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行从搬山开始 » 锲子一

锲子一

    张辰缓缓睁开眼,静静的看着洁白的天花板,他知道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自从十岁时在学校突然昏迷被送入医院后,这十年在医院的时光比在家里住的时间还要多。

    现在是2122年,张辰今年二十,已经完全记不住这是第几次进医院了。虽然现在科技和医疗都很发达,但是到现在医院还没找到可以治疗方法,甚至连病因都没查到。

    只是张辰自己知道,自己第一次昏迷后胸口突然出现了一个红点,每次昏迷这颗红点都会向外延申一些。慢慢的这颗红点向外延申出了一根根红线,经过十年的时间,如今已经变成了千万根红线遍布全身。而这些红线只有张辰自己昏迷时能看见,任何的检查机器都无法检查出来。张辰有一种不详的预感,等到红线完全覆盖全身的时候,在昏迷的话可能就再也醒不来了。

    不过现在的政策很好了,有医保看病住院都已经免费了。这个时代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大家的目标都放在了为世界科技进步和给社会做贡献上面。

    张辰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也怀着同样的梦想,想为替人看病,让这个世界少一些像他这样被病魔折磨的人。但是张辰现在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辰的每次检查结果都显示身体各方面指标很正常,但是只有张辰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明明是正值壮年的时候精气神却越来越弱。

    张辰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外面工作,他们的工作行业却从来没有和张辰提过,只有第一次突然晕倒的时候父母从外地赶回来看过他一次。

    后面几次住院都是爷爷奶奶来看望他,现在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张辰不愿爷爷奶奶担心,所以最近几年每次住院都让医生别通知他们。

    张辰家族原本是世代中医,只是到了张辰的爷爷那一代,中医便开始慢慢没落了,所以张辰的父亲便没有选择做一名医生,到了张辰出生的时候,自然更加没人在提中医,原本张辰的爷爷以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医术就要断送在自己手里了。

    但是在张辰十岁第一次突然昏迷之后,对医术突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开始各种找资料想寻找治疗自己的办法,尤其知道自己爷爷以前就是中医后,便开始求着爷爷教学。原本爷爷想着现在这个世道学了中医以后找个工作都找不到,不愿意教。但是看到张辰是真的想学,而且张辰的病情西医也无法治疗,便开始重新找出那些尘封了几十年的医书,一本一本的翻看一边对张辰讲解。

    张辰对医术的学习也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早上先去山上采药,将采的草药放在房顶,等放学回来草药也差不多晒干了。为了了解草药的生长,甚至还在家门口种了一片药田。为了了解草药的特效,草药也不知道吃过多少种,病没有治好,那段时间身体却一段时间活跃,一段时间消沉,都是吃草药吃的。

    周末的时候张辰便在爷爷的陪同下,去给全村的人把脉,当然那时候村里人根本不相信张辰的医术,只是见小孩子有目标,爱学习,也都甘愿给张辰练手,令村子里的人没想到的是。过了一年后张辰居然通过把脉便能准确的说出村里人身体的疾病,和他们去医院体检的结果一模一样。

    不过大家还是不放心张辰开的中药,还是选择吃西药,这也是世上中医越来越少了的原因。

    只是现在西医发展的很快,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疾病都能治疗,去找中医看病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学习中医的人自然越来越来少,基本上医院现在都没有中医门诊,而张辰长大了也只能报考西医。

    张辰今年才二十岁,还在读大四,现在这个社会读书越来越早,由于知识的累积,现在每个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所以读完小学就开始分专业学习了,并且初中和高中合并,所以反而可以更快读完大学,一般都是十八岁毕业,二十岁还在读大学的已经很少了,这不是张辰不够聪明,也不是张辰不够努力。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时就昏迷住院,在学业上自然而然的耽误不少,好在现在上课内容都有录播,而且很多课程在线上观看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到学校学习。由于身体的问题,限制了张辰平常的出行和爱好,虽然在学业上有点落后于人,但是在医术上面学习和研究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你醒了,这次昏迷比上次更久了”,说话的是护士张丽,虽然看起来和真人一样,但是张辰知道这只是一个机器人,编号ACE-2112001,是十年前出厂的智能机器人,它的面容是仿一个叫张丽的女护士,现在的医院除了病人需要亲自来医院住院,医生基本都是远程帮忙看病治疗。而服务病人的护士都是机器人。

