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回之大唐 » 24.最遥远的距离

24.最遥远的距离

    刘栋看着这些孩子,还有有救的,有一颗上进的心,对知识的渴望,这些世家,尤其是山东士族,控制着所谓的知识,嘲笑着除了世家的所有人,李世民就是想跟你们联姻,还嘲笑李世民痴心妄想,要保持自己的血统,硬生生的逼李世民娶了自己兄弟的媳妇,造孽呀!

    在千年以后还被人提起。

    “我来教你们。”刘栋狠狠的说道;

    我还不信了,现代知识不如你这些之乎者也的,最没用的就是这些东西,还美其名曰诗书,推进历史进程的就是你们排在最低位的工商。

    士农工商,农是地位高,可穷呀!地位高有什么用,地都么的种,吃不饱饭,穿不暖,哎~~悲哀。

    几人惊呆了,说道:“是真的吗?老大,我听我爹说,你很有本事?”

    刘栋想到,我很有本事,我怎么不知道,不管了;“只是我教的可能跟你们现在所学的不一样,我教的有语文、数学也就是算术、科学也就是格物,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的东西,你们愿意学吗?”

    反正你们也不用高考,科举去。

    “愿意。”几人兴奋的点头。

    刘栋看着几人渴望的目光说道:“我可提前说话了,不听话我可要收拾的,你们回去给你爹说,不怕我误人子弟的话,你们每天早上就来这院子学习,我来教导你们。”

    几人开心的跳了起来,急急忙忙的往回跑,栽倒了,爬起来,继续跑,跑就跑呗,还抱着烟花干嘛。

    被几个小家伙逗笑了,小,也不小了,就比我小个六七岁,不过年轻真好。

    躲在一旁的云梦儿看到了一切,开心的流出了眼泪,他没去。

    擦干眼泪跑了。

    随着程咬金等人,告知家人。

    长安跟刘栋打过交道的武将炸锅了,蓝田侯有没有本事,你看看谁能大冬天吃到绿菜,谁弄把花弄上天,跟谁都聊的上,有的武将仗着自己打仗无数,南征北战,见过很多东西,在蓝田侯面前吹牛,没想,这不吹不知道一吹吓一跳,无论是天南地北,还是西域海外三山,你知道的不知道他都知道,还都能给你说个一二,谁敢说没本事。

    随便交个一二,孩子的未来,就不用发愁了。

    这就导致第二天十几个家长,带着五十多个孩子来找刘栋。

    看着眼前七上八下的孩子,调皮捣蛋已经不能形容了,这就算了,你怀里还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留着鼻涕哭的怎么回事?

    刘栋疯了。

    “停~~安静~~~”抱着自己的头。

    程咬金说道:“没事把老弟。”

    “有事,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我这里不是幼稚园。”看着那个随地大小便的孩子,奔溃了。

    “这不是听宝琳说,你要教导他们学习吗?我这给你送学生来了。”

    “这叫送学生?15岁以下了,你可以带回去,我不收。”刘栋指着那个随地大小便的小屁孩。

    尉迟恭的黑脸立马红了,吼道:“这是谁的崽,也不看好,怎么能随地大小便,讲不讲卫生。”

    秦琼也红着脸说道:“兄弟我们这些都是大老粗,不懂得教孩子,请先生把,也只能教识字,在多的也教不出来,只能送孩子去山东拜师,人家还爱答不理的,受气。”

    “二哥,那也不能都给我送来呀!这么小的孩子,还在喝奶的年纪,你让他学什么,连识字的年纪都不到,这样吧,我也不让你为难12岁以下的你带回去,让先生教识字,12岁后带来,我来教。”

    “可以~可以”这些五大三粗的将军们发自内心的点头同意。

    “等春节节过后,你们让孩子们过来,过两天就春节了,我这两天也准备一下书籍,我这里有两本很适合孩子启蒙的书,到时候送你们一本,给孩子启蒙用,够不够意思。”

    “够意思,是兄弟,有需要我王五的,你来找我。”

    “好,没问题,诸位慢走。”送走组团来的家长,终于安静了,院子一团糟。

    云奶奶带人来收拾,看着一旁的刘栋,几次张口,话还是没说出口。

    在一旁扫地的小南,拉住了刘栋的手。

    看着小南说道:“怎么了小南,有什么话要给叔叔说吗?”

