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林谣 » 第二十四章 后山孤坟

第二十四章 后山孤坟

    坐把江山怀中抱,酒千杯,梦一遭。

    画中景色多妖娆,山水俏,乐逍遥。

    浓情寡义情难却,旧人哭,新人笑。

    我欲拔刀对天笑,人世间,情难了。

    -------------------------------------

    次日清晨,周成起了个大早,换上一身干净的素衣,准备了一些应用之物,翻身上马从南门出了城,直奔长林山而去。

    长林山,距离都城约十几里路程。周成策马扬鞭,不多时便来在山中。沿着小路又向前走了一段,终于来到了长林书院门前。

    长林书院,天下四大书院之首。自武帝建立武国以来,这座书院便已在这郁郁葱葱的竹林中伫立了千年。院内藏书万部,皆是各类武学功法秘籍。不同于南晋的南福书院和北秦的苍遥书院只对本国开放,长林书院自创立伊始,就对天下所有习武之人大方的敞开大门。

    周成翻身下马,径直来在书院门口。

    “站住,什么人?”两名书院弟子在门口拦住了周成。

    “在下周成,从都城而来。”

    两名弟子仔细的盘问了周成的底细后,确认没有问题便给周成发了腰牌。这长林书院的规矩是进门登记姓名领腰牌,出门销名还腰牌,以防有人将书院之中收藏的书籍私自带出。

    “请问院长可在?”周成将腰牌别在腰间,然后向两名小哥问道。

    “院长今日并未外出,你自己去后院寻吧!”

    谢过两名小哥之后,周成进到院中,直接绕过藏书阁,径直奔向后院。

    来到后院,只见一名教习正在指导五十余名学子在院中习武,见有陌生人进来,这名教习赶紧拦下了周成。

    “站住,这里是后院,外人不得擅自进入!”

    周成急忙抱拳施礼,说道:“在下周成,来自安王府,有事找院长。”

    一听是安王府来的,教习立马转变了一个态度,问道:“不知阁下来找院长何事?”

    周成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在教习面前晃了晃,说道:“送信,麻烦教习给带个路,可好?”

    教习闻听,立马说道:“阁下客气。”然后扭头对弟子训话道:“你们继续练!”

    “请随我来。”

    周成跟着这名教习,又跨过两个院子,来到了一座屋门前。

    “阁下请稍后,我先进去通报一声。”

    周成微微点头以示答谢。

    不多时,教习从屋中走出,对着周成说道:“院长请您自己进去。”说罢便转身回到了后院之中。

    周成站在门口,整了整衣冠,掸了掸衣服,然后轻轻的走进房门。

    “来送信的?”

    房屋正中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中年男子。看样貌,应该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头上匝着宝蓝方巾,身穿宝蓝色大氅,剑眉阔目,颌下三缕长髯,一脸的正气。此人正是长林书院院长:欧阳正平。

    周成紧走两步,来到欧阳正平面前,双手抱拳说道:“拜见院长,在下周成。”

    “信呢,送上来吧。”欧阳正平并未拿正眼打量周成。

    周成将安王亲笔书信双手呈上,欧阳正平慢慢展开书信,细细的读起来。

    慢慢的,欧阳正平脸上起了些微妙的变化。

    看完之后,欧阳正平将书信放在桌上,捋了捋须髯,终于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一下周成。

    沉吟了片刻,欧阳正平站起身来,说道:“随我来吧!”

    二人径直奔书院后山而去。

    书院后山,人间禁地。

    这里是武朝的皇陵。

    武朝历代的君王及他们的王妃,还有皇亲国戚,都安葬在这里。

    但是周成的母亲并不葬在这里。

    因为她没有资格。

    至死她都没有等来一个应有的名分。

    为了周成,她在相思灯下苦守了十年,最终等来的,却是油尽灯枯。

    跨过皇陵,又往前走了一段,在一片隐秘的竹林中,孤零零的伫立着一个没有墓碑的坟头。周围并没有杂草,一看就是有人打扫过。

    欧阳正平用手一指,说道:“就是这里了。”

    周成呆呆的望着这座孤坟。

    “当初王爷没有立碑,怕的是有人借此大作文章。这么做也是为了不让人来打扰你母亲的清静。”

    “多谢院长。”周成双手抱拳,对着欧阳正平深施一礼。

    “你在这里不要停留太久,祭拜完便自行下山去吧。”说罢,欧阳正平一转身便回到了书院。

    周成从随身携带的衣袋中掏出草纸,檀香,还有两坛烧酒,跪在坟前祭拜起来。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周成将草纸一张一张的慢慢点燃,然后将一坛烧酒立在阿娘坟前,自己则抱着另一坛,坐在坟前大口大口的喝起来。

    喝罢一口酒,周成对着孤坟说道:“阿娘啊,成儿来看您了!”

