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句句不说,句句说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句句不说,句句说了

    在三国历史上声名不显的丁原尚且如此,就不论将外族大杀特杀并与自己顶头上司决裂的公孙瓒,还有领军大破乌桓,阵斩乌桓单于蹋顿的曹操了。

    在这个时代,就算大汉自灵帝刘宏以来,朝政混乱,国力衰弱,但是所谓“虎死架不倒”,况且这“虎”还未死,只是奄奄一息而已。

    故此,即使自黄巾之乱以来,大汉仿似百病缠身一般,国内民乱四起,外族虎视眈眈,但是只要大汉兵马一到,外族基本上都是黯然收场的。

    整个东汉末年,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止,共三十六年,不论乌桓、鲜卑、西羌、匈奴如何猖獗凶猛,但是始终未能从大汉身上割走任何一地。

    大汉自讨董联盟四散,各地豪强蜂起,纷纷拥军自重,割据地盘互相攻伐,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肉”只能烂在锅里,任何外族想要分一杯羹那是休想的。

    所以总的来说,曹魏北方只要兵力不空虚的话,凭着大汉历来的威势,再加上曹操当年领着张辽等一班猛将把乌桓打得相当痛的往事,那些外族是不太敢大举入侵曹魏北方领地的。

    但是如果曹叡胆敢将这些本来镇守北方的骑兵调往洛阳欲与大汉骑军争雄的话,那么这些外族定必蠢蠢欲动,若是试探数次发现曹魏北方没有足够兵力驱逐这些外族的话,那么这些外族联合一起大举南侵,大肆抢掠一番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甚至是打破一些郡县,使得地方糜烂也是极有可能的。

    如此的话,只要有正确的政治博弈思想,曹魏基本上是不能调动用于镇守北方的骑兵的,就算曹叡想要孤注一掷,但是那些重臣和宗室是不会轻易答应此事的,毕竟曹魏现在威压天下的本钱,基本上就是当年曹操从袁绍手上夺来的幽、冀、并、青四州之地。

    即使是曹魏当年未曾称帝,建制称魏王的时候,其都城也是在冀州的邺城,所以说曹魏的基本盘就是在北方这些地方。

    只要北方这数州之地还在曹魏手上,那么曹魏就算失去天下大势,也能凭这些地盘维持曹魏政权,顶多就是降为魏王这个等级势力的诸侯而已,未至会被覆灭导致曹氏宗族有覆巢之祸的。

    是故诸葛老大谋划局势的时候,认为只要洛阳陷入困境,曹叡无法率军离去返回北方稳定大局,而北方的曹魏军队有不能组织起足够力量解救洛阳的困境,那么曹魏朝中自然会有大臣向曹叡进言,与大汉商议谈和之事的。

    而诸葛老大认为当这个局势来临的时候,凭着荀俣的政治触觉,其肯定会在此时推波助澜一番的,这基本上都不用诸葛老大特意让人去传讯的了。

    毕竟如果局势发展到这个阶段的话,洛阳城中肯定是岗哨重重,让人难以进入的,若是贸然派人进入洛阳去找荀俣,反而可能会将大汉这着制胜之棋暴露了呢。

    这也是之前从夏侯楙口中,得知荀俣在没有得到大汉这边联系的前提下,竟然默契地帮夏侯楙说情,从而埋下了大汉首次北伐最大的胜机。

    诸葛老大正是从荀俣的这种政治默契里面,深深感受到荀俣或许在其父荀彧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大汉的感情真的颇为深厚,所以在有机会帮助到大汉的时候,就会伸一把手。

    而诸葛老大更是认为,凭着荀俣的政治能力,以及荀家帮助大汉的前提下乃是保全其家族,毕竟而灭族为代价的忠诚,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在哪个时代,都是不被提倡的,因为如果忠诚的代价乃是绝后,这基本上是无人会谈忠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