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涅槃 » 第四十六章 晓之以理

第四十六章 晓之以理

    这次来到监军大营,可谓熟门熟路,营门守卫也是笑脸相迎,通报过后便即进入大营。杨进朝满面堆笑亲自迎出,寒暄几句落座。

    席铭开门见山,直接呈上礼单。杨进朝接过一览,红色纸笺上以工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黄金、白银、祖母绿、珍珠、玛瑙、翡翠等,珍贵宝物应有尽有。杨进朝看的双眼放光,握着礼单的手竟微微有些颤抖。

    席铭看在眼里,语气谦恭的道:“属下初到第六营,承蒙监军大人关照,今日特意备上些许薄礼,还望笑纳。”

    “怎么能算薄礼?太过贵重,实是不敢轻收啊。”杨进朝语音尖细,推辞道。

    席铭见他已将礼单折好,准备揣入袖中,不由暗暗好笑,又道:“大人不必客气,以后要仰仗大人的地方尚多。听言大人在宫中尚有知己,因此在下特地备了些女人喜欢的稀罕物件,请大人赏鉴。”

    这番话说到了杨进朝心坎里,他刚才浏览礼单时已发现翡翠手镯、玛瑙戒指以及各种金银首饰,心中大喜过望。要知道杨进朝的‘对食’在宫中是个极伶俐且俊俏的宫女,他费了不少心思才弄到手,如今天天捧在手心宠着。

    他早想寻弄些稀罕首饰挂件送与‘对食’,无奈这些稀罕物件本来就少,况且明末时期豪门巨富甚多,稍微贵重些的首饰大多流入富豪之家,就算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席铭所得乃流贼从豪门富户中劫掠而来,因此种类极为丰富,这怎能不让他喜出望外,想到日后回到北京,将这些稀罕物事送与‘对食’,对方一定欣喜万分。

    想到这,杨进朝嘴角流出笑意,将礼单纳入袖中,道:“席将军如此善解人意,令人感动啊,这番心意一定记在心中。”他想到昨日在中军大帐,未能帮席铭说话,心里竟有些愧疚。

    席铭见状忙道:“监军大人,在下此次前来实是有些烦恼,不吐不快啊。”

    杨进朝听言,扬首道:“小将军有什么困难之事,不妨讲来,只要在京营框框之内,包在老夫身上。”

    “唉。”席铭先自叹了口气,又道:“昨日第六营伏击匪军,取得一场大捷,战报想必监军大人已看过?”

    “昨日晚间便有中军呈览,此番功绩老夫定会大力推崇,向皇帝奏功。”

    “先行谢过监军大人,不过属下虽尽心竭力,拼死杀敌,可未想到背后竟被人下绊子。”

    “此话怎讲,详细言来。”

    “第六营英勇杀敌,伤亡惨重。虽击溃敌军万人,自身也损伤八百余人。目下兵员严重短缺。”

    “这个战报上已有记载,补充兵员之事自可包在老夫身上。”

    “在下也是这般想法,先将兵员补齐,再继续征缴匪军。可是今日一早总兵将我招至大帐,披露了意图,原来他想将第六营拆分,将兵员分派至第四营与第五营。这样一来,第六营便不复存在,我等辽东将官,只能担任其他将军副手。”

    “嘶”杨进朝吸了口冷气,他知王朴与席铭有隙,却未想竟使出如此毒辣手段,这一招将席铭完全架空,任你是下山猛虎、出水蛟龙也无用武之地。

    席铭此行目的原来在这,可如果要助他保全第六营,便要与王朴公然对立,后果如何,难以预料。可席铭又送来如此贵重的礼品,杨进朝反复权衡利弊,委实难以决断。

    席铭清楚已到最关键时刻,他在来路上早已想好对策,此时胸有成竹,从容道:“属下认为总兵大人此举有三大不妥。”

    “哦,讲来听听。”

    席铭身体前趋,沉着道:“其一,兵部原先凋令上任命我为军中参将,掌管五千人部队,但不到两月,总兵大人就将辖部裁撤,有违兵部谕令。虽然总兵有调兵之权,但第六营未犯任何过失便行撤番,恐难令人信服。”

    杨进朝心道:“这小将乃皇帝亲自调拨,哪日皇帝召见于他,问起京营之事,他将所受不公讲述。此种部队立功,反遭裁撤之事,自己恐要落个监军不严之责。他沉吟半晌,目视席铭道:“接着讲!”

    “其二,属下千里迢迢来到河南,实是存了一颗报国之心,愿将辽东经验付诸中原军队,训练一支劲旅,以报朝廷。可总兵大人如此做派,实是削弱我军实力,乃亲者痛仇者快之事。京营实力本就比不上左良玉部与陕系将领所部。这么内斗下去,实力大打折扣,战功定会被他人抢走。这还罢了,万一有什么差池,可不是众将官之福啊。”

    杨进朝心中一惊:此次围剿中原匪军,崇祯皇帝特意派出宠信内侍作为内中军,赴王朴、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诸部监军,其余监军太监如陈大朵、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在各部干的风声水起,立下许多功劳,皇帝也多次嘉奖,可京营却寸功未立。这次席铭第六营击溃匪军两部,正是大书特书之机。王朴却将第六营裁撤,这不是自毁长城么。

    见杨进朝已皱起眉头,席铭趁机言道:“还有第三条,军中人事任免本是监军大人所有的专断之权,不知总兵大人调配人马之时有无经过大人同意?属下以为,但凡与大人商量,断不会有如此荒唐之举。”

    席铭久在关宁军中,见过高起潜的权势,饶是东阁大学士、蓟辽总督孙承宗以及在辽东只手遮天的祖大寿,都需让他三分。而京营之中,杨进朝的势力似乎遭到排挤,于是出言试探。

    这话果然戳中杨进朝的痛处,在明朝,监军太监实是一支军队的最高领导,相当于皇帝亲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权利,是有深刻历史背景的。

    太监监军起始于永乐,到了明代中叶已十分盛行。崇祯皇帝一开始对阉宦极为反感,上台伊始,便举重若轻的扫除魏忠贤集团,赢的万民喝彩。不过当皇帝年头多了,崇祯开始对官员们极不信任。尤其是军事与税收两大重点领域,军事上,经常有武将战败反而报功之事。而税收方面纰漏更大,国家损失真金白银,却肥了赃官。皇帝虽然心知肚明,苦于无法事事亲临,因此必须找人监督,那皇帝最信任的人是谁,自然是朝夕相伴的宦官。因此崇祯在御极几年后,便开始大规模派遣宦官前往军队及税收重镇,行使监督之权。而这些宦官,不管节操如何,大都能秉持一点:对皇帝极其忠心。因此他们深得崇祯信任,职权也便日益扩大。

    在京营之中,王朴仗着在朝中根基深厚,对杨进朝面上虽然尊敬,但在军事上却几乎不过问他的意见。而杨进朝又是个自视极高之人,因此对此颇有微词。席铭这番话,说的他很不痛快。确实,裁撤部队这种军中大事,连个招呼也不打,太也不将监军放在眼中。

    想到这,杨进朝心中已下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