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旭日东升之涅槃重生 » 第2章 身世

第2章 身世

    江朝北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成人。他姆妈是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死的,给他接生的何桂香就说:“这是个讨债鬼,命里硬。”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担心李幺姑的安危,没有人去听何桂香的自言自语。那时何桂香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做母亲才三个月对接生也不是很有经验,可话又说回来,江朝北的姆妈李幺姑先前怀了两胎都没有捡起来,好在大人没事保住了,这回倒好孩子是保住了,可大人却没有保住。于是有人私底下就有了议论,说这个何桂香看着白白净净的妖妖娆娆的,第一次接生就闹出了人命,让她当赤脚医生到底行不行啊!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到底还是传到了何桂香耳朵里,何桂香就找到当时的大队长江朝东要辞了赤脚医生,被江朝东好说歹说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可能是出于自责和愧疚,主动把刚出生的江朝北抱回家抚养。

    江朝北的姆妈是隔壁李家山的,跟江朝东的堂客李国秀是一个村的,李幺姑生的又瘦又小,本来生养就困难,也怨不得人家何桂香的,好比剃头的第一天上手就碰到盘腮胡,手背到家了。江上清倒是很识大体,对堂客的难产而死,并没有怪罪赤脚医生何桂香,反而对何桂香抚养儿子江朝北充满感激之情,当时何桂香就说大人伢儿只能保一个,江上泽要保大人,可李幺姑坚决要求保伢儿。可能前面两胎都没有保住,李幺姑特别想给江家留后,这就是一个母亲的伟大之处。

    江朝北吃了何桂香三个月的奶水,李国秀终于在生下了两个女儿后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的时候,刚好一轮旭日自江上升起,兴奋不已的江朝东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给儿子起名江晓旭,在场的都竖大拇指笑着说,这个名字起的好,起的有水平,至于好在哪里又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拍大队长马屁的因素居多。对人们的恭维,江朝东还是很开心。

    江朝北在吃了何桂香三个月的奶后,又被送到李国秀那里,一方面李国秀的奶水特别多,儿子江晓旭根本吃不完,再一个江朝北毕竟是江家的人,何桂香的儿子钟一鸣一天天长大,奶水也不够吃,尽管钟家没有说什么,江家总是过意不去,江朝东在跟幺叔江上泽商量后,江朝北开始由李国秀带。这一带就一直到江朝北断奶为止。

    江朝北到7岁的时候父亲江上泽得了急病,得的是下荆江流域流行的一种叫大肚子的病,其实就是血吸虫病晚期的一种常见症状,肝腹水和脾肿大,所以当地人称大肚子病。半年后念念不舍地留下儿子江朝北撒手人寰。江朝北成为了一个孤儿。

    江朝北自懂事起,他爷老子江上泽只要有机会就告诫他,两个人是他的恩人,一个是恩妈何桂香一个就是大嫂李国秀。在江朝北二岁的时候就拜继何桂香做恩妈,把钟鼎喊恩爷,年长三个月的钟一鸣恩哥。李国秀就不用说了,在江家按辈分讲,李国秀是他长嫂。但在江朝北幼小的内心里,李国秀俨然就是他慈爱的母亲,那个只小他三个月的侄儿江晓旭比亲兄弟还亲。

    江朝北刚出生的时候又黑又瘦又小,出生后就没了姆妈,尽管先有何桂香,后有李国秀照管,到底是莫娘的儿,饥一餐饱一餐,先天遗传因素加后天的营养不良,明显偏瘦,长到六岁时,甚至比小他三个月的江晓旭矮半个头,钟一鸣更是高出他一个头。儿子不长个成为了江上泽的一个心病,他听人说伢儿不长个可以拜师习武,能帮助小伢儿强身健体。于是就偷偷带了儿子江朝北,找住在仙人山的张道长拜师习武练功。那个时候因为破四旧道观也给拆除了,一干男女道士们都编入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

    张道长当时就拒绝了,不肯收江朝北做徒弟。他说:“老江,练功很苦的,这伢儿太瘦了练功那么苦会吃不消的。等他长大一点再说吧。”

    江上泽并没有死心,无事的时候就带小朝北到张道人家里去玩,张道长那时已经快七十岁了,从小在道观长大的张道人,干农活一样不会,生产队就安排他农忙的时候给生产队放牛,江上泽出工后江朝北小没人看管,就把小城北托付给张道长,渐渐的一老一少产生了感情,张道长发现江朝北悟性好,没事的时候就教江朝北在地上写字画画,等到江朝北发蒙上学读书的时候,在同龄孩子中已经成为佼佼者了。在教江朝北写字画画的间歇,还偷偷教小城北一些童子功的基本功。这时候的江朝北虽然还没有正式拜师,张道长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徒弟了,所以平时对他特别的严格。这一点对后来江朝北的人格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等到江上泽病重卧床不起的时候,一天张道长专门去看他,主动提出了正式收江朝北为徒的想法,江上泽自然是感激不尽,他也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还郑重地将儿子小朝北托付给了张道长,张道长也没有推辞,当场欣然答应了。

    江上泽在床上苦撑了三个月还是走了。江朝东操办完了江上泽的后事,就把孤儿江朝北带回家中交给了李国秀,李国秀将一路伤心流泪的江朝北榄在怀中,怜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道:“往后我这里就是你的家,不会冻着饿着你的。”江晓旭跟小他一岁半的幺妹晓燕站在一旁,听说江朝北要跟他们住在一起,自然高兴坏了,拉着朝北的小手就去找钟一鸣和钟凤莲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