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反者道之动也 » 第一章留下镇

第一章留下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前后相随,所谓有正必有反,有明必有暗。

    夜色还未降临,日光透过玄灰色的云朵惨淡地照射在焦黑且坑洼的土地上,让散落在地上本就失去生机的残肢断体和各类魔兽坐骑的尸身遗骸显得更为灰败。用尸山尸海来形容这片区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这片区域其实是以一座无论高低还是远近都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山脉向外辐射的一个巨大扇形,而山下的孤城正是这个扇形的圆心。

    这片区域中既有尚余一丝温存滴血不止的尸身也有风化殆尽触之即溃的白骨,显然这个扇形的存在已经年累月。大量的腐肉气息,血腥气息夹杂在此地的空气中,混合出一种腥臭至极,强烈到可以直接刺激皮肤毛孔的气味,伸出五指轻轻摇晃,指腹间就能感受到空气都变得浓稠了。奇怪的是没有一只食腐生物在此地出现,甚至连专盯腐肉的蚊蝇都没有。

    孤城的城墙上矗立着四个身影,这四个身影同时眺望着远方扇形边际之外的那条黑线,以他们的目力自然能看清黑线之中那七道刺眼的气焰。手持巨大权杖的人忽然扭头问道:“再战上几日也跨不过那条线?”另外两人也齐齐看向手拿两把金黄色似锤似斧兵器的男人,很显然这问题一出大家都知道问得是谁。

    被问之人皮肤黝黑,面容刚毅,已经七零八落的护甲被他索性扯下系在腰间,露出健硕却匀称的身材。他指了指从右胸一直到左肋下,皮肉都已外翻的巨大刀伤说道:“可以是可以,但之前为了杀巨臂和镜妖硬挨了那家伙一击,直接破坏了我的“地肺之森”纹章,现在即使跨过去了对战力提升也有限。”

    场间唯一擅长肌理纹章的圣级纹章师也是场间唯一的女性,她此刻一头金色长发披肩,身背紫色长弓,连番大战下来虽不至于衣不蔽体但战甲也是破损严重,加之她曲线玲珑的身材和染污的酥胸,自然而然让人产生一种不该有的占有欲。索性场间的都不是凡人,否则定会被她乱了方寸。只听她一声叹息,这一声也叹出了她的不再犹豫,说道:“一直想跟你生个孩子,看来是没机会了。”

    黝黑男子哭笑不得,并没有回答,而是习惯性地去摸腰间那只他自己取名叫“花间一酒壶”的酒壶,却发现不知何时那酒壶已不见踪影,只得无奈摇了摇头,随即说道:“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他身旁体型最大却不善言语的男子直接了当地问道:“老白,把那边的四人拉来也不行吗?”

    手持巨大权杖之人试探着问道:“八万六千法,方寸即西方?”

    老白似乎是这几人对黝黑男子的称呼,他举起手中似锤似斧的武器看了看说道:“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念与不念合一,是一不是二,是为不二法门。”沉吟片刻,只见他双手将武器挽了个刀花一样的帅气动作,似乎下定了决心继续说道:“以我等四人之身封禁此地,即使对面那家伙将来跨过那条线也能阻挡他三十年。”说完便将自己手中武器扔向孤城中的虚空通道。

    片刻之后只见明面与暗面的虚空通道闪过数道亮光后便消失不见,在连接明面的通道出口飞出四件武器,眨眼瞬息飞向人,魔,妖,兽四族各自所在大陆。

    太乙山脉是秦陆重要的地理标志,其山势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千里。是秦陆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线。太乙山脉南侧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素有“酒乡”之称。相传二千多年前,此地居民已熟练地掌握了发酵酿酒技术,提梁灌,提梁壶等酒具应运而生,而“酒乡”中又以百利金公国的留下镇的酒最为甘洌,据说留下镇区域内一年四季都飘着酒香,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沉淀,此地产的酒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口感风味,因其发酵时有一种豆子发酵出的酱香味而得名酱酒。

    百利金公国位于太乙山脉西段中的蜀山脚下,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百利金公国是大秦帝国二十多个附属公国中的一个小国,与世无争只以酿酒为生存之道,此地所产之酒自古都是秦陆达官贵人们的心头好,文人骚客为其赋诗者也不在少数。自大秦一统秦陆之后的第二年起,得香酒坊的得香酒,恒泰烧坊的薄薄酒,荣兴烧坊的金浆酒更是成为大秦帝国的御用贡酒,连带着此地其他一些酒坊也备受大秦王公贵族以及其他公国的推崇。

    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中的“一水”指的是横贯太乙山脉的天水河,有人曾经取天水河各段的水进行比较,唯有流经留下镇的天水河河水最为合适酿酒。其中的“一分田”中种的是留下镇独有的红缨子高粱,俗称红粱,是一种糯高粱,它是留下镇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酱香酒之所以诱人至此,也是由于有了它使得酱香酒有了这般难以复制,纯正无杂质的酱香味。

    这种红粱稀罕就稀罕在只能在留下镇特有的水分、土壤和气候环境下才能生长,这也是留下镇酱酒为什么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原因之一。当地红粱不同于其他高粱粒小,皮厚,颗粒饱满,能经受多次蒸煮,当地人称其为“沙”。正是由于红高粱有了这些特性,才能成就酱酒灵魂---坤沙工艺:一年制酒,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据《大秦公国志》载:始皇南渡,幸天水河,初欲建避暑山庄于此,乃云:“天水且留下”,留下镇故此得名。

    自留下镇得名以来,这里始终是百业兴旺,商业繁荣的集镇,据记载:“镇特爽垲,其形如筚,方二千亩,居人六百余家,东西其宇,划水相望”。据载,此地前店后坊的酒酱园过百,南北货兼糕点作坊有三,百货兼布社有三,米行有七,肉铺有七,茶店十三,此外旱烟铺,中药铺,当铺,木作,白锡作,铁器铺,染坊,腌腊咸鲞店,灯笼店,香烛店,裱画店,轿行,水陆运输行,吹鼓手班,酒菜饭馆等等一应俱全。

    此地一水穿镇,石桥横卧,傍河筑屋,建筑别致。旧时从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桥十八座,有湾十八个,有坞十八个,沿山有辇道十八里,有景一百零八处。

    相传蜀山是由太乙山脉中的神牛为保护山下人类不受魔兽侵害所化,而留下镇正是神牛鼻上梅针的位置,所以留下镇超过半数的人姓牛,都是一位老祖宗传下来的,真要论起来此地的人都是沾着亲带着故的。留下镇三大酒坊之一的得香酒坊和恒泰烧坊的东家就都姓牛,牛姓在留下镇就相当于“镇姓”,牛氏的宗族祠堂在整个百利金公国也算修缮得很是宏伟。牛氏族人不仅克己奉公,还一贯乐善好施素有贤名,深得留下镇百姓爱戴,临近州县的取其嫁女都已留下镇牛氏为荣,久而久之余下镇牛氏就成了百利金公国的代名词,别名---蜀山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