核心在于佛家慈悲包容之心。

    若能如此,无论是入世出世隐世都能处之泰然,失之淡然,为之自然。

    心静,心净,心境。三步进。

    当然想要达到任何一家大成都非易事,我们需要和自然万物相融和解,无需刻意为之,一切有释然无使然。

    作为儒释道缺一不可,如身骨心一般。

    路漫漫其修远兮,诸位且行慢行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