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李自成宝藏 » 百二二章

百二二章

    李仲元钻过去后,用手电筒照着四处看了看。靠外边的地方崩塌了,露在外边的土是黑的,像是被火药熏过的一样。他想,大概这是闯王派来的藏宝人最后离开时,用火药把外边的半间窑洞炸塌了,起到封闭洞口的作用。

    再细看,泥土中还留出一些铁矛头来,当然是早已锈蚀的不成样子了。他抓住使劲往出一拽,果然是一枝铁柄钢矛。同时,还带出几块骨头来,其中还有一个人的颅骨。李仲元想,这大概就是那些藏宝之后服了毒酒而死的将士尸骨。这些人都是闯王爷的忠诚将士,他赶紧用铁锹挖了一个浅浅的坑,将那些骨头放进去,埋好。然后,深深地作了一个大揖。

    他再用手电筒照照洞顶,发现洞顶不仅潮湿,而且有水珠往下滴,有的地方已经大块大块地掉下来了,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的泥堆。

    再往窑洞深处走,发现此窑的后墙已不是黄土的了,而变成石壁了。他知道,在黄土高原上,这黄土与石山共生的现象并不罕见,只是这种半石半土的窑洞确实稀有。原因是,窑洞作为民居,建造者一定不会选择这种地方。但是,这也能证实当时自己的判断——这是蒙山大佛的建造者的工房。因为他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而只能在工作现场附近。另外,这窑洞毕竟是工房而不是家,所以,能临时对付几年即可。再看这窑洞顶上的水滴嘛,原来肯定不是这样,应该是比较干燥的。就是三百年前闯王爷藏宝时都不应该是这样。山西地下藏煤丰富,一定是当地人近些年挖煤,把地下的水路破坏了,才导致如此潮湿。正想着,又有一块泥土从窑顶上跌落下来。

    当他用手电晃到那堵石壁上时,突然发现那石壁上似乎还有个什么图案。他忙走到跟前去,仔细地看了看。这图案是一半浮雕一半线条组成的。其中浮雕部分是就山石原有的凸凹处,经过简单的人工雕凿,再加上一些人工雕凿出来的线条,居然构成了一幅图画:一男一女两个人,男子手里拿着尺子和剪刀,正在裁剪衣服,而那女人却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李仲元吃了一惊,这不是正巧和报上登的那个佛祖托梦给天启皇帝说得那幅画谜一样吗?李仲元连忙仔细看,果然,在画的右上角刻有画名:为妻重裁嫁时裘。

    李仲元大吃一惊,原来真有佛祖托梦这一说!因为这里虽然果真雕有这样一幅画,但天启又没有来过太原,(起码史书没有记载。)他怎么能够真真切切地梦到这幅画呢?退一万步讲,天启即使在他未即位前来过太原,但身为王公贵胄的他,也不可能钻到这么一个废弃了一千多年的窑洞里!再说那个太监,就更不可能是他编造的。因为太原这个地方离京太远,就没有出太监的惯例和传统。太监绝大部分是直隶人,而且六七岁入宫后就再没有出来的机会。因此,他也绝无可能目睹这幅画!

    记得报上登的是,佛祖对天启讲,画在我的身边,你们也不必去找了……如此说来,给天启托梦的就是附近的这个蒙山大佛!李仲元原先并不相信什么佛祖托梦一事,他对此事感兴趣,也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谜局来看待。现在看来,佛祖托梦一说似乎还真有其事!

    李仲元唏嘘感叹之余,好奇心促使他继续认真仔细地看。这一看,又有发现。图画的右下方刻有几行小字:入住此窑,发觉石壁凸凹似画,竟然与临行前与妻分别一幕酷似。因此略加雕琢,却似天然自成。王自天于北齐天保二年。

    看完这段文字,李仲元猜想,这个叫王自天的人,大概是被征召来雕凿蒙山大佛的石工。到此后发觉此壁凹凸处酷似一幅画,而且就像他和妻子分手前,为妻重裁旧裘的情景,于是略加雕琢,署名题记。

    再看这段文字中的“天然自成”四个字明显的比其他字大一号。他想了一想,似乎明白老祖先李闯王对此处青眼有加的原因了。天是上天,或天子的意思,然字古文中可解释作是,自成是闯王爷的名字。连起来念就是,天子是自成。在李自成诞生之前一千多年,已经有人把这句话刻在如来佛祖的脚下了!难道这不是天意吗!

    再往下看,靠着石壁画的地上放着两块四四方方的大石头,下面那块大些,像是当年大家围坐吃饭或谈天的地方,起个桌子的作用。上面压着的这块小些。有点像个石凳的意思。再往旁边看,旁边紧贴着石壁堆着一堆大石头,有一人来高。再看其他地方就没什么了。

    李仲元知道,这幅画就是宝。是天启皇帝梦寐以求的宝。是令崇祯皇帝绞尽脑汁的宝。可李仲元想找的宝却不是它!如果闲来无事,试着解一下它暗藏的玄机倒也有趣,但现在是无论如何顾不上。

    这闯王爷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呢?他想在石头上坐下来好好想一想。他用手拂了拂“石凳”上的土……

    惊人的发现使他几乎叫了起来——这块像是石凳的石头上赫然刻着那太极八卦中的兑卦图形!