    张辰静静的看着它,没有说话。这次昏迷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不像现在这样体弱,浑身充满了力量,上天下地、追星逐日无所不能,甚至感觉天上的太阳,只要他愿意都能射下来。自从患病开始,他就经常做这样的梦,但是醒来后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越来越虚弱无力。

    “你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机器人护士看张辰还是没说话又问到:“需要吃点什么吗,我去给你拿”

    “帮我拿一份粥吧”,张辰轻声说道,虽然他现在掉着点滴,是一些葡萄糖和维生素,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但是肚子还有有一些饿的。

    喝完一碗清粥后张辰感觉自己有了一些体力了,让机器人护士帮他把病床摇了起来,好让自己可以坐起来,张辰抬起了左手看了看的手上黑色手环,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高科技功能性手环,可以通讯、看视频、录像、拍照,还可以对穿戴者进行健康检查,每次昏迷都是手环主动拨打医院的电话。当然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连接使用者的脑神经系统,使用者只要用意念便可以打开手环。

    张辰用手环开启了虚拟投屏,一道光幕出现在张辰面前,光幕上面显示一个小房间,房间里面站着一个卡通男孩,仔细一看和张辰有几分相似。这便是手环里面的虚拟世界。张辰用意念控制卡通男孩出了门,然后向虚拟世界中的大学跑去。现在大学上课基本都是在虚拟世界进行的,而且还有重播机制,张辰跑到教学楼,用自己的学号查看自己专业大学教授最近的课。

    这是一堂心脏移植的手术课,虚拟世界可以完全模拟出一个病人,给大学教授做手术实验,张辰也同样可以模拟出一个病人,跟着教授的步骤做。从麻醉,到开刀,心脏移植,在缝线完成,张辰跟着做完手术外面时间也过了两个多小时。

    其实现在科技大多手术都是机器人来操作,但是医生还是得学会怎么做,以防机器人出现故障,或者突发情况医生能顶上。

    看完了教授的录播课程,张辰关闭了手环投影。学习了这么久西医,马上都要毕业了,也在虚拟世界做了无数次手术了,都没找到关于自己身体问题的,这让张辰有些无可奈何,甚至有时候想,要不找教授给自己做手术,将自己解剖,看看身体里面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张辰无奈叹了口气,漫漫长夜,却无法入睡,主要也是因为才从昏迷中醒来。

    张辰走到医院的阳台上,这里摆放着几张桌子和凳子,给住院的病人平时休息晒太阳用的,主要很多病人需要多晒太阳。现在夜已经很深了,阳台就张辰一个。

    张辰在阳台上找了凳子,坐在栏杆边,双手的手臂放在栏杆上,下巴放在手臂。安静的看着城市的夜景。虽已夜深,但此时城市依旧灯火通明,路灯将马路宛如白昼。人行道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有的在路上彼此追逐嬉笑打闹,有的手牵手相伴而行,享受这他们最美好的时光,让人好不羡慕。

    抬头望着夜空,此时星光璀璨,月亮也是接近圆满,散发出银色的光辉和城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一样,它的光辉显示神圣和纯粹,月光和霓虹灯在空中相遇,让此时没有归家的行人,可以轻松穿过没有路灯的小路。时不时一阵秋风清清吹过,张辰完全沉醉在这样的景色之中,心里不免也放松了许多。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赏月时,月亮就是这般吗?这月亮在天上万古不变,这是神奇,而人类的寿命百岁都是奇迹,而看看自己才人家寿命的五分一。”张辰有点不甘心的感叹道

    暮然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中医名著,其中有一本《黄帝内经》中说过: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张辰感叹:“连上古之人都能活百岁,如今医疗科技如此发达,百病能治其九十九,平均寿命也不过到七十左右。然而自己连二十都是一道坎,今时今日和上古时期相比到底相差了哪。如果我生活在上古时期,会不会有神医能治好我的病?听闻上古时期有人能活到八百多岁?”

