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玄道录 » 第77章:秋收

第77章:秋收

    夏去秋来,又到了秋收时分,吴县尊传来消息,让左木走走,看看秋收,看看收获。

    左木在万岁崖安静修炼也有四个月了,也想动一动,带上金雕,汇合了吴县尊,袁监院一起出行。

    先去了龙尾村,这里有三万亩梯田,今年是梯田开辟的第二年,农人的种子经验更丰富,有了鸡鸭,猪牛,肥力更足了。

    今年的风雨极好,庄稼涨势也不错,左木看了,每亩起码五担的产量。

    有走访了九村十八寨,到处都是新开辟的梯田,只是产量低些,只有三担多一点,熟田和新田的产量完全是两种情况,熟田都达到了四担多一点。

    吴华极为兴奋道:“方丈办法不错,讲学后还多人都用了这种方法,今年全县大熟。”

    “哈哈!还是吴兄做的好,我看新田不少,吴县尊时不时要高升了。”

    “哎!怎么会,县尊三年一转,还早呢?”

    “那就官升三级,直接回户部任职。”

    “不会,户部开着有权,有钱,可是做功绩,还是不成的,我已经递信家父,以后还是在地方任职,不做其他就做这个事,干上十年,什么官职得不到。”

    “好啊!吴兄大才。”

    袁监院道:“方丈整日忙碌,有些不知,这一次我走访了所有的信众,稍微统计了一下,不说方丈的土地,今年增加了万亩的田土啊!明年会更多,这份功德,简直无量啊!”

    “过誉了过誉。”吴华很是兴奋。

    各村各寨的走过,只见每一个地方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以前的颓败,民众的脸上没有了菜色,衣服也干干净净的,鸡鸭成群,家家户户都有了家畜。

    左木很是高兴。

    想了想说道:“现在粮食是不缺了,衣食住行,吃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就是衣了,光种粮食还是不成,得种棉花,桑麻。”

    吴县尊道:“是这个理,明年全县拿出一成的土地种植这些。”

    这事本来就是县衙的差事,左木不管的,人家有想法就好。

    道:“我这也是,三个村都要拿出两成的土地种植这些,外来的桑麻,棉布还是太贵,养蚕也是一个收益。”

    这就是对吴县尊的支持了。

    吴县尊拱拱手,也不多言。

    巡视完毕,各自忙碌,吴县尊和袁监院需要组织秋收,秋收可是农业社会的大事,左木也来到三龙村主持秋收。

    一个月后秋收结束,亩产五担一斗,左木又组织了马车收租,二十万担的粮食,装满了粮仓,足够作坊全年生产的了。

    秋收后左木又收获了大笔功德力,即便每日炼化,也完全炼化不完,功德金身的修炼也消耗不完。

    左木干脆闭关修炼,除了去县院主持几次斋醮外,基本不露面。

    年底的时候赵真人发来飞符:“干得不错,信力六十万丝,小子大才啊!”

    “别啊!都是真人慧眼视珠,都是真人的功劳。”

    “呵呵呵!才三年吧!在等两年给你一个好位置。”

    “就怕这个,花钱太多。”

    “扯淡,万亩良田,马车行,作坊,海塘,盐利,你小子还差钱,笑死个人。”

    “这都知道?”

    “我说过,关注你的,对了,马车专利下来了,每年给你三万两奖励。”

    “谢过真人。”

    “道盐怎么样了,行销天下了吗?”

    “呵呵!当然,合道发话,炼虚动员,炼师打头,怎么会不快。”

    “信力如何?”

    “不错今年二十亿丝了。”

    “路修的怎么样!”

    “难啊!”

    “为何?”

    “赚钱的事有人做,不赚钱的事没人做。”

    “今年有多少盐利了。”

    “嗯!三千万两修路金。”

    “好多钱啊!”

    “嗯!”

    “难在何处?”

    “没人干啊!还有大河阻断道路。”

    “修桥铺路,收费。”

    “哦!”

    “修大桥,收过桥费,马车三文,行人一文。”

    “我想想。”

    “招募散修,给足金钱,主持修路,做得好受禄。”

    “秒啊!”

    “说说,还可以怎么增加信力。”

    “吃饭,种田,生娃。”

    “等着,最近有一个视察团过来视察,都是真师。”

    “啊!你们不忙吗?”