    惊愕之余,他把这两块石头上上下下地看了看,想,为什么要把这个“石凳”压在“石桌”上呢?想到此,他把手电放在一边,使劲把那个“石凳”推了下去……

    “石桌”上有一凹陷处,里边放着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的小包。

    李仲元拿起来,把油布一层层揭开,里边包着两块明黄色的缎子。他抓起一块来抖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文字:“皇儿:当你看到此书时,朕大概已经含笑九泉了。你能寻到朕给你所遗之宝,足见你才智过人,朕极感欣慰。你今日既得‘诗画宝’与‘黑白宝’,自应刻苦钻研,破解其中之谜,寻找到救国安民的道理,能够复我大顺,治国安邦。那些世俗之宝,不过是工具而已。况且,你既能找到此处,寻得那些世俗之宝亦不过是举手之劳耳!切记,切记!”下面没有落款,也没有时间。

    虽然没有落款,但李仲元很清楚,这是自己的祖先李闯王,留给他的后改名为季家宝的儿子的信。闯王爷恐怕也没想到,看到此信的不是他的“皇儿”,而是一个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后世子孙李仲元!(如果老父同意二舅的请求,把他的这个李,算作舅舅家的那个十八子的话。)

    闯王爷说既得“黑白宝”、“诗画宝”是什么意思?我可是只见了一幅刻在石壁上的画!想到这儿,他赶忙拿起另一块黄缎来。果然,黄缎上写着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并且,注明作者是宋朝的叶绍翁,诗名:游园不值

    应怜履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哦,原来宋朝一翁不是陆放翁,而是叶绍翁。那个“游”字也不是陆游的游,而是游园不值的游。

    现在,诗也有了,画也有了,可那个“黑白宝”在哪儿藏着呢?李仲元此刻特别想找到这个东西。他倒不是想遵照闯王爷的叮嘱,从中破解出那个能够救国安邦的道理来,而是急于想证明一下,自己得出的那个猫和老鼠的答案对不对。而且,还有那些被闯王爷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的所谓“世俗之宝”。自己千辛万苦奔波一个多月,总得亲眼看一看,起码证明自己是有成果的吧!

    按闯王爷的说法,这“黑白宝”就在此处,而在此基础上要找到那些所谓“世俗之宝”也应该只是“举手之劳”。那么,这两样东西肯定就在这里。或者说,起码这里有线索、有指示。他一边想着,一边又用手电筒照着细细地查找起来。

    这一找还真有收获,在那一大堆石头的上方的石壁上,又发现了那个八卦中兑卦的图形!

    很显然,这一大堆石头的后面是一个门洞,门洞那边是另一间窑洞,珍宝就藏在里边。诗和画对于有志于天下的人,自然是无价之宝,但对于小百姓来说却毫无用处,一文不值。为提防偶然进入此处的人的偶然所得,所以,应该将“世俗之宝”藏到更不易发现的地方!“黑白宝”虽然对于大人物来说,和“诗画宝”一样,但它同时也是有形之宝,对小百姓也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因此,估计也应该放在里边。这一大堆石头就是当年奉命藏宝的将士们用来封堵藏宝之处的入口处的。

    李仲元马上就动手,他把手电筒放到地上,弯下腰去搬石头。可他一弯腰,觉得腰间有个硬物把他硌了一下。他伸手一摸,原来是艾欣硬塞给他的那柄短刀……

    哎呀!几乎忘光了,艾欣分手时的叮嘱:一定要找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艾欣其他的话可以不信,但宝藏找到之时就是自己性命攸关的时候。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不做好对付敌手的准备,那就是一个奉送宝藏顺便附上小命的呆瓜。宝藏反正已确定是在这一堆石头后面了,它又跑不了,赶紧着先保自己的小命要紧。

    李仲元急中生智,跑过去把那枝铁杆钢矛拿过来,靠着石壁画前的那块大石头插到地上,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挂在铁杆上。然后,把手电筒放在那块大石头上,光束对着那个石壁画。猛一看,好似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在聚精会神地端详那幅石壁画。

    李仲元则操起那柄铁锹来,跑到洞口一侧,屏声息气地静候着……到这时,他心里还在犹豫,到底是用艾欣的刀,还是用铁锹?按他估计,尾随而来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艾欣。虽然估不透她的刀有什么猫腻,但偏偏不用她的刀就是了!这是他给自己不用刀找的理由,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还是对艾欣下不了一招毙命的狠心。他摸了摸自己顺手揣起来的那两根绑铁锹的绳子,下意识地认为,也不一定非得一招毙命,用铁锹拍昏过去后把手脚捆起来,审问清楚后,再说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