    小南抿了抿嘴说道:“叔叔,小南可不可以跟他们一起读书?”

    蹲下抚摸着小南的头,看着一旁的小北大丫二丫,云奶奶等人,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刘栋。

    “可以,不过得先学会写字,叔叔在教你更厉害的知识。”刘栋笑着说道:“小北、大丫、二丫你们也可以一起来。”

    “耶”几个小家伙高兴的跳了起来,蹦蹦跳跳,云奶奶等人眼角也流出了泪水。

    既然答应了小南她们,刘栋就去找里长,尽快安排孩子入学。

    小南小北几个小家伙这几天非常勤快,动不动就跑过来;叔叔我给你捶腿、叔叔我给你捶背,叔叔我来喂你吃点心,叔叔...

    以至于刘栋听到这几个小家伙叫叔叔,都害怕了。

    默写出了小学时学的三字经,和百家姓,三字经,默写到一半就不会了,只能自己创作,作为一个上完班,晚上写小说的业余写手,无中生有的本事还是有的,勉强花了一个晚上补完了三字经,至于百家姓,李开头,第二个长孙,不押韵,气的笔一摔,去TM的,不管了。

    把两本样本送到,印钞局,让帮忙印刷,光靠抄的话,估计没十几天,完不了,印钞局负责印刷银行的飞票,和纸质的钱,现在用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毕竟时间会证明谁更优秀的。

    除夕到了,云奶奶一家人,四十三口,热热闹闹的,守着岁,叫刘栋过去一起,刘栋拒绝了。

    一个人,对酒当歌,说不出的忧愁,亲人。

    云梦儿把饺子端进来,看着忧郁的刘栋说道:“想家人了吗?那你怎么不去找他们?”

    带着醉意说道;“找不到了。”

    “找不到怎么会找不到呢?难道人...”

    “人没有死,只不过相见不了,说了你也不懂,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刘栋摇着酒杯,对着天上举起。

    云梦儿疑惑道;“有多遥远?那也不能让你放弃去寻找家人”

    “穿越空间的距离,1300光年的距离。”

    云梦儿不知道什么是光年,也不知道什么是空间,但是她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脱口而出:“你还有我。”

    “什么?”已经半醉的刘栋问道;

    云梦儿红着脸,心跳加速的说道:“没什么,我走了,你慢点喝。”

    刘栋喝下酒杯的酒自言自语的说道:“我给不了你未来又怎敢误红颜,我不属于这里。”

    云奶奶说过,幸福要去争取,抓住了,就不要放手,打退堂鼓走了又鼓起勇气,去说,可是没想到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躲在门后的云梦儿向前走了半步,擦了擦眼泪,转身静悄悄的走了。

    -----------------------------------------------------

    长期以来,有一个说法,说中国古代文盲遍地,其实古代识字率不低,只是高等知识很低。

    从汉武帝开始,重视教育,全国各级行政机构皆设有教育的官员。

    汉朝的人口约6000万,而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多达3万余人,比例之高令人惊叹!可想而知识字率有多么惊人。

    而大唐李渊时,便已经开始下达‘置学官备释奠礼诏’不仅要求各地向朝廷举荐人才,还要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

    每500户人为一个乡,每100户为一个里,都有学习的地方。

    全国城乡普遍办学,州设州学,县设县学,乡、里皆设学校。

    识字率有多高,比二十一世纪非洲都高。

    唐朝是中国古封建历史上最为包容开放的朝代之一,而唐朝的教育体系发展更是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朝开创性的一个创举,就是女子也可以读书,并且专门对于女子的教育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