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封神之万雷之祖闻仲 » 第六十五章 师出无名(求追读!求月票!)

第六十五章 师出无名(求追读!求月票!)

    尽管西岐起兵的消息十分令人震撼,但闻仲并不打算改变一举肃清北境妖患的主意。

    “扫清北境是造福黎民千百年的大计,绝不可改!”

    “传我将令,命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幽魂关总兵窦荣注意监视南伯侯鄂顺、东伯侯姜桓楚的动静,一有异动飞马来报,万不可让三大伯侯连成一气。”

    “命,崇黑虎父子接管黄芽岭,让黄飞虎回朝歌,封平西大元帅,领十万兵前往汜水关抵御叛军。”

    “命,魔家四将、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及五关各总兵受黄飞虎节制调派!”

    “他西岐要反,那就让他反!”

    “我殷商朝廷,有的是人才!”

    闻仲这回也是发了狠。

    别只说他阐教弟子厉害,殷商朝廷之中更是人才辈出。

    汜水关韩升韩变兄弟的万刃车,青龙关张桂芳的呼名夺魂术,以及张奎高兰英夫妇、风林、邱引、卞吉、龙安吉、余化龙父子五人等等,都是殷商朝廷中身怀异术的奇人。

    姜子牙如果不细查这些人的本事就贸然应战,少不了要损兵折将。

    “告诉黄飞虎,给我顶住三个月;三个月后,本太师必定率领大军前去支援!”

    “遵命!”

    辛环带着军令转身退出了闻仲的大帐。

    他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太师在北方为了人族的未来拼死拼活,西岐反而是在后方捣乱,这叫个什么事!呸!早知道当初,我就一凿子凿死那个糟老头子!”

    军令一经传递,各方就迅速动了起来。

    闻仲在大商的朝中军中威望极高,刚刚还对暴政拨乱反正过,又接连在北海、北境取得大胜,正是得民心的时候。

    所以,西岐的“讨平逆臣”的口号并不得人心,天下诸侯响应的极少。

    至于推举殷郊做商王,更是无稽之谈。

    殷郊殷洪兄弟已经入了阐教的门墙,已经不可能再继位天下共主。

    三皇五帝之后,人主不得修行,这是天底下修道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西岐的造反即便是成功了,也不可能是殷洪殷郊兄弟执掌天下。

    一切,都只是西岐起兵的借口罢了。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收到了闻仲在北境的捷报,都知道闻仲为了人族的发展,在北境抗击妖族侵犯。

    西岐却在这时候趁虚而入,不仅很难得到其他诸侯的响应,甚至有些让人不齿。

    至少南伯侯鄂顺和东伯侯姜桓楚迄今为止一动不动,并没有共同起兵的打算。

    黄飞虎大军一到汜水关,立刻就开始组织防务,依靠闻仲调集的众多奇人异士,将西岐大军拦在了汜水关外。

    闻仲将各个将领的神通法术写了下来,让黄飞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一时之间,西岐的大军被挡在汜水关外,暂时没有危机大商社稷根本的可能。

    “西岐战事暂时无忧,黄飞虎足以抵挡一时。”

    闻仲看过军报,心中大概有了数。

    但他同时也清楚,阐教绝不会让西岐大军停滞太久。

    所以,他给黄飞虎留了一张必定能挡住西岐大军的底牌——孔宣!

    “玉虚宫还真给我面子,为了我闻仲一個人,又是北海又是北境,现在还背后搞偷袭。”

    闻仲可以想象得到,阐教那些个金仙们,在背后绞尽脑汁算计他,却又没法直接下手搞死他的抓狂表情。

    这就是为什么闻仲一直只用殷商在朝之人,而不找截教弟子加入战场的原因。

    闻仲把矛盾始终控制在西岐与殷商的对抗上,而暂时不往两教纷争上去引火。

    因为阐教两教之间,这一层薄薄的遮羞布,谁先掀起,谁就理亏。

    但只要这层遮羞布在一日,那些高高在上自诩置身事外的阐教金仙们,就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他直接出手。

    原因很简单。

    他闻仲身为大商的太师,无论是死在朝堂中,还是死在战场上,那都叫做死得其所,谁都挑不出任何理来。

    可如果闻仲是死在无官无职的阐教金仙手上,三教同门相残。

    谁敢先动这个手,那就要做好被扣上这个帽子的准备。

    所以一直以来,姜子牙等人也只说讨伐殷商而不是截教弟子,也需要想尽办法找理由才敢动手的原因。

    师出无名!

    “阐教的人最讲究师出有名,我就不信他们能拉得下这个脸,直接对我这个小辈痛下杀手?”

    正当闻仲还在思索着,大帐之外忽然有小兵喊:

    “余庆将军回来复命了!”

    闻仲听到声音,站起身来走到大帐之外。

    此时的北境已经开始飘雪,余庆麾下的将士们也已经穿起了厚厚的冬衣。

    外面的气温已经低到有些冻人的程度,不过这么冷也有些好处;

    比如说眼前,余庆带回来的人马没人都背着数颗妖怪头颅。

    寒风刺骨将那些头颅中的残血都冰封了起来,也省得溅得到处都是,还得额外收拾干净。

    “太师,末将回来复命。这次出击末将及麾下将士,共斩获精怪头颅三十七颗。”

    闻仲都还没有说什么话,旁边的陶荣倒是先开口打趣道:

    “余将军这一趟出去,斩获可是比上回少了不少。前天吉立将军回来,那可是带回了上百颗头颅。莫非,是将军偷懒了不成,出门溜达一圈就回来了?”

    余庆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也没有多跟他计较,笑着向闻仲解释道:

    “太师您是知道的,您手底下的将士,哪个敢偷懒不用心?不看您的面,也得看杨司马的板子不是?确实是南下的妖怪越杀越少,末将出去搜罗了一大圈,也才只找到这三十几只而已。”

    闻仲当然明察秋毫,余庆是他的得力弟子兼爱将,绝不可能糊弄他:

    “你别听陶荣这小子瞎胡说,他那是诈你的。吉立之所以能带回上百颗头颅,纯粹是因为他碰巧遇上了一整窝得妖怪。”

    南下的妖怪分两种,一种是流寇劫掠式的,他们南下只是杀人捣乱,从不多做停留,因此一般群体数量不多。

    还有一种是迁徙式的,携家带口试图南下定居,这种群体数量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