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642 » 第九十四章:劝降

第九十四章:劝降

    江越认为如果自己的事迹能流传下去,这次进榆林也可以改编成一个戏本。

    毕竟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

    一旦榆林中的某些人对他抱有绝对的恶意,刀兵相向。

    他江越又没两个脑袋三条命,一刀砍在脖子上也会死。

    尤护关很快出现在江越面前。

    他静静的看着江越,眼神十分复杂。

    先前在榆林时,他们两个人的交情还算不错,对于江越这个真的能给榆林人带来真金白银的总兵,他很敬佩,也很喜欢。

    甚至有过以后榆林总兵一直让江越来担任,以此可以保证榆林军饷发放的想法。

    “江哥,陛下已经把你的总兵职位革除,但我个人还拿你当朋友,故此我叫一句江哥,当我冒犯。”

    “我带你去见几位老将军与副总兵,日后的榆林城如何,我这样的人说了是不算的,还要他们点头。”

    江越表示明白。

    他算是熟门熟路的找到总兵府议事大厅,然后开始了自己的等待。

    城内人没给江越甩面子。

    王永强、王石先抵达。

    然后就是王世钦、侯世禄、侯拱极、尤世威等在榆林养老的老将。

    一众人都报以沉默,双方的关系很奇怪,所有人都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然后闭口不再说话。

    尤世威最先说话。

    “江将军这一次来榆林,是有什么话想跟我们这些老头说?”

    江越起身,他的语气有些压抑:“秦军在河南汝州兵败,督师于潼关自刎。”

    “于大明来说,督师、秦军、我,都是罪人,就像崇祯皇帝说的那样,我们都是无能之辈。”

    “我今天还敢来见诸位老将军,还敢来榆林城,是因为我把榆林人都带回来了,从河南带回来了。”

    “走的时候身上有一条命,回来也还能见见父母、见见家人。”

    包括尤世威在内的一众人都有些动容。

    数年来,从榆林走出去的子弟并不少。

    但活着回来的,却又不多。

    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江越确实做的不错。

    尤世威沉默片刻:“江越,你曾经读过书,应该知道忠孝礼仪。”

    “昔日食明禄,自当为明忠,我们武人受国家恩典,自然应当报效家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像尤世威这样的老将军,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因为他们已经为大明干了大半辈子,抛头颅洒热血,一直都在以这个方向前进,享受着这样的荣誉。

    你现在告诉他大明的恩典与荣光不值钱了,为明效忠是一点没意义的事情了。

    无疑是在否认他们前半生的功绩。

    对于他们而言,这自然是很难接受的。

    江越到榆林,就是为了说服这些人来的。

    武力攻城与劝说投降,江越闭着眼睛也知道得选择后者。

    “老将军,正是因为我读过书,我才知道如今的大明是怎么样的。”

    “是我不愿意为明效忠吗?尤将军,您应该知道我叔父是什么人。”

    “叔父的坚持一直都是我的坚持,但在看到如今的天下苍生,如今的大明颓废后,我想的不一样了!”

    江越认真道:“诸位都是武将,难道不知道如今的百姓是何等境遇?”

    “官军杀民、贼兵杀民。”

    “上有苛捐杂税,逼的人卖儿卖女,全家上吊。”

    “下有天灾人祸,搞的一天到头全无生计,不知何日便会身首异处。”

    “朝廷做什么了?朝廷为得钱粮,在如今境遇下还逼迫百姓交税,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弄吗?”

    一片沉默。

    就像江越说的那样,他们是知道这种事情的。

    如今天下发生的一切哪里有新鲜事?陈芝麻烂谷子里翻一番,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现在江越把这些东西放到明面上来说,从道义上来说就占据了主动。

    尤世威继续道:“关外有建奴,关内有流寇,朝廷要动兵,自然只能如此。”

    江越挑眉:“流寇不也是朝廷逼出来的吗?”

    “那些没有生路的人,他们不想上吊,不是只能造反吗?”

    “老将军,你说朝廷要动兵,故此只能如此,好,那你见过征上来的军饷吗?榆林人见过这些军饷吗?”

    “怎么朝廷征了这么多年,榆林的饷银反而越欠越多,甚至到了如今连一口军粮都发不出的地步?”

    尤世威支支吾吾。

    身后一众人当即不知道说什么。

    是的,榆林人确实没见过军饷。

    钱征上来了吗?

    当然。

    要是都这么搜刮下面百姓了还是见不到钱,那未免是太夸张了一些。

    但这些钱粮显然没有进入到它该去的地方,没有成为还清欠响的一部分,它们大多涌入辽东。

    总之,榆林该苦还是苦。

    “老将军,你能苦的住,每个榆林人苦的住吗?”

    “年轻人要娶媳妇,要养媳妇,老人要有饭吃,生病的时候要有药喝,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多少榆林人饿的走不动路,诸位,榆林人在饿肚子!”

    “榆林人不偷不抢,只想当兵吃粮,凭本事吃饭,我们没错,我们从一开始就没问题,有错的是这个该死的朝廷!”

    江越发出致命疑惑:“为什么官兵四处杀戮百姓,而闯军却张贴安民告示,不掠民、不夺民,杀民以兵偿命?”

    “为什么河南百姓要为闯军种地而非为官兵种地,为什么他们要效忠闯军而非官兵?”

    “为什么朝廷要一再催促,让大军匆忙决战,以至于战事落入被动?”

    “天下皆反,是因为天下人皆错吗?诸位,正是因为我读过两天书,我才如此诉苦,哪有天下之错全赖百姓而无关皇帝朝廷的道理!”

    江越继续说。

    说起藩王的事情。

    如果朝廷没养这么多藩王,哪会落得如此地步?

    在西安的时候,哪怕闯军已然兵临城下,秦王依旧不远处出一分一钱,只是眼看西安城陷落。

    如此愚蠢的藩王,在国破山河之际依旧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平日里只知道鱼肉乡里,浪费粮食,留着有什么用?

    最后,江越提起一把剑放在面前,高声道。

    “我既数人入榆林,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只想给榆林人争条活路,为天下人争个公道。”

    “叔父告诉我以后的路要自己走,我想说也不是,以后的路有身边弟兄陪我走,有所有想挣条活路的天下人和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