    张辰想起了在老家见过一本古书,这本古书藏在两本很厚的医书中间,所以不知道名字,这本书和《神农百草经》不同,百草经里面记载的草药,张辰在现世还能找到,但是这边无名古书里面记载的草药张辰从没见过,甚至连网上都搜不到。古书里有记载有一种青草,身泛幽光,悬于石崖,食之可还魂!在雪山生有一株白莲,大于盘盂,闻香便可益寿,莲子不苦反甜。

    古代真的有起死回生的草?有延年益寿的白莲?这些在近代史从没听说过,而这本古书张辰找遍了资料,也没查到关于这本书上记载的任何草药,听爷爷说是整理老祖宗遗物翻出来的,一直放在爷爷的书房,张辰也是偶然在爷爷的书房翻出来,因为上面记载的草药根本无法找到,所以爷爷一直没当这本书有什么价值。

    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虽然张辰有点不甘心,还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学了这么久的医,到现在一个真实的人都没救过,也没做出对社会有意义的贡献。

    而且常常听奶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长这么大,从没交过一个女朋友,就这样死了的话,奶奶会不会骂我不孝。

    这十年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害怕会不会有一天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了,现在感觉这一天越来越近,张辰反而释怀了一些。

    在医院过了两天,因为今天就是中秋节了,这天一大早张辰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后,张辰立马赶去车站,准备回老家看一下爷爷奶奶,这是他在这个心里唯一的牵绊了。

    张辰的老家离市区并不近,在一个小山村,但是现在交通便利,上午从市中心的医院出院坐磁悬浮列车回县城,三百公里的距离只要二十分钟,反而从县城到农村十公里的距离坐公交车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家。

    听说一百年前这个县城还是个贫困县,村子就更加贫穷了,不过经过国家对贫困地区的不断关注,和大量的政策扶持,目前哪怕只是这样的小县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本地的年轻人基本上也不需要往大城市找工作。

    坐在公交车上,张辰戴着耳机听着一百多年前一个叫周董的人写得歌,张辰不太喜欢现在得流行音乐,反而对一百多年前得音乐情有独钟,感觉老歌就和酒一样,需要时间得沉淀,它们才越有味道。

    张辰静静的看着车窗外面城市的高楼在慢慢后退。现在科技太发达了,在城市里面很少有人开车出门,大多数马路都修成了自动化轨道,就像是把地铁修在了马路上,没有固定站点,也不像地铁有长长的车厢,也不需要等地铁来,而是想一个一个单独的座位,每个人都能使用智能手环预约座位,在上面选择目的地在轨道上的座位就能自动行动,开往你选择的目的地。

    中午时分张辰已经到了村口,提着大包小包,有一盒月饼和一些营养品,中秋吃月饼这是习俗,意寓团圆,还买一些爷爷喜欢吃的菜,不是没买奶奶喜欢吃的,而是这么多年张辰感觉爷爷喜欢吃的,奶奶都喜欢吃,所以不知道奶奶最喜欢吃的是哪些,其实两个人老人家相濡以沫这么多年,爱好早就差不多了。

    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乡下马路两边都是金黄色的水稻,现在的水稻比人还高,而且粒粒泡满能有小拇指那么大,这都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智慧结晶,听说现在全球的粮食贮备充裕,就算连续十年颗粒无收都能保证物价不涨,安然度过。

    张辰提这大包小包往家的方向走去,此时的张辰的爷爷正在家门口乘凉,爷爷今年八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高龄了,身体还算健康,但是眼睛不太好使了,有点老花眼,张辰走到他的面前才能看清。爷爷偏瘦,身高和张辰差不多,只是上了年纪,便有点佝偻,

    “爷爷!”,张辰走到爷爷面前轻声喊到。

    “小辰!”爷爷有点惊讶的看着张辰,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后,便开口笑道:“今天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吃饭了没,你奶奶正在烧菜,快坐下休息一下!”,爷爷赶紧起身准备接过张辰手里的东西。

    “这不是想你们了吗,所以回来给你们一个惊喜”,张辰很熟练的绕过爷爷把营养品提到他们房间,把爷爷喜欢吃的菜拿到厨房冰箱,看见奶奶正在烧菜。

    奶奶见到张辰回来也是笑不笼嘴,“今天怎么回来了,吃饭了没”

