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二十三章 要钱不要命

第二十三章 要钱不要命

    杨曦理此人,还真有意思!

    朱由检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最终要如何处置他。

    在历史上,有关于玉田县,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不知道这人的下场究竟如何。

    不过看他那见风使舵的样子,朱由检猜测,此人多半不会守土殉国,而是会先投降李自成,后又投降鞑子,当一个三姓家奴。

    要是留下此人,等李自成到了,他肯定一时间投降。

    可要是直接杀了他,朱由检心中又有点过意不去。

    毕竟他还没有真的投降,而且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恶名。

    难道其他人问杀他的理由,还能说他将来可能会投降吗?

    这种做法,和完颜构有什么区别?

    算了!

    等他真投降了再收拾他吧!

    不然天下间的百姓,各地的大臣,还真以为自己是完颜构,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人呢!

    朱由检刚想到此处,就听见外面响起了凌乱的脚步声。

    “县尊大人,陛下呢?”

    “陛下在休息,等人齐了自然会出来。”

    “县尊大人,陛下怎么会突然跑到咱们玉田县来?”

    “对啊,县尊大人,我不是听说陛下已经南巡了吗?”

    “县尊大人,你说陛下想要我们捐纳军粮,有没有说个定数?”

    “县尊大人,我可是从来没有给你添过乱,你能不能给我先透个底?”

    杨曦理面对着无数的问题,头大如斗。

    他哪里知道皇帝在想什么?

    只能对着众人说道:“等你们人到齐了,陛下自然会告诉你们。”

    众人无奈,只能按下心头疑惑,静静地等着。

    时间来到上午九点。

    就在众人等得不耐烦之时,离县城最远的一户终于赶来了。

    “张员外,你可终于来了,大家都等你一个多时辰了。”

    杨曦理见到此人,立刻迎了上前。

    显然张员外的身份非同一般。

    朱由检猜测此人应该就是玉田县首富了。

    “陛下,玉田县中,家中土地有五百亩以上的大户,已经到齐八成,剩下的估计不会来了。”

    杨曦理走进后堂,躬身说道。

    朱由检点头,并没有恼怒之色。

    能来八成就不错了。

    朱由检拍着杨曦理肩头,赞许道:“不错,你虽然是举人出身,但能力比起进士都不差。走吧,跟朕去会一会这些人吧!”

    说完,朱由检就起身,向着正堂走去。

    杨曦理亦步亦趋,弓腰紧跟在身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朱由检没穿龙袍,但这些能当地主的人又不是傻子,在看到县令杨曦理紧跟着一个面带英气的壮年男人身后,立刻就知道此人就是皇帝了。

    “都平身吧!”

    朱由检大大咧咧地坐上了主位,看向下方的二十余人。

    不得不说,玉田县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严重了。

    整整一个县,田产五百亩以上的人,居然只有二十多个。

    这种情况,大明不亡,天理难容啊。

    也怪不得崇祯会脑子发热,加征三饷了。

    “谢陛下隆恩!”

    众人在谢恩之后,纷纷站了起来。

    “京城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收到消息了。”

    “虽然京城暂时丢了,但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朕正准备带兵去夺回京城。”

    “朕找你们来的意思,相信杨县令已经说了。现在朕急缺军粮,需要诸位倾力相助。”

    “只要朕能夺回京城,诸位就是大明朝中兴的功臣,朕绝不会忘了你们。”

    朱由检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主要意思就是让他们捐钱捐粮。

    这些人既然来了,自然就有心理准备。

    只见一个七十多岁,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站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草民愿意捐粮一百石,银一百两。”

    “张员外,你作为玉田县首富,捐一百两是不是少了点?”

    杨曦理脸上泛起了怒色。

    “不是草民不想多捐,实在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啊!”

    “这些年来,每年的皇粮国税,三饷都压得草民喘不过气来了。就这一百石粮食和一百两银子,都是草民家里仅有的存货。献给了陛下之后,等到秋收之前,草民家里都只能一天只吃一顿饭了。”

    张员外说来说去,就是家里没钱没粮,只能拿出这么多。

    “哼!张员外,别人不清楚你家里的情况,本官还不清楚吗?”杨曦理走了几步,来到张员外面前,指着他鼻子继续说道:“本官可是听说,你家里今年又添了上千亩水田啊!”

    张员外被指着鼻子,丝毫不慌,恬不知耻的继续说道:“正是因为草民买了很多良田,所以家里才没有余粮了啊!”

    这老东西,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朱由检端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这些人继续表演。

    “对啊,张员外说得有道理,我们要是不买这些田地,那原来的百姓们吃什么?拿什么交皇粮国税?”

    “大明朝正是因为有我们这样的忠君爱国之人,才能绵延近三百年啊!”

    “我们其实并不是贪图那些田地,而是担心百姓们饿死啊。”

    “是啊,如果我们不拿钱粮出来买田买地,那些百姓和西北风吗?”

    ……

    有了张员外打头,大堂内的其他人都生出了胆量,纷纷跟着杨曦理唱对台戏。

    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与他们有何关系?

    反正闯王来了不纳粮,反而更好。

    毕竟他们家中田产实在太多,不交皇粮国税,还能省出一笔钱呢!

    今天不嫌路远,来见皇帝,都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居然还敢嫌自己捐得少?

    真的是没有自知之明!

    这是众人脑中的一致想法。

    “你们……”

    杨曦理怒极,话都说不完整,却拿这些人毫无办法。

    “哈哈!”

    朱由检见此,猛然大笑,“诸位真的是要钱不要命吗?你们以为闯贼来了,就能比现在更好吗?”

    堂下众人闻言,全都沉默着,显然是真的以为大顺军来了会更好。

    哼!

    朱由检冷笑一声。

    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既然你们以为闯贼来了会更好,那朕就留你们一条狗命,等着闯贼吧。

    “杨曦理,不要再跟这些人废话了。”

    说完,朱由检头也不回了走出了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