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浆糊再见 » 014王老太

014王老太

    出了杨恭倾的家东边就是吴家村另外一户外姓人家王世宽的家。而他家被通村路分为两部分。

    北边是和杨恭倾家一条檐的三间茅草房的主屋。南边两间草屋一间是厨房,另一间是王世宽老母亲的卧房。

    通村路在杨恭倾家后分叉,一条岔路叉向南边通向全村唯一的老井处。一条向北叉,通过王世宽家的院子,一个大斜坡下去就是村里的东土桥。另一个方向则是向南,直通村里的老水井!

    看到江湖呆立在自家门口,王玉燕高兴的走过来拉住江湖的手。

    “听说你今天被电打到了?怎么样疼不疼?”

    看着王玉燕真诚的眼神关心的话语,江湖心里哀叹村子小就这一点不好,屁大点的事不一会就能全村皆知。毫无秘密可言!

    “没事了,就是手有点疼”。

    说着江湖把自己受伤的右手递给王玉燕面前。王玉燕认真的观察了江湖的手,看到手指上有一块像烧伤的伤口,看起来不是很严重而且看到江湖的表情也不像很严重的样子。

    王玉燕也就放下心来,拉着江湖回到她奶奶旁边。整个过程小心的避开江湖的右手。

    “湖丫头来了,以后可不敢在碰电了知道吗!电可是要人命的!”王玉燕的奶奶抬头望向江湖的方向,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浑浊却一点也不吓人。

    因为失明的原因王老太太的听力特变灵敏,只要听过一次别人的声音就基本能够记住,下次再听到就能认得出来。

    所以尽管王老太太看不见却能听出全村人。也因为失明的原因王老太太很少在村里走动,除非是王玉燕或者王玉园拉着她。否则每天就坐在自家厨房门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她现在正在做的鞋子,王老太太做的鞋子是全村最好看也是非常结实的,做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的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鞋子和衣服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阶段。特别是老人们自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自己做的,小孩子们衣服鞋子也都是家里老人做的。

    江湖江滨的冬天的棉衣棉鞋基本上都是江姥姥做的,平时的衣服简单点都是江妈妈,复杂点的就请人帮忙做。因为江湖奶奶不喜欢小孩子更不喜欢做针线,所以江湖江滨没有穿过江奶奶做过衣服鞋子。

    江妈妈因为不会做鞋子还被村里的人嘲笑过,在这个时代和古代相近对于女子的女红针线厨艺还是有要求的。虽然对刺绣不在有要求,但是会做饭和衣服鞋子还是必备技能。

    毕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时期,衣服和鞋子虽然有卖,但是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担的。

    结婚的时候给公公婆婆送上自己做的鞋这个习俗吴家村甚至鄞县都是还有所保留的,一直到一场大水,冲散了吴家村的人也冲走了这些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拼命的赚钱,忘记了或者丢到了一些好的传统美德!

    江妈不会做鞋子和棉衣也是江奶奶嫌弃江妈的原因之一,也让江妈在村里不怎么自信,特别是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女人们都会聚到一起家长里短,手里做着家里大人小孩的衣服鞋子。

    相互讨论款式或者互相借鞋样子,江妈也学过但是做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没有天分,江湖江滨的鞋子都做不好只能求助江姥姥。也使江姥姥在江奶奶面前很没有面子。

    王老太太虽然眼盲但是做鞋的技能已经点满,深入骨髓到了不用眼睛都能做的又快又好的高手阶段。

    以前听江妈讲过王老太太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当过丫鬟,还是专门做女红的。学了一手好手艺,后来丈夫去世王老太太也是靠着给生产队做鞋子搓麻绳一个人把王世宽拉扯大结婚生子。

    王老太太不仅鞋做的又快又好,也是村里唯二的刺绣高手,另外一位就是小脚老太,而王老太太刺绣技艺比小脚老太还要高超。过去结婚用的鸳鸯,喜字都是请王老太太帮忙绣的。

    也许就是因为绣花太伤眼睛,整天做针线,加之丈夫和女儿的突然去世,终日以泪洗面才导致她的眼睛失明。现在只有对着太阳才能有一点光感。

    王老太太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瘦弱,布满皱纹和老年斑的手只剩一层松弛的皮。头上头发满是银色盘在头上用黑色布包起来。