    听到和爷爷一样的问题,张辰只能讪笑一下,爷爷奶奶的想法很多时候都很一致,难怪能相濡以沫这么多年,和奶奶说:“想你们了,所有回来看看你!”,因为奶奶年龄也大了,耳朵不太好使了,所以张辰和奶奶说话必须敞开嗓子大声一点得说。

    张辰顺便接过奶奶正在烧菜的锅子和铲子,将奶奶引到门口休息,而自己准备秀一下厨艺。奶奶正在做的是小炒猪肝,这是爷爷最喜欢吃的菜之一,先放青椒和红椒炒至半熟在放切片的猪肝用大火爆炒十五秒,在放入生抽、生姜和盐,最后撒点葱花。

    炒猪肝非常需要主要火候,炒生了不能吃,炒老了嚼不烂,还有得去腥味,非常考验厨艺。还好之前和爷爷奶奶一块住的时候,张辰为了给爷爷奶奶分担一点家务,很小就学会了炒菜。

    张辰做好菜后招呼爷爷奶奶吃饭,张辰一共做了三个菜小炒猪肝、土豆回锅肉还有一个清炒白菜。在饭桌上奶奶笑容满面的和张辰说着最近三个多月存着的八卦新闻,村子里老人也是越来越少,能陪他们聊天的人本来就少,现在更是没几个了。好不容易张辰回来了,奶奶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饭都不急着吃,张辰已经习惯了每次都是奶奶最后吃完。

    爷爷则是安静的吃着饭,食不语,这是爷爷一直保持的习惯,当然爷爷也从来不会去和人讨论八卦,从小记事起爷爷一直是严肃和古板的代名词。张辰看着爷爷奶奶的慈祥的面孔,这是他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此时心里面也是最放松的时候。

    吃过饭后张辰继续陪着爷爷奶奶聊聊家常,继续聊了一个小时后爷爷表示有点累了,想要午休一会了,这是爷爷随着年龄增长,新的生活习惯。爷爷午休后张辰继续陪着奶奶聊了一会家常,张辰提出想去钓一条鱼,用来做晚餐。

    张辰老家依山傍水,家后面有一座高山,村里人没人知道其名字,大家都称呼为后山,高不见顶矗立在云海间从没有人爬上去过,一个是人们从没在山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二是听闻曾经有人在山中遇见鬼打墙,在山里迷路了三天三夜也没走出来,最后村子里的人全部出动去山上找他,发现他时精神都有点失常了,在后来去后山的人就变少了。

    小时候张辰去后山采药,也只敢在山脚附近。山上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源头没人知道在哪,这小溪的水自带甘甜,张辰小时候采药渴就会去溪边瓢一点溪水喝,每次喝完不仅不渴了,疲劳感也少了大半,不过现在大家都注重卫生,已经没人喝溪水了。

    爷爷奶奶家门口就有一个鱼塘,每年年初爷爷都会放鱼苗,年底捕鱼的时候基本村子每家每户都能吃上一条。鱼塘里还种有荷花莲藕,夏天的荷花盛开的时候风景宜人。不过现在已经是秋天,荷花已经凋零,荷叶已经枯萎,但正是钓鱼的好时候,年初的鱼苗都已经长大了。

    奶奶给张辰找来了鱼竿,还拿来了爷爷竹斗笠,现在太阳还没下去。因为鱼塘主要养的是草鱼,鱼塘边就有鱼饵,所以张辰搬了一个小板凳就坐在鱼塘边,从地上找了一颗鱼腥草,摘了一片嫩芽上到鱼钩上之后,双手握着鱼竿最后面,将鱼竿杠肩上,随后用力一抛,将鱼钩抛下鱼塘的最中间去。

    人们常说钓鱼需要耐心,下钩后安静的等着鱼上钩就行了。

    但是张辰觉得这样不太科学,如果下钩的地方没鱼,就这样干坐一下午也不可能钓上一条鱼的。而且张辰不是死脑筋,觉得人需要学会变通,在一个地方钓不到鱼就要学会换个地方,如果地方换了还钓不到那肯定是鱼饵有问题,或者鱼塘没鱼,张辰是绝对不会在一个地方一直干等的。

