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凌云村庄: » 第27章:白丁书记(1)雪花飘飘 小年来到

第27章:白丁书记(1)雪花飘飘 小年来到

    1953年农历腊月23傍晚,天空中布满了铅灰色的阴云,黑沉沉,阴森森……

    孙家钱看了看那灰蒙蒙的天空,回身走进屋子,抓起一把稻草塞在墙角的裂缝里。他用那似睁似闭的双眼看了看躺在床上待产的妻子,凄然地自言自语:“这孩子来的可不是时候啊——他来了,这场雪也来了。”

    柳花掖了掖破旧的棉被,沉声骂道:“你就是一个死人,早在秋天我就叫你活点泥巴把那裂缝堵上你就是不动,一天到晚就知道挺尸,这要下雪了,你才想起来?你这没用的东西,让我和孩子怎么过这个冬天?”

    话音刚落,一阵凛冽西北风将稻草吹落,霎时:

    风卷雪花过裂墙,蟾宫嫦娥落银裳。

    破旧薄被不增暖,冰冷如壳贴身凉。

    柳花被冻得瑟瑟发抖。孙家钱只好用稻草裹着旧棉絮重新将裂缝堵上。

    柳花感到肚子一阵剧痛,便痛苦地喊道:“死人,还不快去喊二婶,我可能要快生了!”

    孙家钱是个天生的“慢性子”,真可谓:

    缓行脚下活蝼蚁,火燎眉毛不知急。

    生来是个惰性人,三棍打出一个屁。

    听到喊声,他不慌不忙地抽完烟锅里的烟,歪着脚,橫着立起鞋底,烟锅在鞋底上磕了几下,然后捏着烟嘴转动几下,把烟包卷在烟袋杆上,将烟袋放在床沿的土坯上,这才慢慢起身走出屋子……

    雪下得很大,一朵朵白色精灵似琼花、如玉蝶,无穷无尽地从天穹深处飘然而下,纷纷扬扬,潇潇洒洒,轻盈飞舞,或诡异盘旋……落在树上、乌鸦窝上、房子上、烟囱上、地面上、草堆上……大地一片银妆素裹,天地浑然一色。

    孙家钱穿着“草窝子”(稻草编的鞋子)“呼哧”、“呼哧”在雪地上行走,不一会儿他便和这个清芬洁白的世界融为一体……

    二婶坐在床前吃饭,看见门外走进来一个“雪人”,她一时竟没有认出来是孙家钱。

    他抖了抖身上的积雪,对二婶说:“柳花肚子疼,她说可能快生了,叫我来喊您。”说完,不慌不忙地搓着两手取暖。

    二婶连忙放下碗筷,对他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回去生火烧水?”他还没有出门,二婶已去得无影无踪……

    柳花忍着疼痛,两眼盯着门外……

    门开了,进来的不是孙家钱,而是二婶。她对柳花说:“忍着点,我来生火。”

    她拿过土坯上那杆烟袋,从烟包子里掏出火石、火镰子,又从系在烟袋杆上的芦苇筒里抽出火纸,将火石紧贴着火纸捏在左手,右手拿着火镰子熟练地在火石上“噌噌噌”划了几下,溅起的火花便准确无误地散落在火纸的余烬上。稍倾,她用嘴一吹,火纸便燃起了火焰。

    她从床上抓过一把麦草放在那小小的火焰上,麦草顿时燃了起来,继而,点燃了那几天前就准备好了的豆秸——一团熊熊的烈火便“哔哔啵啵”的炫燃起来,小屋子顿时烟雾缭绕,暖暖乎乎。

    孙家钱进门后,拍了拍身上的积雪,便来到火堆前取暖。他刚伸出手,二婶呵斥道: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慌不忙的?快去烧水去!”

