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一百零七章 鳌拜

第一百零七章 鳌拜

    “鳌拜,居然是你这狗奴才!”

    多铎借着火把的光线,看清来人后,一脸惊讶。

    “奴才救驾来迟,还望殿下恕罪!”鳌拜脸上全是得意之色,丝毫没有请罪的意思。

    他身为镶黄旗的旗主,直属于鞑清皇帝,自然可以不卖多铎的面子。

    要不是因为大敌当前,鳌拜还真不想救多铎。

    毕竟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对皇位的觊觎,整个鞑清高层都清楚地看在眼里。

    鳌拜被皇太极封为议政大臣,是妥妥的保皇派,自然就对这两兄弟不爽。

    耿仲明和孔有德听见鳌拜自称奴才,都露出了羡慕之色。

    在鞑清,奴才两个字可不是人人都能拿来自称的。

    只有出身于满族之人,才有资格自称奴才。

    而像耿仲明和孔有德这样的汉人,则完全没有资格。

    除非有一天,鞑清皇帝下令,让他们抬旗,进入鞑子八旗之中,才能自称奴才。

    鳌拜瞧着耿仲明和孔有德的羡慕之色,更加自得,笑道:“怀顺王,孔将军,这几日你们跟着豫亲王,真的是受苦了!”

    “不敢!”

    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知道鳌拜是在挑拨离间,急忙躬身回答。

    “哼!”

    多铎冷笑一声,知道就算骂鳌拜也没有用,转而开口问道:“你怎么来了?是摄政王派你来的吗?”

    “自然是摄政王派奴才过来的,不然奴才哪有胆子擅自行动?”鳌拜脸上的嘲讽之色一闪而过,接着说道:“摄政王担心你对付不了朱由检,所以特地派奴才前来支援。不得不说,摄政王果然有先见之明。”

    鳌拜话音刚落,就把目光转向耿仲明,问道:“怀顺王,你是不是也认为摄政王有先见之明?”

    耿仲明满脸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如果是同意摄政王多尔衮有先见之明,那就等于在说多尔衮早就知道多铎是废物。

    如若不同意,那岂不是说摄政王没有先见之明?

    这话只要回答,就必然会得罪一人,耿仲明干脆就闭口不言了。

    “哈哈哈,算了!”毕竟耿仲明还是鞑清的王爷,鳌拜也不想逼迫过盛。

    此刻,多铎的脸上全是羞怒之色,双眼中全是杀气,紧盯着鳌拜,仿佛像是一条疯狗。

    鳌拜见此,却不以为意,反而继续嘲笑道:“怎么?豫亲王,还在怪奴才救驾来迟吗?”

    呼……

    多铎深深吸了一大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杀意,指着远处的城墙,缓缓说道:“明军已经当起了缩头乌龟,你身为我大清第一巴图鲁,能否夺下此城,活捉朱由检?”

    鳌拜远望着城墙,只见上面防备森严,有无数人影正在走动,多半是在搬运守城物资。

    “这城墙不过一丈之高,奴才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此城!豫亲王殿下,你明天就等着奴才的喜报吧!”鳌拜自信满满地说道。

    “明天?”

    多铎特意使出的激将法,怎么可能让鳌拜等到明天再攻城?

    “等明天本王就亲自攻下此城了,哪还用得了你这狗奴才?”

    “本王是念在你连日奔波,不想让你白跑一趟,所以才把活捉朱由检的功劳让给你。”

    “要是等到明天,本王麾下的士卒定然会不愿意了,也就没有你的功劳了。”

    多铎手指着城墙,信誓旦旦地说道。

    鳌拜瞧着口若悬河的多铎,心想:我是大清第一巴图鲁,又不是第一傻子,怎么可能带着疲敝之师连夜攻城?

    “奴才不敢和豫亲王殿下争功。”鳌拜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朝着多铎深深一拜。

    他嘴上说着不争功,在心里却已经下定了决心,等到明日攻破武清县城,定然要第一个活捉住朱由检。

    多铎瞧着鳌拜那副模样,还真以为他认怂了,立刻得意地说道:“你能明白谁是主子,谁是奴才就好!”

    “奴才自然明白!”鳌拜嘴上郑重回答,心中却不屑道:整个天下的主子只有一人,那就是大清皇帝,而你多铎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敢觊觎皇位?

    多铎当然不知道鳌拜心中所想,瞧见他那副恭顺的模样,满意地下令道:“大军回营,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势必要攻破此城。”

    “诺!”

    众鞑子齐声回应道。

    城墙上。

    朱由检看着退去的鞑子,大松了一口气。

    “陛下,鞑子又有援兵前来,该怎么办?”罗虎浑身冒着大汗,热气腾腾的走上城楼。

    “援兵?”朱由检疑惑道:“那是新来的援兵吗?朕还以为是鞑酋早就安排好的接应部队呢。”

    “你确定是援兵吗?”李若琏跟着罗虎身后,也走上了城楼。

    刚刚只和多铎那数十亲卫交战,并没有和赶来支援的鞑子正面交锋。

    李若琏不明白罗虎是如何确定那些鞑子是新来的援兵。

    “确定!”罗虎一脸肯定地说道:“之前那些鞑子都有了赴死之意,那见到援兵之后的意外,是如何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新来的鞑子又有多少人?”朱由检问道。

    罗虎答道:“凭马蹄声判断,应当在一万人上下。”

    嘶……

    听到这个数字,朱由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两万鞑子就在城外不远处,如果应对稍有失误,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高文采站了出来,躬身劝道。

    李若琏也说道:“陛下,敌军势大,咱们要先暂避其锋。”

    此刻,就连一直想要打仗立功的罗虎,也跟着劝道:“陛下,末将和鞑子交战过,其单兵战斗力远胜我军,不能贸然接战啊!”

    朱由检闻言,深深地点了点头,说道:“走肯定是要走的,可是如何才能平安离去呢?”

    “鞑子都是轻骑,我军则步卒居多,行军的速度慢上了好几倍。”

    “如果我军此时离开,鞑子必然会发现,其必然会尾随而至。”

    “况且,我们军中多是新兵。在夜晚行军,再被鞑子袭扰,很有可能会炸营。”

    听着炸营二字,在场的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寒意。

    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炸营了。

    在黑不溜秋的夜里,分不清敌我。

    一旦炸营,互相踩踏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

    更别说还有鞑子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