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反者道之动也 » 第七章 生员 上

第七章 生员 上

    安葬完牛阿生的第二天,虽然只领了几天的工资,但牛三冬还是来到得香酒坊辞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掌柜,其实掌柜昨天就听说了牛阿生的事。牛三冬的辞职让原来还在想着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的掌柜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得知他已被蜀山书院免费录取后也由衷替他高兴,于是带头给牛三冬赞助生活费。牛三冬则连连表示父亲留的积蓄还有,加上自己可以下河捞鱼,进山挖些野菜瓜果,养活自己问题不大,但最终还是拗不过掌柜的好意。

    从得香酒坊出来后,牛三冬就直接去来到蜀山书院,了解他情况的张恨水已经帮他准备好整套学习书籍和相应的学习用品。正当牛三冬满心欢喜准备发奋学习时问题来了,书院其他孩在四五岁起就识字读书,而已经十岁的牛三冬却大字不识一个,他知道老师在讲哪本书可他却不知道哪本才是对应的书本。

    当天下学后,牛三冬把讲堂打扫完后就找到张恨水,将书本一一摊开问道:“山长,哪本书是《大秦赋》?”见张恨水一脸不明所以,于是牛三冬解释道:“今日听课虽能听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我还不识字,不知道老师讲的对应的是哪本书。”

    张恨水指了指面前摊开的书奇怪问道:“你既然不识字,那为什么要找《大秦赋》呢?这样,等我忙过今年的承平圣试,每日下学后你就来我这里,我教你识字。”

    牛三冬完全被“承平圣试”四个字所吸引,一时竟忘了解释,他十分肯定牛阿生曾经说过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参加承平圣试,所以他立刻问道:“山长,什么是承平圣试?我也想参加!”

    张恨水微微一愣,但看着牛三冬眼神中的真诚与炙热也没生气,只是耐心解释道:“承平圣试是大秦书院每三年的一次选拔考试,目的是为大秦和大秦的公国选拔战职和法职的人才。”

    牛三冬能开口说话后随即也打开了他的求知欲,于是马上追问道:“什么是战职和法职?您那天空手招来树枝是仙家手段吗?”

    张恨水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但对于这个勤奋好学却身世坎坷的学生有些没来由的偏爱,依旧耐心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强到一定程度就会显化,比如有些人体内拥有斗气,而有些人体内则拥有魔力,方便起见四族将斗气和魔力统称为灵力。当然绝大部分人一生都没能将灵力达到显化的程度,所以不论战职还是法职都是及其稀少的存在。不过我看你神识敏锐,应该是身具魔力。至于那天招来树枝只是小手段而已。”

    说着他喝了口茶,似乎也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道:“战职一般没有细化分类,但法职就有攻击型,防御型,辅助型和纹章师。纹章师全称叫肌理纹章师,是法职中最特殊的存在,他们通过绘制法阵形成纹章来提升战职或者法职人员的能力。......”

    张恨水一口气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让牛三冬了解了许多修炼界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是给他打开了崭新世界的大门。牛三冬激动问道:“山长,我也想参加这次的承平圣试。”

    张恨水解释道:“由于具备灵力者关系重大,若培养出来的灵力者是为非作歹之辈就容易为祸一方,所以大秦始皇帝姬笑天曾定下规矩,若要参加承平圣试就要先成为生员,旨在让每个灵力者首先能读书明理。当然也有些人本身具备灵力但没能成为生员,最终靠自己摸索也走上了修炼道路,这种灵力者大家一般都称为野修。虽然野修水准层次不齐,有些野修甚至会修习邪魔外道,但野修并不都是胡作非为之人,也有野修在通过考核后为大秦或其他公国效力的。”

    牛三冬恍然道:“那怎么成为生员呢?”

    “生员试每年都有,在一般的乡学或者族学里也可以考,今年的生员试就在一旬之后”似乎是不想打击牛三冬,张恨水又补充道:“不过想通过生员试三五年的勤学不坠是免不了的,至少能熟读《幼学琼林》、《弟子规》、《圣人录》、《军策》、《大秦赋》等几部著作,能提出些自己得见解就更好。”

    牛三冬听后大喜,张恨水看着他的脸也不知道他为何开心,认为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于是摇摇头加重语气道:“这五部著作可不简单那,从幼儿基础,到为人准则,再到行事准则,再到军务战略,再到历史人文,可谓包罗万象。”

    牛三冬赶紧解释道:“山长,我并不是小看生员试,是因为您刚才说的基本著作中有四本去年在墙角处听教席讲解过。”说到这里牛三冬有些赧颜,停顿一下后又补充道:“这四部我都记住了,教席的讲解也都记在心中。我给您背背《弟子规》。”

    说完就见牛三冬烟头晃脑的背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张恨水震惊了,他甚至一度怀疑牛三冬是不是故意诓骗他,他居然真的将《弟子规》全文一千零八十字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世间确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可从不曾听过过耳成诵的,他顿时觉得自己破格将牛三冬录进蜀山书院实在太明智了。可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他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你还不曾学习识字,不过无妨,待过了今年承平圣试我亲自教你识字。”

    牛三冬也不多解释,将所有课本拿出,问道:“山长,您可否将《幼学琼林》、《弟子规》、《圣人录》、《大秦赋》这四部著作哪本对应哪本告诉我?其他我自己想办法,我一定要参加一旬后的生员试,请山长允许。”

    本着不影响牛三冬一心向学的干劲的心态,张恨水只得答应道:“好吧,但你一定不要勉强,事不可为也没什么,大丈夫成事不拘小节,适当的等待甚至忍耐也是必要的。”

    牛三冬告辞张恨水后就来道镇上的墨斋,挑选了一套最便宜的纸墨笔砚,然后就匆匆往枣子巷走去。

    时间紧迫,回到家中他也顾不上吃饭,拿出《弟子规》就开始背诵,每背诵一个字就比照书上的字,用背一个比对一个的办法来学习识字,不得不说这大概是最特别的识字方法了。然而更奇葩的是为了同步练习书写,他每学一个字就用毛笔将这个字按照书上的大小,笔画粗细,丝毫不差地在自己准备的纸上写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红着眼睛将自己抄写的《弟子规》交给张恨水时,张恨水都无言以对了,每个字都对,而且十分工整,但就是看着不和谐,殊不知这通篇《弟子规》与其说是牛三冬写下来的,倒不如说他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

    第三天牛三冬红着眼睛把自己画的《幼学琼林》带给了张恨水,第四天牛三冬依然红着眼睛把自己画的《圣人训》带给张恨水。第五天牛三冬依旧红着眼睛把他画的《大秦赋》带给了张恨水,此时的张恨水终于明白他破格录取的学生不仅过耳成颂,而且同时具备过目不忘的能力,更夸张的是他还有着恐怖的模仿能力,他知道这种模仿能力的前提或者说实质其实是稳定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