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大太子 » 41神之预言

41神之预言

    给几位大臣交代了任务,李世民就下朝了。

    来到紫宸殿就看到,早已经在这里等着的工部匠人,还有一辆喷水车。

    李世民上前,围着喷水车绕走了一圈,啧啧赞叹。

    一辆四轮推车上,放置了三个人高大桶,一条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软管,链接这长长的木制枪管。

    外观看起来,就这这么简单,丝毫不见优越之处。

    “这就是喷水车?怎么就是这样简单的拼接!”李世民对着匠人,疑惑的询问。

    等着的匠人,看见李世民一进来就围着车辆转,不敢打扰。

    现在听到发问,赶忙接话。

    “下官见过陛下,陛下万年!”

    “启禀陛下,这就是喷水车,在外看起来,就是毫无亮点,仅仅是简单的拼接,。

    关键点就在内部的两个小球,形成了非常严密的单向阀,从而让水喷射而出。”

    掏出几个,还未拼接的零件,详细的介绍起来了。

    就在李世民还在感叹,这东西简单又严密的时候,袁天罡从太极殿追到了紫宸殿。

    看到匠人正在介绍喷水车的工艺,也站在一旁认真听。

    当了解单向阀的结构之后,也是赞叹发明者的聪明头脑。

    “这东西看似简单,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想到,发明者,简直就是天才!”

    匠人也是非常在赞同,这就是顶尖匠人的思维,咱也荣辱与共。

    更加热情的介绍起,其他结构的用处。

    别看三个木桶就这样简单,他们还不是随随便便摆放的。

    从外到里分别是,注水桶、加压桶和喷射桶.......

    又再次介绍一番之后,匠人就开始讲解材料的事情了。

    李世民先是赞叹一番,在给了几句口头上的奖励,就打发人家离开了。

    能人袁天罡追过来的,看到有什么事情,是刚刚在太极殿百官面前,不能说的。

    现在人家已经等了一会了,就不再详细了解喷水车了。

    毕竟李世民只需要,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件东西就成,知道它能将火油喷射很远,利于战争就行。

    不可能让自己上手去制作的,无需详细了解所有的。

    作为皇帝,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了,就算现在知道了,可能转头就忘记了。

    抬手其他人都赶走之后,静静的看着袁天罡,等着他道明来意。

    “陛下,刚刚在太极殿上,臣有些话不敢详说,怕引起恐慌。”

    袁天罡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考虑再三,才开口说出来。

    李世民也被他吓一跳,本来还以为会有什么好消息,没想到是坏消息。

    在太极殿上说出来会引起恐慌,这是个什么样的坏消息?

    难道是瘟疫?还是说边关战争失利?

    李世民稍微缓一缓情绪,继续等着下文。

    见李世民缓过来了,袁天罡也继续说下去。

    “今年四月,西方宵小,会来挑衅大唐,八月会起刀兵。”

    袁天罡用郑重的语气,严肃的神色,将自己算到的,或者说是被提示的消息,慢慢的道出。

    “西方宵小?祸起刀兵?你可知道你在讲什么?”李世民严肃的看着袁天罡。

    战争不可怕,大唐就是无敌与内外的。

    就是单纯的,不想开仗。

    一将名成,万古枯。

    自己留着士兵,创造更多的价值不好嘛?

    袁天罡直直对视李世民,再次点点头。表示自己没有说错,李世民也没有讲错。

    李世民为难了,好不容易,大唐才安定下来,想要安静发展自己的时候。

    周边的小国,怎么就这么头铁呢!

    让自己好好发展一两年,消化完东吐蕃旧地,不好吗?

    结果?

    还要说什么,当然就是大唐胜利了拉!

    这世间,还有比大唐更加厉害的国家?

    朕,不信!

    “朕知道了,朕会早做安排!”李世民惆怅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还有什么没有?”

    袁天罡摇摇头,就是这些事情了,也没有其他。

    紫宸殿,又陷入了安静。

    “先不要声张,自己知道就好了!”李世民叮嘱一句,就不再说话。

    见李世民在思考,袁天罡也就告退,离开了这里,留下李世民一人。

    离开的袁天罡脚步匆匆,里面就像回到钦天监,好让自己研究一下,脑子里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些话!

    当然了,只要李承乾不承认,任凭他怎么研究,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

    留在紫晨殿的李世民,左思右想,也没有相处什么好办法来。

    转而就是招李靖前来,准备看看新兵训练的情况。

    不管怎么样,自身的强大,总比没头绪的坐等好。

    李承乾呢,在下朝的时候,就溜了。

    反正这么久来,也跟李世民有了默契,没事的情况,李承乾早退,他也装作不知道。

    早朝的时候,稍微的的手脚,提示一下袁天罡,深藏功与名。

    自己结合实际于历史记载,将事情通过袁天罡的嘴巴,告诉大家。

    就是要他们去想办法,来解决的,可不是自己库哧库哧的,撸袖子自己上的。

    有一帮时代顶尖的人,还要什么自己?

    随便一个都比自己聪明,自己坐等成果,不香嘛?

    反正就按历史来,也没什么大事,这不是还有自己嘛!

    所以,自己还是先溜了为妙,不然李世民又要抓自己的苦力了。

    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跳着欢快的脚步,开心的回到了东宫。

    不管外面的是与非,自己的东宫总是,让自己想念,让人心安。

    回到前面的时候

    刚刚下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大臣,领了李世民的名令,要求自己等人,准备好政策,用来应对大雨。

    虽然他们在信与不信之间相互跳跃,但不妨碍他们执行命令。

    现在才年初,离大雨的到来,还很久的时间。

    能有什么办法?

    也就是兴修水利,备足粮食。

    说来说去,有就这些东西了,剩下的,都交给手下的官员去动脑筋。

    自己到时候,好好把握一下就好了。

    泛着要求也简单,准备好,动作要小,消耗也要少。

    谁知道大雨会不会来?

    要是没来,徒耗钱财,这不是浪费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