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崇祯 » 第48章 四月十日

第48章 四月十日

    包小星和郭纯捣鼓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最后,郭纯想到了用棉花浸油的方法。

    包小星觉得还挺靠谱,立刻拿着一包棉花和一罐子从学校食堂讨来的菜籽油来找宋应星。

    宋应星正在教谕办公室里自学高中物理部分。

    看到包小星,立刻笑道:“小星,是有什么问题吗?”

    作为实验一班最拔尖的存在,包小星自然是宋应星的宠儿,所以特地给他开了不少小灶。

    包小星也争气,不但天资聪颖,学习还特别的刻苦。

    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学生不刻苦。

    其实整个国子监的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不用整天钻研四书五经,极大的激发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年月,只有肯学习的学生才有机会学习。

    至于后世班级里那些混子,连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有。

    “老师,您给布置的课后作业,我找到了,就是这个!”

    包小星掏出棉花和菜油。

    宋应星难以置信:“这么快就找到了?”

    包小星指了指身旁的郭纯:“是郭纯,他提出用棉花浸湿菜油,这样就可以有良好的气密性。”

    宋应星笑道:“没这么简单的,不过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咱们可以先做个小实验。”

    。。。。。

    宋应星将棉花浸满菜油,然后将办公室烧水的炉子塞住。

    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过来看热闹。

    炭火烧的通红,火舌不停的舔舐炉底。

    但是菜油浸透了棉花,原本应该四散的蒸汽被堵在了炉子里。

    炉子里热水沸腾,发出咕嘟咕嘟的闷响。

    “不会爆炸吧?”

    郭纯躲在包小星身后,只露出半个脑袋。

    包小星摇了摇头道:“不会那么容易爆炸的,水壶烧水的气压达不到那么大,你以为炉子里装的是炸药啊。”

    话没说完。

    嘭——的一声巨响。

    炉子的铁盖冲天而起,砸在房顶上,反弹着掉了下来。

    宋应星大喜,笑道:“还真的有用,看来你的研究方向没错,小星,你再接再厉,多试验几种材料,争取找到最优解。”

    “好的老师!”

    包小星挺直了腰杆。

    。。。。。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日。

    平稳了半个月的紫禁城又热闹了起来。

    五成兵马司的差役们敲锣打鼓,要求城中百姓不许出门。

    这一次,崇祯要动真格的了!、

    原京营提督吴襄此刻被囚禁在天牢,理由是畏惧不敢战。

    跟当年大明柱石孙传庭一个下场。

    崇祯皇帝命原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李建泰总戎京师防务,提督京营。

    李建泰临危受命,几日来,四处招兵买马,扩充京营。

    京营人马已经从十日前的不到三万人,扩充到今日的十万人。

    王承恩知道此事后,多次向崇祯皇帝进谏,言兵贵精而不在众,此时招募一群乌合之众,恐怕会有风险。

    “一个阉人,京城都没出过,也配谈打仗?”

    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此次出城野战,有他一半的功劳。

    作为开城迎闯王的功臣之一,张缙彦急需一场胜利来洗刷自己身上的屎。

    所以在金銮殿上,张缙彦喊出了他与闯贼不共戴天!

    崇祯皇帝对张缙彦的态度非常满意,直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仅张缙彦要证明自己,崇祯何尝不想证明自己?

    他要证明,自己比李自成强,自己才是真命天子,他要效仿曹操、效仿太祖和成祖,对有错的臣子,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原本嗷嗷待宰的一批文臣武将,在崇祯的宽恕下,得到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这些人没死,自然是崇祯想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崇祯皇帝让他们往东,他们绝对不往西。

    让他们打狗,他们绝对不幺鸡。

    崇祯皇帝要出城打闯贼,这群人在张缙彦的带领下,口号喊得震天响。

    就比如现在。

    “天子神威,御驾亲征!

    神威天降,闯贼速速投降!”

    张缙彦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个草台班子,吹锣打鼓,热闹非凡。

    崇祯皇帝还颇为享受。

    御驾亲征,这可是只有太祖,成祖才干过的事。

    现在虽然只是登上城头,可也算是亲临现场。

    史书上也得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展现天家风采,崇祯皇帝特地换上了一身黄金盔甲,头戴金冠,脚踏云靴。

    身后披着一条织金大氅,看起来倒也威风凛凛。

    “李爱卿,何时可以出兵?“

    李建泰穿着一身山文甲,只是他身量瘦削,根本撑不起来,看起来不伦不类。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李建泰回道:“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发兵。”

    崇祯皇帝苍白的脸上浮现一抹嫣红,“即刻发兵,踏平闯贼!”

    “皇上有旨,即刻发兵,踏平闯贼!”

    “皇上有旨,即刻发兵,踏平闯贼!”

    “皇上有旨,即刻发兵,踏平闯贼!”

    传令的太监将崇祯皇帝的命令一层层传递下去。

    城墙下面,排列着一队队士兵,在所有士兵的最前面,是一队人数不超过500的骑兵。

    这些骑兵是京营的压箱底宝贝。

    都知道京城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和三千营,其中三千营就是一支由骑兵组成的部队。

    三大营原为明成祖朱迪下令组建,三千营主要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建。

    只不过一百多年过去,当初叱咤草原,迅疾如风的三千营如今也只剩下五百骑兵,胯下的马也不是当年的蒙古马,而是一些改良的亚种,其中大多数是伊犁马。

    为了好看,李建泰还在京城搜集了一百多匹高头大马。

    这些马没上过战场,但是撑门面够了,反正崇祯皇帝也看不出来。

    李建泰给手下使了个颜色,手下的传令官立刻旗子挥舞。

    五百骑兵同时大喊一声:“万岁!”

    嗓门挺大,声音穿的老远,把毫无准备的崇祯皇帝都给吓了一跳!

    话说崇祯皇帝一辈子待在宫里,没见过这等阵仗。

    但是看这群骑兵一个个士气高昂,声音洪亮,面色红润,不由大喜,“好,好,好!有如此雄兵,何愁贼寇不除?看来李提督也是个知兵之人!”

    站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杜勋竖起大拇指道:“全赖皇上慧眼识珠,这千里马也得遇见伯乐才行啊。”

    崇祯皇帝抚须大笑。

    崇祯皇帝哪里知道,这些士兵有许多都是第一次穿盔带甲,是临时招募来的马夫、车夫。

    因为楚林枫给了充足的饼干,招募一批临时人员还是相当容易的。

    兵部尚书张缙彦恭敬道:“皇上,有如此强军,区区闯贼可足挂齿。”

    崇祯心中得意,恨不得立刻发兵剿灭李自成。

    李建泰也看出了崇祯皇帝的急切,连忙说道:“皇上,三军将士整装待发,只等皇上您一声令下!”

    崇祯皇帝无数次的幻想。

    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成祖那样跃马扬鞭,北逐鞑虏,南灭贼寇,这个场景一直存在于他的梦境里。

    没想到,现在竟然成真了!

    崇祯皇帝豪气顿生,拔出悬挂在腰间的宝剑,大喝道:“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