    所以一旦半个小时没有鱼上钩张辰便换了个位置,找了个有树阴的水边重新下钩。果然换了一个地方,没多久就有鱼上钩了。

    刚开始浮漂只是轻轻的动了一下,但是很突然浮漂完全沉到了水下。

    “这是条大鱼”张辰暗想,张赶紧拿起鱼竿准备收杆,这时候这条鱼好像发现自己上钩受骗了,开始拼命挣扎,在水里疯狂东游西游,上跳下蹿。

    像这样的大鱼没办法直接收钩,只能慢慢收线,要么耗到鱼没力气,在钓上来,要么就是将鱼拖到岸边,用手抓上来。

    一直用力将鱼耗到没力气,太折磨鱼,张辰不愿太折磨这条鱼,毕竟很可能这是今天晚餐主食,只能慢慢收线将鱼拖到岸边,然后操起带过来的水桶,将鱼顺带半桶水提了上来。

    看着水桶里的大草鱼张辰默默想到:“猫喜欢吃鱼,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草,却不能上岸。猫要吃鱼便成了人类的宠物,鱼要吃草便成了人类的食物。这世间万物生存关系真是复杂。”

    钓上来这么大的一条草鱼,张辰也没在继续钓鱼的兴趣了,毕竟刚这条鱼在水里游了一圈,说不定已经通知了其他鱼,让它们别随便吃天上掉下来的食物了。

    在农村饮食起居都很准时,傍晚五点,太阳还没下山,爷爷奶奶已经准备做晚饭,晚上张辰再次大显厨艺,这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一道辣椒炒肉,一道鱼头汤,草鱼肉被张辰做成了红烧鱼,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张辰老家盛产辣椒,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吃辣,每道菜都得放辣椒,有菜不放辣椒反而觉得奇怪。

    晚饭过后爷爷会看一会电视,看看天气预报和连载了一百多年的新闻联播,看完新闻联播爷爷奶奶就准备睡觉了,这个时候大城市里的生活可能才刚刚开始。

    张辰也很早就睡了,在农村度过了惬意的一天,现在对于自己身体病情已经放松很多了,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但是很快张辰就做了梦,这次梦和之前昏迷做的梦不一样,梦里他一个人爬上了后山,发现的山上小溪的源头,一个小水潭,水潭中有一团光吸引这张辰,让他想要跳入水底一探究竟,虽然张辰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能跳,自己从没有游过泳,跳下去很有可能就上不来了,但是梦里的身体还是不由自主的跳了下去,由于不会游泳,跳进水潭便感觉呼吸困难。还没接触到那道光,张辰就感觉呼吸不过来了。

    接着张辰从梦中惊醒,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一种刚刚不醒过来的话就会真的憋气憋死。

    这个梦太真实了,想着刚刚做的梦,张辰已经完全没办法继续睡觉了,看看手环上的时间,现在才凌晨三点。在床上躺一会后,张辰决定起床,洗了一下脸,把身上的汗擦一下,准备现在就去后山看一下。

    张辰小心翼翼的关上门,出门就往后山走去,总感觉山顶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离后山越近这种感觉越强烈。此时的月亮异常明亮,在陆地上像是铺了一层银霜,让张辰轻松的找到了去后山的路。

    走了十分钟就到了山脚,这里种满了针叶松,似乎很久没人上山伐树,山上的松树都长的很高,完全挡住了月光。张辰只能用手环打开手电筒功能照亮山里的路,走进这片森林就算是正式入了山,森林里杂草很多,看起来很久没人来过这树林了,不过好在杂草不高,不影响张辰进山。

    往里面走了两个多小时,天空变成了青色,感觉太阳公公快要出来了。而张辰也遇到了难题,这里杂草越来越高,有的杂草比张辰还高了,这样高的杂草完全没办法继续往前面走了,此时才走了这座山的五分之一。

