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首辅张居正 » 第二章:垂髫之龄,才能初露

第二章:垂髫之龄,才能初露

    寒来暑往,小小的张白圭已经一岁了。小时候陪伴他成长的不是安徒生童话而是父亲平时在家里面读的四书五经。他的老爹张文明在20来岁就中了秀才,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考乡试连考7次硬是一次也没有上榜。但是人家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不考虑当时的识字率。单单从录取率来说,这个学历和目前的双一流大学学士学历有的一拼。

    张文明不仅读四书五经,很庆幸他没有读成范进一样的书呆子,否则他会以自己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明代可能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了。他偶尔还会读读古诗。或许是在自己的父亲的熏陶之下,小小的张白圭不到一岁就已经学会了说话。

    什么叫赢在起跑线上?这就叫赢在起跑线上,当你还在学习怎么爬的时候人家已经学会了说话,不知道各位观众老爷什么时候学会的说话。反正我是两岁多,而我附近的其他孩子也是两岁多。所以看来我就不是未来可以当救时宰相的料,所以在某个程度来说,人生而不平等并不是一件坏事,要是没有能力高的人带领我们,恐怕今天的生产力不会很高。

    当然,我们的小白圭并没有像仲永一样某天突然叫着要笔墨纸砚写诗,他只是慢慢的成长。小时候的他并不想其他玛丽苏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一天读死书。他经常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玩耍,还特别喜欢玩风葫芦。张家虽然已经衰败但是却依然可以维持温饱水平,就这样小白圭渡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六岁那年,张文明语重心长的把张白圭叫到了自己的旁边对他说:“儿呀,为父已经帮你找好了私塾,明天你就去上课吧。”之后就是父亲对孩子的叮嘱。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什么不要违反校纪校规听老师的话啊之类的话。小张白圭也只是似懂非懂点了点头,但心中有些好奇和不舍。对他来说自己在以后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玩自己喜爱的风葫芦了。但是又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些好奇和紧张。

    第二天早早的张文明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到了私塾,私塾也是当地的一所重点私塾,教书先生是一位中过举人的老学究。据说在他的培养之下也是出过贡士级别的人才。张白圭拜过孔子像,对老先生行了拜师礼,交了束格之后就进入了私塾开始了自己的求学历程。

    明代的教育制度和如今的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每天都是四书五经偶尔有一节书法课,老师还可以随意体罚学生。我们小时候对于小学的课程都感觉无聊更何况对于张白圭这种好动的孩子。对他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但是他依旧忍受了下来并且尽量的把自己的心思都集中在课本上。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点,他可以过目不忘。

    某天老先生给大家布置了一段《孟子》要大家背掉,自己便回到了办公室休息。当自己的同学们都在摇头晃老的背“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为後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时候小白圭却只是读了一遍要求背诵的课文,然后就和另一个好动的同学一起溜出去玩风葫芦了。

    当老先生回到了教室之后发现教室里面少了两个人时大怒,连忙让人把这两个贪玩的家伙从外面叫了回来。

    两个逃课的人被叫回教室,看到老先生可以在上面溜冰一般的脸色大叫不妙。老先生站起来,狠狠的盯着眼前两个人。“你两,已经学好了么?都已经出去玩了肯定是会背了吧,那么来背一背”老先生猛的用尺子敲了一下桌子。其他同学也要你平时上课玩手机被发现那种幸灾乐祸之中又带着一丝同情的眼神看着自己眼前的两个人。

    得了,碰上事了,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吧。生活之中遇到困难并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龟缩在沙里,你只能去面对它。不面对它它永远在那里。

    第一位同学背得颠三倒四,下面的同学们时不时发出笑声,他被老先生狠狠的用戒尺抽了几下手掌心。很快就到了张同学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就如同银瓶流水一样把整篇文章背了下来。看着同学们目瞪口呆的样子,张同学只是淡定的笑了笑。而老师则是大喜过望,这么好的苗子,未来不可限量啊。

    于是张同学就经常被同学们叫作神童,而之前的一件事则让他神童的名誉早已传开了,这件事就留到下一章我们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