    “哎!信力不足。”

    “还不足吗?三成的增长啊!”

    “合道更多,需要受禄的散修无数。”

    “好吧!我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等就是了。”

    道门天下有合道修士十二位,最低年龄都是二百岁,按照现在的信力,三十多年才可以飞升一位,只能飞升五六位,所以信力还需要增长,也不知道以前怎么处理的。

    左木继续修炼,却不知道在望海镇来了一些陌生人,或为书生,或为游方郎中,或为货郎走村串户,态度亲和,出手大方,问的问题也是,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怎么做到你。

    都是老实的村民,有了一点甜头,谁也不隐瞒也没有什么隐瞒的。

    这些人晚上都会找一户人家住宿,拿出美酒,好好的喝一顿,那是牛黄狗宝都可以掏出来的。

    一位美丽的游方郎中这日就住在上龙村的王大柱家里,一大早就听村中宿老喊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

    然后各家各户就有女主人开始洒扫庭院。

    宿老又喊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蒙学孩童早读书,鸡鸭牲畜要喂好,灯烛柴火要分开,梗种桑麻田种稻,留下一分种蔬菜。”

    喊了几遍,又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黄老三,还不起来,院子都赃了,还有几天没洗澡了,全村的面子都被你丢了,孩子都抬不起头。”

    一个男子打开房门道:“李老,不是不起来,不是昨晚上山设套子,起来晚了吗?浑家走的早,里里外外就我一个人。”

    “哎!现在生活好了,也不找一个,还能养不起啊!”

    “李老,我可不想孩子们受苦,我可听说后妈虐待孩子的。”

    “哎!我看罗寡妇对你有意思,两家合为一家,现在孩子上学都有午饭吃,有什么?你家的小丫头读书不错。”

    “李老头,咒我呢?不就是你孙子功课好,得了表扬吗?”说着拿起扫帚开始打扫。

    那游方女郎中看着有趣,在村子中走动起来,全村就没有看都闲人,做饭的,读书的,练武的,整理农具的,劈柴的,也有出门种菜的,鸡鸭放出去,猪牛要喂养,家家户户都有牛,看着新奇,找了一位妇人问道:“姐姐,这生活好啊!”

    “当然了,自从来了左方丈,这日子就有盼头了,以前是一年中半年都是野菜稀粥度日,盐都吃不起,现在三顿干饭都吃不完,这日子真是神仙一般,无量天尊,三清保佑。”

    游方走了,时不时的问几句。

    洗头寨,因为有很多皂角树,这种树的皂角有去污的效果,洗头洗澡的效果不错,所以叫洗头寨,地处偏远。

    一位白发老书生就夜宿于此,晚间和一位老农攀谈。

    书生问:“老哥哥,高寿啊!”

    “啊!记不清了,六十多了吧!以前饭都吃不起,那里是活人啊!”

    “老哥哥有故事啊!”

    “屁的故事,以前地少,半年稀饭,半年野菜,早死早超生,也就这两年才有了活头。”

    “哦!”

    “你呀也是读书人,看来不知道农户的苦啊!我家五口人,八亩地,除了税负,怎么吃得饱,还是左方丈好啊!我给你说左方丈可是神仙啊!”

    “老哥哥可别骗人?”

    “哼!不相信左方丈,当心我揍你,我给你说,左方丈来了后,我家孙媳妇正在难产,眼看一尸两命,呵呵,左方丈来了,划开肚子,取出孩儿,两人安好,现在二孙子都有了。”

    “那还够吃吗?”

    “够啊!现在地租低,我又找朱老财租种了几亩地,用方丈的办法种地,我给你说,那可是长粮食啊,每亩地多打了一担粮食,现在不用挨饿了,还是李大嘴好运气,帮助方丈开荒,后来租了方丈十二亩地,每年落到手的粮食都有三十几担,一家三口顿顿吃干都吃不完,无量天尊,三清保佑。”

    “哦!看来那方丈不错啊!”

    “当然,今年啊!要多烧几炷香,让方丈多留几年。”

    “老哥哥,我看这么晚了,家人还在捣药,这是为何?”

    “嘿!我给你说,这可是方丈的注意,每年采集皂角,洗好过滤,就是极好的洗头膏,当然其中是有奥妙的,这就不能说了,不过每年有这个数。”老人比了五根手指。

    老书生叹息一下,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