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烛龙吟 » 第十一章 拜码头

第十一章 拜码头

    宫里的使者离开不久后又有另一波人找上了门,其自称是大将军的门客,邀徐逸往府中一叙,在徐逸以身体不适的理由推脱后留下了大将军的名刺,并嘱咐说大将军时间宝贵,务必择日拜访。

    如今徐逸也有了护军将军的军职,名义上何进就是他的顶头上司,拜码头的流程恐怕逃不过去。

    天子年幼,主少国疑,可以说大将军何进就是大汉这艘巨轮的实际掌舵人。

    少帝登基,何氏风光无二,只可惜何进步子迈得太大,才清理完外戚中反对他的声音就打算朝宦官势力下手。

    大将军独断专权的势头欲发明显,董重之死已经打草惊蛇,宫中宦官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实际上何进对宦官集团下手的决策没有问题,大汉走到如今社稷倾颓的地步与这些权阉脱不了关系,只是何进自己急功近利,防备意识又差,恐怕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太监们敢对他先下手。

    偏偏他还被太监们成功杀了。

    然后他叫来勤王的董卓进京了...

    洛阳西园,先帝刘宏曾为分何进兵权于此设置八名校尉,也就是知名的西园八校尉。

    少帝登基后八校尉里以中军校尉袁绍为首的世族派渐渐开始向大将军靠拢。

    “本初兄,你是否也觉得大将军的做法太过了?”说话的人是典军校尉曹操。

    骠骑将军府昨日被大将军何进派兵围困,何进纵兵入府搜查公主踪迹时命人将董重格杀于后堂,对外宣称董重迫于压力怀罪自杀。

    董重是宫里董太皇太后的侄子,更是先帝册封的骠骑将军,封修侯,地位仅在何进之下。

    这样的大人物死于政治斗争在今日的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何进虽极力掩饰,可还是被张让赵忠等宦官一口咬死“擅杀国之重臣”的罪名。

    何进招架宦官集团的责备时很是狼狈,下朝时他面色阴沉,派人通知袁绍等人进府商议对策。

    袁绍爽朗的一笑,“孟德,你可是觉得大将军此举过于蛮横,是野心勃勃之辈?”

    别人不敢说的话,袁绍敢。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朝中势力即便与何氏相比也不逞多让。

    曹操犹豫着点了点头,眼下的魏武帝还是想做国之忠臣。

    正如他日后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言:“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外戚间的倾轧罢了,修侯庸碌之辈,于国无益,死活与你我何干?”袁绍道。

    他死后地球照样在转,不是么?

    话虽这么说,曹操有点担心的看着好友,随着袁家在朝势力日益强大,发小也开始变得欲发目中无人。

    曹操这么想着,袁绍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心吧,有你我在,洛阳就乱不起来。”

    这时,另一位风度翩翩的锦衣公子在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是这样吗?这么说的话,怎么能少得了我。”

    袁绍藏起眼里一闪而逝的阴晦沉默起来,曹操则是拱手和来者打起招呼:“公路,有段时间没见了。”

    袁术收起掩面的折扇,笑盈盈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袁绍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半个字。曹操见到好友的窘境及时替袁绍解围道:“大将军召我们前去议事。”

    “哦~这样啊。”

    袁术做作地拉了个长音,模样怪异地看着他那个兄长。

    “啧啧。”袁术摇了摇头,带着侍卫们离开,经过袁绍时背对着他说道:“呐,兄长。你要记住,你是我汝南袁家的人,不是他何进养的一条狗。”

    说完,袁术带着一众侍卫扬长而去。

    袁绍额头青筋暴起,攥紧的拳头不断颤动。

    曹操见状急忙把他按住,在他耳边压低声音劝道:“本初,算了,他们人多。”

    袁绍日后终究也是一方枭雄,慢慢冷静了下来。

    “没想到公路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曹操叹道。

    昔日那个追在他们屁股后面一起偷看人家姑娘洗澡的小屁孩,如今虽然是朝廷的河南尹,却也被称为京城里最无法无天的纨绔。

    当初他们三个,加上许攸,称得上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后来许攸回到河北,袁绍依靠家族力量登上台面,随着袁绍在官场锋芒毕露隐隐有要盖过袁术这个嫡子的架势,袁术就渐渐脱离了他们这个圈子。