    张辰休息了一下,去找了两根都是一米多长的棍子,又去扯了几根长藤,将长藤编成麻花形状,在将鞋子绑在长棍中间,又找了两根比自己好高的长棍。

    就这样,张辰用鞋子搬着长棍可以踩到更多的杂草,在利用两根长棍撑着自己,利用杂草的弹性在杂草上行走。这样的速度是极慢的,行了四个小时,累了就靠着树休息一下,此时张辰已经是汗流浃背了,这座高山还没爬一半,往后看已经看不见回去的路了,往前看,依然看不到终点,这是最困难的时候,出门的时候早餐都没吃,水也是一口未喝。但张辰没有放弃,咬了咬牙意志坚定一定要爬上山顶,看看梦里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等到张辰爬到山顶的时候太阳都快下山了,张辰浑身是伤,大多是被山上的植物刮的,只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休息一会。等恢复了一丝体力后张辰缓缓撑起身子,解开搬在鞋子上的长棍,慢慢站了起来,看了下山下的风景,此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阳光不在刺眼。中午的太阳光彩夺目,让人无法直视,而此时像是被人蒙上淡红色的纱布不在刺眼,而西边的白云看着像是被人点着火了一样,变成了火烧云,俗话最美不过夕阳红因是如此!

    张辰想要看看爷爷家的位置,已经看不真切了,偶有白云从张辰视线中飘过,让山顶恍如人间仙境,张辰收了收神往山顶中间走去。

    山顶并不大光秃秃的没有草木,很快张辰就在山顶中间找到了一个水潭,这里环境和梦里一模一样。

    “这就是村中小溪的源头?这样的一个小水潭怎么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水流下山,这水潭的水源又是哪里来的了?”张辰自语道,这有点考验张辰学到的地理知识,而此时的天空已经逐渐变黑了,太阳公公完全下山了,张辰此时看了看水潭,里面彷佛真的有一团模糊的光,身体有点不受控制的想跳下去一探究竟,但是这次机智控制住自己。

    张辰看了下身上捆着的长藤,赶紧去吧之前绑在鞋子上的长藤找来,把这些长藤拧成了一根麻绳,一头绑水潭边的石头上,一头绑在自己腰上。

    准备好这些后,张辰脱下鞋将左脚慢慢放入水潭,结果脚一碰到水边“啊”的一声将腿抬了上来。这个水潭的水在山顶,接受了一天太阳的洗礼,按道理应该会有点热的,但此时水潭里的水却冰凉刺骨。

    张辰仔细思考了一下害怕自己不会游泳,没办法下到水底,便在旁边找了一块大石头,抱在怀里。眼镜一闭跳进了水潭,张辰现在一心只想知道水底的神秘光源是何物,跳进水里后张辰只感觉鼻子进了水,异常难受。而且越往下游,感觉水里的温度越低,一般人碰到这么冷的水,肯定早就爬出水潭了,但是张辰却咬牙坚持下来了。由于抱着一块石头,张辰很快就到了水底,离光源逐渐接近,终于能看清这团光是什么了。

    竟是一块玉佩,这是一块白色的玉佩,此时散发着朦胧的光圈,显得无比美丽。一般的玉佩雕刻的都是观音菩萨如来佛祖,而这块玉佩不同,上面似乎刻着一株莲花,张辰只感觉这玉佩仙气渺渺,不似凡物。张辰想要伸手去拿玉佩却发现长藤已经被拉直了,长藤不够长,无法在靠近玉佩了。在水里被憋的越来越难受,张辰已经来不及多想,现在只有两个方案要么顺着长藤爬上去要么解开长藤拿到玉佩。

    不过现在已经知道水底是什么了,最明智的办法是先上岸,在想办法捞上来应该不难,张辰想好之后准备拉着长藤游上岸,结果一用力拉了一下长藤绑在石头上的那头长藤好像断了。

    绳子断了,张辰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往下沉,没有办法的张辰只能继续往水底游先拿到玉佩在往岸上游,拿到玉佩后,张辰拼命的想往岸上游,但是却发现离岸上的距离一直保持那么远!张辰在水中越来越无力,感觉没办法呼吸。这个时候张辰发现手掌的红线居然已经布满全身,线线相连。之前预测起码还要一个月才会这样,想不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难道这短暂的一生就要结束了吗,张辰心里虽然很不甘心,但是却无力在挣扎了,逐渐手脚都无法划动,眼睛没有也没力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