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盗墓之散盗 » 八十九

八十九

    暗道里,王富捧着半盏煤油灯边往里走边想着《六易葬经》里关于明朝古墓中暗道的讲解。

    突然,灵光一闪,王富停下脚步,古墓暗道……那不就是墓中墓吗?师傅周元喜曾说过,墓中墓是自古以来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的防盗手段,自己一心只想着明朝古墓结构,但从商朝开始就有的墓中墓结构怎么就不能用到明朝古墓中呢。想到这里不由心中窃喜,即刻返回。

    见王富折返,刘疤子急忙问:“这么快就回来了?前面是个甚情况?有没有路?”

    李小刚反倒平静地把几块风干牛肉递给王富说:“给你留的。”

    折腾了大半天,离唐红宝临死前给周元喜解毒的半截手指的有效期越来越近,王富心中着急没有胃口,把几块牛肉干交给刘疤子说:“我不饿,您受伤了,吃点东西好有力气。”

    接着王富带着几分兴奋地说:“我在甬道中想到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古墓结构叫“墓中墓”,其设计和构造并不复杂,但用来防盗却比任何机关都管用,只是这种构造如果不是一流的风水大师划定方位,三针点穴的话很容易出现偏差。

    “甚是“三针点穴”?”刘疤子打断王富问道。

    “古往今来只有皇家的墓地可称之为“陵”。虽然其规模庞大,但真正的龙发之地只在一个“点”上,三针点穴是指风水大师划定方位罗盘定位后用三根针插入土中,连接其中两根针画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找出一个点后把最后一根针插在线上,而这根针落地的这个点就是龙发之地。”

    “俺的乖乖,这也太神了。”刘疤子不禁感叹道。

    “所以墓中墓虽然可靠但用的人却少了,从发现的“后花园”来看,紧接着应该就是主墓室,而我们要寻找的“玉佛头”如果真的存在就一定在那里,据我所知明朝在明成祖朱棣之前都是崇佛抑道的,所以朱桂作为朱元璋的儿子自然会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崇尚佛教。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没说话的胭脂突然问道。

    “义父,哦,李祁山,他曾说过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玉佛头”,听说是要送给一个日本人的,这个玉佛头到底有什么价值?我在李祁山身边十几年,还没见到李祁山动用全部身家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呢。

    王富沉思片刻说:“在古代,钦天监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指的就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微垣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皇帝、皇后、太子、宫女都在这里居住。而紫微宫内,天帝布政的宫殿叫做明堂。隋朝建国后,隋炀帝仿照天上宫阙的命名,将洛阳城的皇宫命名为“紫微宫”。到了武周时期,为呼应天上的星宿星座,武则天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宫内。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所以,明堂又称“天宫”、“含元殿”、“通天宫”,这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和玉佛头有什么关系?”胭脂有点儿似懂非懂。

    王富接着说:“紫微宫的核心是明堂与天堂。天堂又称作通天浮屠,顾名思义,乃是武则天的礼佛堂。而相传玉佛头则供奉在天堂之上,也是武则天登基时用以说服群臣和百姓的一件礼器。”

    “一件礼器?只不过是一件冥器,一件古董,日本人虽觊觎我国的古董历来已久,但为一件古董这么大费周章……哦,是不是玉佛头里还有秘密?”李小刚边思索边问道。

    “这个我也不得而知,只是在民间流传玉佛头中藏有一枚玉璧,而玉璧中记载着一份古方,相传只有毁了佛头才能得到古方。”

    刘疤子咂了咂嘴接话道:“古方?药方?难道还是长生不老的不成?”

    “嗯,您说对了,民间相传就是长生不老之法,不过这种子虚乌有的传说当故事听就好了,就算有,顶多也只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糊弄人罢了。我想日本人看重的不是“玉佛头”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历史价值,更是在精神上战胜我国精神价值。”

    刘疤子边吃边说:“那咱们更不能让李祁山和日本人得到它,这四个人中就你懂这些,你说咋走俺们听你的,你们说呢?”

    李小刚和胭脂点点头答到:“全听富哥的。”

    四个人再次出发,王富带头,刘疤子在身后叮嘱千万要小心,王富笑道:“墓中墓,是古墓中防守的最后一道机关,咱们也是误打误撞才找到暗道入口,所以这里不会再有机关了。”

    这条甬道全部用大型青砖砌成,顶部呈拱形,虽不宽大却平平整整,只一顿饭的时间便直抵甬道尽头。两扇石门横在众人面前。

    石门说不上高大,上面也没有繁琐的花纹,只雕了横竖各九颗石钉,而更为显眼的是石门两侧各雕着两柄宝剑。

    刘疤子看见石门顿时精神了起来,上前推了一把石门后立刻向后跑开。看来死于金门下的唐红宝让刘疤子心有余悸。

    李小刚和胭脂跟随李祁山多年,李祁山表面做古董生意,实则多为盗墓。两人相视一眼,没用王富吩咐,各自操起一根开馆撅对准石门边缘缝隙慢慢把石门后的“自来石”翘开后看向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