    泪水从周成的双颊缓慢滑过。

    “孩儿不孝,这些年让您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躺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孩儿不孝啊~~~”

    周成怀中抱着酒坛,慢慢地哭弯了腰,眼泪犹如止不住的雨水一样,倾泻而下。

    “阿娘啊!”

    这个在军营中磨砺八载的堂堂男儿,从未喊过一声苦,流过一滴泪,而此刻却再也绷不住内心的情绪,在竹林中放声一遍遍的大叫着阿娘。

    “阿娘啊!”

    周成怀抱着酒坛,痛苦的倒在了地上。此刻他已哭不出了声音,只是不停的用一只手敲打着地面,鲜血从指缝间流出,慢慢的渗透进泥土里。

    往事一幕幕地涌现在周成的面前。

    这些回忆大多都是痛苦的,自出生就不被王府承认,幼时和母亲被当成下人对待,十岁以后离开都城投身军营,之后便跟着战连城和林孤儿在战场上杀敌搏命。

    “凭什么?凭什么我的命运便该如此!”

    周成将怀中的酒坛狠狠的砸在了地面之上,双眸中流露出委屈、不甘、愤懑的神色。

    “阿娘啊,终有一天,我要让那个人为你抵命!”

    -------------------------------------

    安王府内。

    “那小子去了?”安王闭着双眼,慵懒的依偎在侧榻上,右手不停的转着左手拇指上套着的乌兰玉扳指。

    “启禀王爷,这小子一早便去了,刚才欧阳正平飞鸽传信过来,已经领那小子去了后山。”安王府大管家周吉祥回复道。

    “嗯。”安王听后,微微点了点头。

    “王爷,接下来该如何?”

    “不急。”安王睁开了双眼,坐正了身姿,对管家说道:“军部那边你都打点好,别让事情出了岔子。”

    “是,小人这就再去军部走一趟。”

    说罢,周吉祥转身而去。

    安王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从怀中掏出了那枚蒲牢玉佩举在面前,双眼不错神的盯着,口中喃喃的说道:“十年了!王兄啊,十年了!您也累了,这江山的位子,也该让兄弟我坐上一坐了!”

    -------------------------------------

    第二天一早,周成在安王府用过早餐后,便前往军部报到。

    按照管家周吉祥之前的交待,周成来到军部,直接找到了负责守卫都城的校尉王思远。

    “你就是周成?”王思远看着手中安王的亲笔推荐信笺问道。

    “正是在下。”

    “既是安王亲自推荐,而且安王府管家也特意来叮嘱过,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你随我来。”说罢王思远领着周成来到院中,边走边介绍道:“我们这里属都城禁军编制,分为十军十六卫。十军掌管内城,负责皇室安危,十六卫负责外城,管理整个都城的治安。”

    周成点了点头。

    “听说你原来是固阳郡的参军事?”说着,王思远停住了脚步,转身问周成。

    “不错,正是。”周成回答道。

    “听说这秦国的主将王铭是你抓的?”王思远用略带质疑的眼神盯着面前这个长相俊俏酷似书生模样的后生。

    “呃......”周成略一迟疑,想起了那日王爷对自己说的话,于是说道:“在下只是侥幸罢了,还得多亏营中将士们的齐心协力。”

    一句话,未置可否,就这么搪塞了过去。

    王思远点了点头,内心中显然不信,但周成是安王的人,眼下又有安王的亲笔书信,也不好多说别的:“阁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军功,来我这里岂不是屈才了些。”

    周成赶忙客气道:“哪里哪里,还望王校尉日后多多点拨。”

    王思远继续说道:“我这里掌管的是天羽卫,负责南城通济、曲池、芙蓉苑三个坊市的治安。你既有军功在身,就先在这里做个虞候吧。”

    周成听罢急忙施礼:“多谢王校尉提携。”

    武朝禁军的编制,五十人成一都,五都成一营都,五营都成一军都,十军都成一厢都,十厢都成一军卫。都城共有十军十六卫,分别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左右监门卫、左右捧天卫、左右天武卫、左右骁骑卫,左右天羽卫,左右下屯卫,左右领军卫,左右边候卫。

    这虞候是军都中的巡查一职,属丛七品,虽然跟西北军中的参军事无法相比,对于初到都城来说的周成,已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要知道,多少赫赫战功的二品、三品将军,一生都无法立足于都城。

    这王思远也还算不错,毕竟收了周吉祥的好处,这一日都带着周成熟悉军中各种事务。周成打小就聪明,再加上在军中历练多年,学起来自然也快。

    晚上周成回到自己居住的跨院,关上屋门,躺在床上,思忖着接下来该如何是好。突然,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个曼妙的身影、俊俏的笑脸。

    “算一算已经半月有余了,也不知绣娘那边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