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大太子 » 9东宫 父子对话

9东宫 父子对话

    李世民没头没尾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承乾的回答也是莫名其妙,令人不解。

    “雪停了!”李世民直接岔开话题。

    李承乾仰头,不看路就这样走着。“是啊,雪停了,但风还是很喧嚣!”

    父子二人,如同打哑谜一般,各自讲着自己的话。

    “年后,房中书、辅机、魏征,他们就会移民了,赶在耕种前安排好。”

    “都听父皇和大臣的,就是要注意好路上的一切,他们背井离乡的,都不容易。”

    李承乾转动脑子一想,几位人杰在安排,自己也差不上手。

    只能让李世民稍微注意一下,都是贫苦百姓。

    李世民听此,也是微微点头。

    朝中无数大佬、前辈在安排,不随随便便的提意见,就是沉稳的表现。

    慢一步,想一下,看清楚了再来提意见。

    这才是太子该有的作风。

    “前几天的事情,你做的不错,懂得给手下拉功劳!”

    李世民又开始讲起了,前几天的事情。

    表示李承乾已经是,往合格领导上靠拢了。

    体恤手下,会给手下争利益。

    “能将事情办明白的,都是好官!

    能将事情办好的同时,办得更加漂亮!那就得赏。

    事情都办不好,还搞得一塌糊涂的,那就得换。

    我用人,就是专业的是给专业的人。

    领导,不需要都懂,但方向一定要准。”

    李承乾,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用人准则。

    李世民听了,沉默一会,先是点点头,表示说得很对。

    又是摇摇头,世间的事,不是非黑既白,还有利益的交锋。

    谁不想都用专业人才干活?

    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妥协,平衡好各方利益集团。

    在各方面的妥协之后,还能将事情办好。那才是英明的领导人。

    李承乾听了之后,也是沉默。

    父子二人就这样,走到了湖中庭园。

    “该妥协之时,可以给他们挂名、点卯,做强做大;不该妥协之时,以力破之,独裁独断。”

    那么问题又来了。

    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不能妥协?

    李世民拍拍肩膀,慢慢的说到“高明啊,你已经跟朕差不多高大了,

    不管你是引入新的利益集团也好,分出其他利益也罢!又是你说的挂名等等。

    它的本质,都是妥协和平衡。

    当你学会妥协并且平衡好,所有人的利益之时,你就是独当一面的时候”

    李承乾再次沉默了,呆呆的望着湖面,认真的思考。

    想着,就站起身来,对着李世民就行了大礼。

    “儿臣,谢过父皇的指点。必定不会忘记,父皇的精心栽培教育。”

    李世民看着,已经明了的李承乾,欣慰的点点头,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再次拍拍肩膀,为其整理衣领,却不再说什么。

    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的,也教不会。

    父子两人就在湖中心的,小凉亭里做了下来,在四面通风的亭子里赏雪。

    李世民环顾一圈四周,感慨道“风停了、雪停了、阳光出来了!明年将会是一个好光景。”

    李承乾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一直在转动左手拇指上的扳指。

    也是环顾一遍雪景,目光却是瞟向了更远的地方,最后定格在西方。

    “人心也更加浮躁了,不是吗?”

    李世民的目光,也跟随者瞟向西方,看向了最远处。

    “是啊,人心也跟着躁动起来了。物宝天华的大唐,总是被他们窥忌着,是不是就来挑衅一下。”

    “都是野犬,就在门外吠叫而已。”

    李承乾不以为意的讲,向跟随的随从招招手,呈上一些点心和热茶。

    随从退开,于远处警戒。

    李承乾拿起点心吃了一口,扬着手中的点心,“就像手中的点心一样,随时都是嘴里的食物。”

    李世民看了看桌上的点心,抿了一口茶水,看向远方。

    “小心噎着!它们不是这么吃的!吃下去,也不太容易消化。”

    李承乾几口就吃完手中的点心,拍拍手,看向李世民。

    “吐谷浑,也是是可以种植的!要是信我,年后给你可靠的方法。”

    “嗯?”

    李世民非常疑惑,但也不再追问,静等年后,看看自己的这个麒麟儿,会给出什么样的方法!

    “其他地方,你怎么看?也当它们是门外犬吠?”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如若听话,给他们一点肉骨头,如若胆敢挑衅,一棍子打死!”

    李承乾又是转动着左手拇指上的扳指,十分霸气的回复道。

    李世民听了,微笑着颔首,但也还是提醒道“小心噎着!”

    “还是那句话!”李承乾努努嘴,不以为意。

    “若是信我,年后,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那将会是我们李氏,千秋万代的保证!”

    李世民直直的盯着李承乾,盯了好一会儿。

    “朕,不知道你有什么!也不知道你能拿出什么!”

    万世之基石,传承千秋万代,谁不想?

    谈何容易,氏族、世族、士祖,这些都是阻碍。

    都想永久的传承下去,又有谁做到了?

    孔家、杨家,都已经传承千年了,都不敢说自己能永久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