    袁家在袁术身上的资源倾斜比起袁绍要大得多,袁术曾经一直想做这个小圈子里的领袖,可是因为年纪的关系曹操和许攸更能和袁绍玩到一起,所以袁绍才做了带头大哥。

    “我们走吧,不要让大将军等太久。”袁绍盯着袁术的背影冷冷道。

    曹操看到兄弟不睦的这一幕终是叹了口气。

    看来成长带给人的不止是距离。

    ……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在做什么?

    徐逸对着身材臃肿的油腻男人躬身行了一礼,顺便提出人生三问。

    “贤侄可是让我久等,稍后你可当自罚三杯。”何进和蔼可亲的笑眯眯道。

    我是被迫打工人。

    我在大将军府。

    我在跟大将军拜码头。

    徐逸在心中绝望的回答道,脸上表演出很牵强的笑容。

    “大将军抬爱了,下官不请自来已是罪过,怎奈先前抱病在身,辜负了上官一番好意。”

    王越没有带回徐荣,那位中郎将知道儿子被封侯后也是高兴得很,只是这回反倒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出现在儿子面前,想要再留给彼此一段缓和的时间。王越回府后知道了大将军派人来请徐逸的消息,见到徒弟的病情有所好转上赶着把他撵了出来。

    谁不想徒弟的仕途越走越远?

    徐逸本身也是练武之人,区区风寒还要不了他的命。

    “哈哈,昨天贤侄在宫里失足落水的事吾也有所耳闻,今日定要多喝几杯把身体里的寒毒给逼出来才行。”何进豪放道。

    不要了吧,上次我就把自己喝进宫了,贞操还在已是万幸。

    徐逸感觉现在骑虎难下,上司的酒你敢推么?

    推掉就是不给老板面子,即便你知道这个上司马上命不久矣,可他当下仍掌着你的生杀大权。

    师父还得教人家外甥剑术,不能光顾着考虑自己不是,所以徐逸只好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据说还有两位客人来访,都是年轻一辈的俊杰,不知道会是谁。

    “大将军,中军校尉和典军校尉已经抵达前堂。”有家丁禀告道。

    “快快请他们进来。”何进大喜道。

    徐逸只见迎门并肩走进两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将领,一位高大威猛,面容俊朗,另一位站在他身边气势上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但眉眼不缺英豪之气,双目炯炯有神。

    “本初,孟德,你们可是令我好等。”何进脸上笑着责备道。

    噗!

    徐逸刚喝的茶被呛进嗓子眼里。

    这两位就是日后官渡之战的两位主角?

    北方霸主袁绍,魏武帝曹操。

    两位都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之子,功炳史册,东汉末年最知名的一方大佬。

    徐逸咳嗽着清理现场,“失礼了,你们继续。”

    何进的脸上没有被打断的不愉,只当徐逸是想发言却又不好意思开口,“还没得及介绍,这边这位小友是护军将军,万岁亭侯徐逸,这两位分别是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典军校尉,议郎曹操。”

    严格来说三人都是徐逸的长辈,所以徐逸起身拱手道:“见过袁大人,曹大人。”

    袁绍和曹操拱手回礼,然后彼此对视。

    小小年纪就封侯了?

    他们也很好奇这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年轻人,哪怕只是列侯里最次的亭侯,军职也只是杂号将军,但徐逸的品秩依然在他们上面。

    “咳。”

    何进看出了袁绍和曹操眼中的疑惑,解释道:“你们或许没有听说过这位小友的名字,但你们应该听到过‘北地剑圣’的名号吧?”

    是他?

    袁绍和曹操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震惊,似乎是不敢相信听说的偶像只是一个少年人。

    徐逸被盯得有点不自在,在场的四个人里一位是现在的大佬,其它两位都是以后的大佬,就他一个靓仔,还不知道以后扑不扑街。

    他能怎么样,只能尴尬的笑啊。

    能参加这种大佬集会,

    其实我挺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