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前情概要19

前情概要19

    孙休乃是一个城府甚深之人,就算想对付孙綝夺回朝政大权,也对孙綝百般恩宠,赏赐及赞赏不断,使得孙綝愈发骄狂,屡屡口出狂言。

    如此一来,孙休尽收群臣之心及民心,最后在张布和丁奉的谋算下,故技重施,于腊祭宴会中诱杀了孙綝(此时年仅二十八岁),孙休夺回大权,当即夷灭孙綝三族,并追究已死的孙峻责任,将孙峻棺木掘出,挖出其陪葬的印绶等物品,将孙峻棺木砍碎后,直接将其尸体埋葬,如此还未算,孙休因为羞于与孙峻、孙綝二人同族,特意命人从宗族中取消了他们的名字,将他们改名为“故峻、故綝“。

    孙休此人,表现不俗,本来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在取得朝政大权之后,便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并在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当时东吴的文化盛事。

    可惜天不假年,东吴在孙休手中渐有兴盛之象的时候,孙休就暴病而亡,年仅三十岁(东吴这些事甚有诡异之处,有以南定北希望的孙策死于离奇的刺杀中,有中兴之象的孙休又离奇暴病),本来孙休临死前托孤于张布和丁奉,不过张布和丁奉最后竟然没有执行孙休的遗命,反而拥立了孙休的侄子孙皓为帝,东吴自此又陷入了暗淡之中。

    而孙皓,后世之人对其的印象只是东吴末代皇帝而已,不过其实孙皓并不是如此无名之辈,孙皓乃是当年孙权所立太子孙和的长子,幼年时候也甚得孙权喜爱。

    当年由于孙权晚年昏聩,朝政混乱,群臣分站太子孙和(孙权三子)、鲁王孙霸(孙权四子)两派,互相倾轧,引发了东吴历史上著名的“二宫之争”,孙权眼见朝局越发险峻,恐怕自己死后,东吴会如同当年袁绍势力一样,群臣只顾内斗而不顾外敌,最终惨被毁家灭族。

    于是孙权不得不振作起来,心狠手辣地幽禁了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并杀死及罢黜了不少两派的党羽,待朝中再无两派争吵的声音后,孙权就下定决心,另立了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孙亮为太子,废去孙和太子之位,贬出建业,流放到故鄣。

    虽然后来孙权有所后悔,复立孙和为南阳王,甚至在孙权病逝后,当时执掌大权的诸葛恪似有重新拥立孙和为帝的想法(诸葛恪乃是孙和王妃张氏的舅舅,诸葛恪曾有传言给张氏,让其“位超众人”,而且诸葛恪更修整武昌的宫殿,其属下有言其计划迁都),不过最后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便以此为由,废黜了孙和的王位,并赐死了孙和,其王妃张氏也随其自尽身亡。

    而孙皓的生母,孙和次妃何氏,为了孙和遗孤不致无人抚养而夭折,并没有殉死,而是艰难地将孙皓及何氏所生的三个子女一起抚养长大。

    孙皓由于其父亲的关系,幼年时候应该颇享受过不少日子的富贵生活,然后随着其父亲孙和地位的起起落落,孙皓的美好生活也是屡次得到又失去。

    直到后来孙皓的叔叔孙休即位,才被封为乌程侯(孙坚当年响应曹操的檄文,在酸枣与其余十七路诸侯会盟的名号就是乌程侯,后来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朝廷上表,也是承袭了乌程侯这个爵位),此时的孙皓,已是帮助母亲抚养众弟妹已经六年之久了,其经历之多,可想而知,如其后来不是以暴虐传世,或许后人会将其经历润色一番,极有可能是一个媲美《赵氏孤儿》的故事。

    孙皓这些年经受的磨难以及人生中经历的悲喜交集,造成其复杂的性格,后来孙休暴病而亡,东吴众臣不愿遵从孙休遗命,立其幼子为帝,想在宗室中寻一名年长之人继承帝位,而以前担当过乌程令的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孙策的风采,又更加好学,遵守法度,可见孙皓这些年做得相当不错,给予世人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这一年,孙皓以二十三岁的年龄登上东吴皇帝之位,甫一即位,孙皓就大赦天下,封赏拥立之臣,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颇有一番君王之象。

    其后孙皓的表现,也着实不错,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臣民誉为明主,东吴仿似继续了孙休的清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