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回之大唐 » 15.魔改

15.魔改

    “说吧,你怎么办?”李世民吃着刘栋的晚餐,喝着刘栋托关系从西湖采摘的新茶,梦儿专门为刘栋炒制的爱心龙井。

    “嗯,不错,好茶。”

    刘栋在心里诽谤着说道:“什么叫污秽之文,无用之文,故事报里通过小说感染读者,提倡百姓向善,正义公平,难道有错吗?讲鬼神之说的是让百姓不要迷信,子还曾经曰过,不语怪力乱神难道有错吗?”

    李世民看着诡辩的刘栋说道:“哪你乱说大臣又怎么说?”

    “冤枉啊陛下,我那是乱说吗?我说的都是真的好不好。”刘栋委屈的说道;

    李世民摇头道:“行了,以后不准在写有关大臣和世家的事情,打蛇要打七寸,你这算什么。”说完便走了。

    御史告刘栋故事报无用,扰乱文纲,叫停了故事报,李世民现在哪敢,后宫贵妃皇后,没事的时候都拿出故事报来看,父亲整日无事也经常看故事报,你是自己不敢明说,怕老婆不给饭吃才让朕做这个冤大头。

    朕才不上当,这故事报多好的,百姓爱看,后宫也爱看,犯罪率直线下降,后宫也不再整天幺蛾子,阴阳怪气的说话了,多好的报纸,其心可诛。

    看着李世民带走了梦儿刚为自己炒制没两天的爱心龙井茶,刘栋的心在流血。

    这两天程咬金很是开心,送报纸招了很多退役军人,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最主要的是,跟刘栋合作的木工店,从开业的麻将桌椅板凳到现在的倒骑驴,生意火爆,没有现货,只能预约。

    就是老友别的商家模仿,很是气人,想砸了那家店吧,一看是皇后娘娘开的,砸另一家把,老段就出来了要跟程咬金决斗。

    能做生意,干模仿你的都不是善茬,最后没办法只能看着别人赚自己家的钱。

    最后又找到刘栋来了,自己生意你不管,当甩手掌柜,这怎么行。

    刘栋带着学生一起去城外踏青,无奈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两千五百瓦大灯泡,没点颜色,没看见人家携美出游吗?没看见人家李纲处默他们吗?要么在自己的马车要么骑马,你倒好硬是做到我的马车上,臭不要脸。

    来到了白鹿原上,麦子已经开始变黄了,不远处传来‘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乡土的气息。

    程咬金看着田野说道:“麦子黄了过两天就可以收了,收完了赶紧种,赶入冬前成熟,收完在种上次年在收,百姓不容易呀!”

    站在田边,抚摸着麦穗的云梦儿也说道:“是呀!大人在前面割,大孩子在后面把扎好的麦子搬回家,小孩子拿着竹笼,在地里找掉了的麦穗。”

    刘栋不知不觉想到小时候爷爷父亲在地里收割麦子,自己在后面拣麦穗,晚上休息的时候听爷爷奶奶说好多年前他们都饿的吃树皮野菜,说你们现在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

    想到现在大唐的百姓也是这样的日子,不禁感叹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纲默默的品味着无耻的刘栋剽窃过来的诗说道:“好诗,好一个农夫犹饿死,那你可有好的解决办法,未来的人是怎么做的。”

    刘栋说道:“未来能解决饥饿,土豆是离不开的,土豆啊!你何是才能回来。”

    李纲说道:“土豆是何物?“

    程咬金给李纲详细的普及了一下土豆的作用。

    李纲说道“哪你怎么不去寻找这个土豆,陛下也真是的。”

    程咬金连忙说道:“陛下已经派牛将军去了,在海的另一边,也不知道老牛什么时候回来。”

    “牛将军真乃义士。”

    李纲问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悯农。”

    “好诗。”

    “其实悯农是两首诗,世人只知一首,还是另外一首。”

    “另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李纲品味着诗句说道;“这两首诗就是下一期报纸的头版。”

    程咬金眼睛一转顺势说道:“小刘可有什么帮助农夫的工具没,你看农夫这么辛苦,有工具的话是不是轻松一点,不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纲和云梦儿也瞅着刘栋,至于处默秦怀玉等人早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刘栋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我想想,在我的那个时候,种地都是机器耕种,根本不要人。”

    “那不更好吗?”李纲还没说话呢,程咬金就开心的说道;

    刘栋白了程咬金一眼说道:“呵呵,重几吨的钢铁铸造,跟房子一样大的机器,你能造,别做梦了,光让几吨重的钢铁动起来,现在就办不到,几百年后说不定可能实现,现在,让我想想,应该有。”

    程咬金不服的嚷嚷着,刘栋懒得搭理他,懂什么是机械吗?发动机就不提了,你能造出蒸汽机来吗?没有动力怎么运行。

    刘栋看到远处有牛拉着犁耕地,说道:“走,去我们的学校看看,修了一半,入夏前应该可有修好,到时候正好过来避暑。”

    李纲说道:“白鹿原地势比长安高,四面空旷,是一处天然的避暑胜地。”

    程咬金说道:“这里哪有终南山,骊山,秦岭好?那怕华山也比这里好?”

    李纲说道:“你懂什么,秦岭虽好,可是入夜后,凉气渗人,不宜久居,尤其是对我这样的老人而言,这里四面平整,无任何阻挡,夏风吹着才舒服。”

    众人边说便走,看见刘富贵等人拉着牛在耕地,刘富贵在发现刘栋等人的农夫提示下,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远远的跑了过来,刘栋很好奇的问道:“刘村长,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刘富贵说道:“侯爷,这是去年弄大棚的时候,平的地,下雪了,来不及盖一直荒着,我就想先种上麦子,秋收后,在盖大棚也不耽误事,就带着工地上帮不了忙的村民来种地。”

    刘栋说道:“你们怎么用两头牛拉?”

    刘富贵说道:“不用两头拉,拉不动。”

    刘栋好奇的走了过去,刘富贵赶紧让拉牛的妇女停下,刘栋看了一眼犁跟小时候村里用的不一样,怎么是直的,是个人都知道,直的活得很累,得拐着弯才舒服。

    程咬金一看跟钱有关系,马上过来说道:“是不是想到什么好东西了?”

    李纲、梦儿等人也看着刘栋,刘栋说道:“在我很小的时候,用的犁上面这里都弯下去的,这样一个牛就可以拉地,人只要在后面把持方向就可有了,很轻松,根本不用两个牛拉,人还在后面推。”

    程咬金立马就要派人去长安找木匠过来。

    “不用,把这个改一下就可以了,很简单的,找个弯曲的木头,就这样。”刘栋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个弧度。

    刘富贵赶紧带人去在旁边的树林砍树叉去了。

    用斧子锯子等工具现场简单的魔改,再次套上牛。

    刘富贵亲自赶着牛,便犁地边喊道:“真的,轻松多了。”

    刘栋说道:“这只是简单的改了一下,回去让木匠调整角度,无论牛还是人都会更加舒服?”

    李纲疑惑道:“这是什么原理。”

    刘栋说道:“我打个简单的比喻,拉架子车你往上拉累,如果你往下按着走就很轻松。”

    李纲正要说话被程咬金打断说道:“架子车是什么?”

    刘栋瞪大眼睛说道:“难道没有架子车?”

    李纲说道:“老农基本都用独轮车,独轮车据传是三国时的蜀相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演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