    二婶在地面上铺上一些稻草,把柳花架到地面上。等一切准备就绪,二婶已看到孩子黑黑的头顶。随着柳花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叫,一个小男孩便呱呱坠地。

    二婶把剪刀放在火上烧了烧,然后剪断脐带,用一块旧棉絮沾着温热盐水把婴儿身上擦了擦,拿过一条旧裤腿将孩子包裹了几圈,把一根布条缠绕在孩子腰间——整个接生过程就像饲养员接生一个牛犊那么简单。

    因为孩子是腊月二十三出生的,所以就给他起名叫小年。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我国工、农业受到长期的战争破坏,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十分匮乏。柳花坐一个“月子”所有的营养品就是一个羊头和半斤红糖。由于奶水不多,孩子的主要食物就是面糊糊。尽管如此,小年子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由于那个年头没有节育措施,日子再难,孩子该生还得生。柳花以后又生了两个,但都没有养活,因此小年就成为了她的心肝宝贝。

    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柳花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都要带回来青蛙、蚂蚱,用火烧熟后给小年吃。这些东西就成为了小年幼儿时期的营养主要来源。

    正因为如此,小年子的嘴被养得特别刁——馋肉,没肉就产生厌食情绪。孙家钱没办法,只好去扣兔子,夹黄鼠狼,扑捉田鼠或蛇,以辅助儿子下饭。

    小年子五岁那年春天,地里的庄稼长得非常好。特别是麦子,青青翠翠,簌簌拥拥,远远望去,田野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恰巧清明节前又下了一场犁头雨,麦苗像喝了油一样“噌噌噌”往上蹿腾。刚过“清明”,麦苗已深过马蹄。真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人描述了这一喜雨润物的情景:

    清明岸柳绿沙堤,春雨如油漏一犁。

    陌上花开泥膏软,麦苗恰恰没马蹄。

    令人遗憾的是,旺苗不旺收。正当麦黄操镰之时,老天爷却不开眼,下起了人怨地怒的雨来。一下就是六、七天。有诗为证:

    麦熟待镰籽粒满,空中绵亘暗云山。

    霶霈倾盆兼细雨,淅淅沥沥六七天。

    举头期盼金玉盘,水帘遮眼望不穿。

    初霁田陌细察看,皎皎柔芽穗芒间。

    这下可苦了种地人。为了不让麦子再沾水,他们赤着脚,抬着网床下地割麦子——把割掉的麦子放在床上,打成捆,再扛到地头路上。

    由于那时还没有“陈化粮”概念,出芽的麦子也得用来填肚皮。又黑又苦的麦面馍馍别人可以勉强下咽,但特别“刁馋”的小年子却吃不下去,而这时又扑捉不到任何小动物。

    他由于吃不下饭,日渐消瘦。柳花实在担心:他会和以前那两个孩子一样,离她而去。

    正当柳花夫妇心急如焚的时候,恰巧生产队长来找孙家钱,让他和其他两位“村民”去“乡公所”领稻种。

    三人来到“乡公所”,负责发放稻种的人对他们说:“这稻种可是政府用来救灾补种的,你们可不能偷吃哦。我发给你们的是二百斤,现在就过秤。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回去交差也是要过秤的。”

    在过秤时,孙家钱看见箩筐的系绳断了一股耷拉在地面上。为了救儿子,他灵机一动,连忙用脚踩住绳子,用力向上抬举箩筐。随着秤杆翘起,发稻种的不断从筐内往外搲稻种。

    和他一起同去的邻居——杨文有,见他脚踩着绳子,忙喊道:“孙家钱,你踩到绳子了!回去过秤要少份量头的!块放下,重新过秤,我来抬秤。”

    孙家钱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暗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我这不是想弄点稻种救孩子吗?到时“分赃”也少不了你的!

    杨文有当然知道孙家钱的意图。箩筐着地后,他将断绳子搭在筐沿上。在抬秤的时候,他用脚尖顶着筐底。

    孙家钱看了,心中一阵焦急——你这傻瓜,看回去折秤怎么办?

    途中,在一个老乡家起火做饭时,他们又将稻种过了秤,结果却多出来七斤。他们就地分了“脏”。

    晚上,当柳花用鞋底在簸箕里搓稻米时,孙家钱向她说起了心中的疑问:“为了弄这么一点稻子,抬秤时我用脚踩着搭在地面上的箩筐系,这样越抬越重,稻子才能多出来。可杨文有抬秤时却用脚尖向上顶,这越抬越轻,稻子怎么能多出来呢?”

    柳花愤愤地说:“你的头就是猪脑袋!就是没有人家杨文有聪明。我跟你真是跟瞎了!”