    身上穿着黑色的褂子,束脚的裤子裤脚处缠着布条显得干净利落,鞋子也是自己做的千层底布鞋。手里拿着羊腿骨做的线锤,羊腿骨正中间有个小孔,小孔中间嵌入一根筷子长的小木棍。麻线棉线可以绑在木棍上旋转羊腿骨就可以把棉麻纺成棉线麻线,用来做纳鞋底,做衣服。

    过去还用纺的线用纺车纺成布来做衣服。现在当然不用布便宜花色也多,买回来直接做就好了。线锤显然用了好多年已经磨的光滑无比。

    王老太太坐在小竹椅上,背靠着墙,一手拿着麻线一手打着线锤使线锤旋转,使几条原始的麻皮旋转拧到一起形成麻绳。动作熟练快速而利落。王玉燕则是拿着一个“工”字形的木架把拧好的麻线缠到上面来。祖孙俩配合十分默契!

    江湖注意到王玉燕每次都把剥下来的麻皮放到王老太太习惯的位置上。温柔而贴心,虽然只比江滨大一岁,比江湖大四岁,但是已经非常懂事贴心。

    江湖的记忆里她就是一个特别懂得照顾人,以及让人记忆深刻的大粗辫子。想到这里江湖向王玉燕看去,只见王玉燕瘦瘦高高,穿着蓝色带白花的褂子灰裤子,黑色布鞋和江湖的车胎鞋底不同的是她穿的是正宗的千层底,一看这一身就是王老太太的手艺。

    看到江湖看着自己王玉燕不好意思的甩了甩还不太粗的麻花辫,对着江湖腼腆的笑了笑。

    她们现在纺的麻绳细的就是纳鞋底用的,如果不断的纺粗就可以用来栓东西捆东西的绳子。麻皮是鄞县农民自己种植的麻秆。麻秆收割以后扔到河里泡到第二年捞起来,剥皮晒干,皮用来纺绳,杆子用来当作柴火。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腾飞,不管是用的绳子还是纳鞋的线,特别是衣服鞋子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宜,特别是老一辈的去世以后这项技术就失传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湖丫头,你奶今天赢钱了吗?”江湖奶奶打麻将村里的老邻居都是知道的。

    “不知道,我没问,不过奶奶面前摆了好多钱”。

    “你奶也不容易,”王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利索的做活“你奶也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太拼太要强,才会把身体累垮了,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也是该好好得养养,不过你奶性子也是太犟了,不太亲近人。”

    江湖知道现在的人特别不容易经历过各种社会变革,风风雨雨。像江奶奶,王老太太,江老太等丈夫早逝自己一手抚养带大子女成人,对于一个女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如果不强势,不拼命根本做不到!江奶奶累出了一身病,王老太太熬瞎了一双眼,江老太炼出了刻薄的性格!还有许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

    “燕子,去到我屋里抓点果子给湖丫头吃,压压惊。”王老太太忽然想到什么吩咐王玉燕。“不用,真不用”江湖赶紧抓住要起身的王玉燕,不让她去拿!

    江湖知道现在的果子可不是树上结的果子,而是像绿豆糕,鸡蛋糕,白糕,糖角等糕点,都是很贵的。一般都是家中来客人带来孝敬老人的礼物,或者家里买来给老人补身体的。自家的小孩大人都是吃不到或者舍不得吃的。

    老人们收着也是舍不得吃,家里来人给小孩子吃或者答谢帮忙的人。江湖自然不会要。

    “燕子姐你要去拿我就走了”。王玉燕为难的看着江湖又看她奶奶,不知道到怎么办才好。

    看到王玉燕的表情江湖赶紧和王老太太说“老太,你要疼我就给我讲故事吧,我可爱听故事了”。

    没办法对于江湖来说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她们和陌生人差不多,即使不是陌生人现在物质缺乏的年代江湖也知道果子的精贵,不能吃别人家的东西,现在的小孩子都被家里人交代过。因为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老人身上有非常多的故事!有的是真故事,有的是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