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个人和一座城 » 第7章 总有眼睛盯着你

第7章 总有眼睛盯着你

    阳子收到电话,非常高兴。他正在公交车上在M市逛风景。比起他去过的所有其它城市,M市太大,太新,太现代。大街上男男女女衣衫靓丽,行走如风。天空总是纯蓝。空气中总是洋溢着青春和自由的气氛。

    通讯公司的人事电话中和他核对简历中的一些事实。他没有多想,随口回答了人事的问题。人事在电话中沉默了几秒钟,然后郑重地说:“你的简历工作经历部分地方夸张了,不真实,和你说的对不上呢。”

    他回答:“那就以我说的为准吧,简历是文字,可能有夸张的地方。”

    “这样啊。我们不能录取你了。简历造假不行。”电话那头的人事挂了电话。

    据说这家通讯公司待遇好,发展前景巨大,但阳子就因为说话不谨慎和这家公司失之交臂。他伤心了一个晚上,不过,第二天,什么都忘了,又继续找工作。

    很多年后,阳子得知不少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加入了这家通讯公司。有的晋升到高层管理岗位。别的不说,他们一律从公司的飞速发展中,个人获利丰厚。股票分红,奖金,几套房子,豪车,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叠花生米。朋友笑话他:“你口才不错,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他淡淡地回答:“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哪怕近在咫尺,也不可能属于你,多想无益。”

    好在工作不难找,不久,阳子进了一家台资公司,工作内容是整理行业发展的国外资料。工作倒是比较清闲。最大的问题是太远,每天来回要在路上折腾四个小时。

    早上六点出门。需要倒好几趟公交车。有时他迷迷糊糊,会坐错车。那个时候没有地铁,大部分公交车没有空调。他更不可能打车。早上出发时身上清爽,衣服干净,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公司大门口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明晃晃地晒着。黑皮鞋蒙上了一层灰,还点缀着几个高跟鞋或平底鞋的鞋印子。全身被汗水洗了一遍。衣服上散发出阵阵汗臭。门口的保安总是厌烦地盯着他。

    他早已听说,在M市,保安是个特殊的职业。首先属于基层岗位,但对许许多多工厂打工的人来说,不管你是什么学历,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保安眼里,统统无效。很多保安看待经过的员工,仿佛每个人都是贼。吼你、骂你几句算轻的,那些大工厂的保安,经常传出殴打别人的新闻。不过他没有见过。公司的保安除了态度恶劣,表情严肃,对阳子倒没有做出什么恶劣的行为。

    不过,阳子办公室的小头目,或者称为小组长的一个人,让阳子更加难受。小头目坐在阳子后面,能够把办公室的情况尽收眼底。每当阳子埋头电脑工作,需要抬头休息一下的时候,他都会觉得肩膀上突然压上了千斤的担子。那个担子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式小头目监视的目光,牢牢地罩在阳子身上。

    阳子有时去接个电话,才讲了几句,只觉得后脖子凉飕飕的,因为小头目冷冷地站在十几米外的角落,在侧着耳朵监听。甚至当阳子上厕所,享受好不容易的自由时光,哼着小曲出来的时候,小头目往往躲在厕所不远的树下,装作欣赏碧蓝的天空,经常扭头向厕所门的方向偷看。办公室还有两个人和阳子做同样的工作。小头目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就像旧社会的那种工头一样。他自己基本不干别的事。阳子很纳闷,老板专门花钱招聘一个监督别人工作的人,是不是有些傻?

    不过,阳子能够忍受。除了偶尔鄙夷地对视小头目,不会吵架和打架,虽然走入社会实践补偿,这些事阳子是不会做的。中午吃饭的事,让阳子大开眼界。公司是大型台资厂。食堂吃饭去与分成两部分,用屏风隔开。一部分面积小,装修豪华,是公司台湾来的员工,又称台干的就餐区。另一部分面积大,只有一排排简陋的食堂长饭桌,和大学食堂内的饭桌差不多,这里是阳子和其他普通员工的吃饭的地方。虽然都是免费吃饭。普通员工的饭菜难以下咽。而台干吃围桌,一盘盘香气诱人的佳肴,让阳子不由得流口水。

    阳子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只上了五天班,便辞工了。不过,公司人事部门仍然发了五天的工资。就冲这一点,让阳子对这家台资公司的印象不太坏。

    M市大街小巷永远涌动着创业的气氛。阳子每天上下班,在公交上见过穷困潦倒的,也意气风发的,不论成功或者失败,后来的人总会想冲进去试一把,哪怕前途不可测,或者变得腰缠万贯,或者沦落为睡大街的流浪汉,没有人考虑失败的后果,眼里都只有对成功的渴望。

    所在在M市的书店,各种赚钱秘籍的书最畅销。阳子只是个凡夫俗子,也在某个周日的下午,挤在新华书店的人堆里,翻阅着揭示各种成功之路的书本。最后不买一本书,但心中已经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阳子辞工后,并没有马上找工作。他揣摩着,也许凭借专业,能找到一个发财的办法。他的专长就是外语。经过几天的考虑,他觉得开个翻译公司应该是个无本买卖。他甚至乔装打扮一番,大摇大摆踏入几个翻译公司的大门,学习他们经营的办法。

    有的翻译公司做的不错,在写字楼租了大办公室,有前台,还有几个人。但也有的所谓公司,其实是藏身居民楼的小作坊。老板兼任员工和业务员。阳子觉得可以先从小作坊起步。他根据电话黄页,很快联系了几家翻译公司,说可以给他们兼职,有单可以反过来。刚开始做,没有客户,先从别的翻译公司那里接单做,也是个好办法。另外,阳子还在报纸登广告,能带来部分客户。

    阳子的翻译公司就这样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