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带着毁灭任务去拯救 » 第1章 不想更新了,下线

第1章 不想更新了,下线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挑选文章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呢?

    我认为,应当是以下几点。

    一、挑选写作指导的正确方法

    看清攻略是否过期,是否还有效。

    这一条理解起来挺容易的,想当初,我自己写的那些写作指导,现在回头去看,也能说是错漏百出,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的我就在故意误人子弟,因为那时的我,哪知道后来的这些变化呢?比如,那时还在用诺基亚的我,可不知道现在大家都在用手机看书。

    不过,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中却没那么简单。如果是游戏攻略,还能对照着看游戏版本,但写作指导,可不会告诉你这是什么版本的,只能凭我们自己的感觉去判断。

    那么,面对一份写作攻略,我们该怎么去判断它是否过期呢?

    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我们至少该记得三点。

    第一,提醒自己,这份攻略有可能是过期产品,不要盲目信任。

    第二,看时间,无论是攻略中提到的创作时间,还是文章的发表时间,都可以。时间近不代表攻略一定是近期的,因为可能是转载或者重发,但时间久,那就一定是久远的东西。

    其实,除了具体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作品来判断,比如文中用来举例的都是近期的作品,那它不可能是很多年前写成的。

    第三,根据自己的认知,看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明显感觉到有什么地方是落伍的,那也可以大致判定攻略过期。

    2.看攻略的针对性和适用情况。

    这一条同样适用于网文的写作指导,因为那些指导文和游戏攻略一样,也有泛用和小众之分。

    比如我之前发过的那些文章,有许多是针对新作者的,但也有一些针对的是有一定经验的进阶级作者,如果搞错了文章的针对对象,那读起来也一定会很别扭,甚至干脆就被误导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个问题——选择哪个类型去写,对于不同层级的作者,答案其实是不同的。我们如果看到这类攻略,就必须弄清楚,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作者,这篇攻略又是针对着什么样的作者,必须确认这两者是否匹配。

    至于怎么去判断写作指导的针对性,说实话,除了看作者自己有没有明确指出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不那么好的方法,则是通过一些我们已知的信息去判断。

    比如,我们看过这位作者此前的文章,十几篇都是针对女频的,那我们大致可以猜测,新的这一篇很可能也是针对女频。或者,我们了解到这位攻略的创作者自己都只是一名写作上的新人,那他写的指导,很有可能也是新人的感悟,针对的同样应该是新人。

    3.充分思考,弄懂攻略作者的详细意思。

    一方面,如前两条说的,攻略可能过期,可能不适用,或者作者有时也会出错,另一方面,则是如这条中所说,我们得弄懂作者的本意,透过表面的文字,去分析他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攻略。

    总而言之,我们得去看攻略,但同时也必须知道,尽信攻略,则无攻略。写作这件事,真不是机器随随便便就能替代的,所以也别想着不动脑子,随便看几篇指导就能成为大师,多思考、多琢磨,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二、对待写作指导的正确态度

    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新人作者。在面对各类写作指南时,作者必须抱着审视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认知,判断指南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自己。

    在这方面,新人作者千万不要被指导者的专家、权威身份所吓住,无论他本人写出过多么优秀的作品,或是培养出多么出名的作者,也并不代表他总结出的经验就一定是对的。

    要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一份泛泛的指导,未必适合所有的人,即便它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得考虑个时效性的问题,因为网络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当年的指南虽然未必不对,但必然有不对的可能性。

    因此,新人作者对待写作指导,必须带上自己的判断,而不能盲目听从。

    2.写作指导都是有益的。

    这一条,看似与第一条是自相矛盾的,但其实不然,有益的东西,未必就得是完全正确的。

    事实上,如果作者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写作指导,不管这份指导写得是好是差、是正确是错误,作者都能从中获取或大或小的收益。

    因为好的指导自不必说,而不正确的指导,作者证伪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写作的一种深入思考,本身就是极好的锻炼方式。

    也许有作者会问,我经验不足,无法判断指导正确与否,这怎么办?

    很简单,当你认真思考之后,觉得它是有道理的,那它对你来说就是正确的。

    3.别误信提升的幻觉。

    一些新人在阅读了大量的指导文章后,会觉得收获巨大,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甚至会有一种“网文技巧尽在我胸”的感觉。

    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觉。

    归根到底,写作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多看、多写,而写作指导只是告诉作者该如何更有效地去看、去写,它就象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虽然确实能很有效地缩短反应时间、使反应变得更容易,但它无法代替反应物本身。

    因此,学习写作指导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有所领悟之后,相应地去阅读作品范例,去尝试自己的写作,这才能使心得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技巧。

    4.写作时,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一份好的指导,不但需要告诉新人该怎么做,更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对于作者来说,不管是看写作指导也好,询问前辈也好,自我总结也好,总之,需要弄清楚理论的本质,不但要做到知其然,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

    以关于开局的问题为例,为什么第一章要出现金手指,前三章是不是必须打脸,开篇出现多少人合适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核心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需要明白,开局真正的作用,是用来吸引读者,让他明白这是一本他会喜欢的好书,让读者不点关闭而选择看下去。

    所以,不管是什么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开局是否精彩,是否好看,是否吸引人?而在这个角度上,各种看起来并不相同的问题,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答了。

    比如开局阶段,为什么不宜出场太多人物?那是因为读者会看晕,从而对作品失去兴趣。

    为什么第一章要出现金手指?这是因为对于怀着yy的目的阅读的主流读者,开局出现一个能引发他们yy的金手指,会给予他们极大的阅读信心。而显然,它并不是严格要求在第一章出现,只要求在读者失去耐心之前出现即可。

    前三章一定要有打脸吗?答案当然是不。因为打脸是一种很好的依靠逆袭来获取爽感的桥段,在开局阶段出现是很吸引人的,但显然吸引人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一种桥段,所以它并不是必须的。

    同样的,开局多久要有升级,多久要有高潮,这类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

    不仅是开局,和写作有关的所有问题,也都可以这样进行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