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将相和”里面被忽略的“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将相和”里面被忽略的“将”

    于是廉颇和蔺相如就商议妥当,由蔺相如作为陪臣与赵惠文王出席渑池上的秦赵两国之会,故此才有了在宴会上,秦王哄骗赵王弹瑟并让史官记录下来,蔺相如为了国家威严,不惜以“五步之内可溅秦王一身血”来威胁秦王,使得秦王心不甘情不愿为赵王击了一下缶等精彩表现。

    正是由于这些表现,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回国论功行赏,认为蔺相如功劳卓绝,于是便将蔺相如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这才有了后来的廉颇不满蔺相如、蔺相如论秦昭襄王和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并定下刎颈之交等事。

    渑池之会决定成行之后,蔺相如陪同赵惠文王参与,但是廉颇也不是什么也不做的,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留守国中,统领军队辅助赵国太子稳定人心以防备敌国来犯。

    但是这只是武将本分,在这次赵惠文王出行之时,廉颇还说出了一番精彩的说话,成为了后世不少文臣武将的榜样。

    那就是在廉颇率军护送赵惠文王及蔺相如等一行人到了边境,双方即将分别的时候,廉颇向赵惠文王谏言道:“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这话的意思就是,廉颇预计赵惠文王这次出行,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全部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赵王一行人超过三十天还没有回国,那就应该是出事了,那么廉颇希望赵王为了国家着想,允许其扶立太子登位,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惠文王听了廉颇这番说活,认为相当在理,于是便同意了廉颇的建议,而当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硬怼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早命人探知赵国国中防御严密,太子也在廉颇的辅助下稳守国中,故此秦昭襄王知道就算扣留下赵惠文王一行人,也于事无益,最后只能让他们一行人安全归国。

    所以后世不少人认为,蔺相如敢在渑池之会上那么强硬地怼秦昭襄王,其背后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赵国国中已有廉颇和太子做好准备,秦昭襄王就算想对赵惠文王做什么,也是没什么用的。

    所谓古有明训,有了廉颇这个历史明证在此,后世之人只要稍稍学过历史,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故此若是这次北伐的局势真如诸葛老大所料,曹叡被逼困守洛阳,而勤王之兵久久不能越过马铁所部骑军的封锁,将洛阳从大汉包围中拯救出来的话。

    那么曹魏不在洛阳的群臣和曹氏宗族,凭着廉颇这个例子,另立新主可谓是完全没有顾虑的,看看后来明朝时候鼎鼎有名的大臣于谦怎样做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这可不是为己谋私,完全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就算是将来旧主复辟,也极大可能免于秋后算账的。

    就看于谦前后之事,就算南宫复辟,朱祁镇也不是很想杀于谦,甚至最后无奈杀了于谦,也没有将其灭族,按理说于谦既然是以谋逆罪被处死,那么抄家灭族也是常事。

    而到了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就是那个宠爱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的成化皇帝)即位后,更是为于谦平反,不但赦免于谦儿子于冕之罪,让其回京为官,还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并在诰文中宣扬于谦的功劳。

    等到了朱见深的儿子明孝宗朱佑樘(缔造了“弘治中兴”的弘治皇帝)执政的时候,更进一步,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按年节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