    ……

    二斤多的稻子,又让小年撑了一个星期。米吃完后,他又开始“绝食”。

    他坐在床上,背靠着墙,将头耷拉在肩膀上,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柳花看着小年子命若悬丝,心里非常难受,担心他难以撑过这一秋天。

    正当柳花为此焦心的时候,邻居杨文有来向孙家钱借火种,看到奄奄一息的小年子,他用双手抚起他的头,可手一撒,他的头又耷拉在肩膀上。因为他的脖子根本支撑不了头的重量。

    杨文有聪明伶俐,头脑好使,看到小年子这个样子,于是对孙家钱说:“家钱,得想个办法啊,要不这孩子可就不行啦。”

    孙家钱耷拉着眼皮说道:“出芽的麦子他吃不下去,菜团子他更是不吃。为了把粮食省给他,我整天吃菜团子,舌头都吃绿了。”他张开嘴,伸出舌头。由于长期食用疏菜,白腻的舌苔已被菜汁浸染成浓浓的绿色。

    他叹了一口气,续道:“这个孩子真难养活,出芽的麦子别人能吃,他怎么就吃不下去呢?真是个‘讨债鬼’,这么会作践人。我是那辈子欠他的?这个年头偏要吃米、吃肉,我上哪弄去?要不,我把腿上肉割给他吃吧。”

    他拿过菜刀,卷起裤腿,就要动刀子。

    杨文有夺下菜刀,“你傻呀?把腿伤了,还怎么做活?谁来养家?”

    “你这根木头,就会干傻事!”柳花抹着泪,面对杨文有,“文有哥,我们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啊!”

    杨文有接完火种后丢下一句话:“晚上在家等我,带你去‘借’点粮食。”

    他走后,孙家钱嘟哝道:“借粮食为什么白天不去借,偏要晚上借?耽误我睡觉。”

    ……

    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文有轻轻推开孙家钱家的门,小声问道:“你家有口袋吗?”

    “没有口袋。”孙家钱一阵迷茫,说道,“这么晚了还上哪去借粮食?”

    柳花明白杨文有的意思,找出一条裤子,用布条将两个裤脚口扎上,递给孙家钱,“就拿这个跟他一起去吧。”

    “这么晚了还到哪借粮食?”孙家钱依然迷惑不解地问,“不能明天再去借吗?”

    “你跟我走就行了,什么话也别说,到地点你就知道了。”杨文有轻声说。

    大地好像没有吃饱肚子,在饥饿中睡得死死的。那些可以在田野里任意偷嘴的虫子,在庄稼地里无忧无虑的轻轻唱响抒情的小曲。

    孙家钱跟在杨文有的后面,在一片漆黑中向前走去。他用那双小眼睛神秘地窥视周围——田野像笼罩一层黑纱,幽沉、朦胧,阴深可怕……

    他们来到了一片即将成熟的玉米地,孙加钱这时才明白为什么要晚上“借粮食”,原来是干这个的。他的心立刻“咚咚咚”的跳了起来——我的乖乖,这要被逮着了可是要命的事。他的手不由发抖,浑身一阵痉挛……

    当他想到命在旦夕的孩子,终于鼓足勇气,哆哆嗦嗦掰下了一颗玉米棒子。突然,一只夜眠的蚂蚱跳动了一下,他不由一阵觳觫,心不停地抽动着,竟将那个玉米棒子装到了裤子外边。他转动身子四下张望,确定没什么危险时,这才低着头又去动手——一个……两个……三个……他终于成功地做了一次贼。

    自那以后,他一发不可收,隔三差五的在夜里跟着杨文有偷偷到地里去。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并且可以自己单独行动,家里慢慢积攒了一些粮食。

    为了防止粮食霉变和被发现,白天他们不敢晾晒,夜里,柳花把粮食放在锅里焙干,装在坛子里埋在地下,以备过冬。从此他们一家三口再也饿不着肚子了。

    就在这一年,孙家钱却又成功地“制造”了另一条生命——他的第二个儿子“跟年”也“展露头脚”。

    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驻村干部乔委员的注意。正当孙家钱偷得顺手的时候,他的深夜行踪终于被发现,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