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另类同学会 » 第4章 李得志的故事

第4章 李得志的故事

    杨得志事件过去,转眼到了第二个学期。学校开学已经两天了,可是有两位同学仍然没有来报到,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刘老师显然有些着急了,问我们:“谁知道他们的情况?”我们都说:“不知道。”刘老师召集班干部开会,问:“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找他们?”我们都说:“愿意。”最后,刘老师选我和体育委员陈勇,劳动委员黄松林与他一道去。

    未报名的两位同学都是乡下的,女同学是韩玉梅,就是开学的时候,和我坐一桌我的那位。我虽然觉得她有些土气,不够活泼,但是我可以保证我从没有欺负她,也没有赶她。对于另一位同学郑少强,他的具体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的成绩不错,学期考试的成绩是班上的第二名,总成绩仅比学习委员张宇航低十多分。这么好的成绩,不读书就可惜了。

    我们首先要找的是韩玉梅。她家住在离县城十多里的一个小山村里。我们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和她的母亲在地里种菜。刘老师走过去,问她的母亲:“你怎么还不送韩玉梅去读书呢?开学都几天了。”她母亲说:“我家玉梅不读书了,她学习不好,家里负担又重,让她回来帮家里做活,让她两个弟弟读就行了。”刘老师听后,知道她母亲是个性格直爽而又观念落后的人,他想了一下,便问道:“你怎么让她弟弟读,就不让她读呢?”韩玉梅母亲听后语塞,不知怎么回答是好,只是扯着嘴笑。

    韩玉梅站起来走到地干边,刘老师问她为什么不读书?韩玉梅眼泪花花地说:“我妈不让我读。”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刘老师长吁了一口气,他看出问题来了,回头问韩玉梅母亲:“嫂子,你识文化不?”她说:“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识。”“那你现在后悔吗?”“怎么不后悔啊,要是有文化我会像今天这个样子吗?”“说得对。那是过去,你都后悔了;现在条件好了,难道你还想让韩玉梅跟着你一样后悔吗?”面对刘老师的质问,让韩玉梅母亲找不到话说了,抬眼四处看。

    于是,刘老师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现在大家都在学文化,提高文化水平,许多地方正在扫盲哩。可是你却让韩玉梅不读书,回家做农活。韩玉梅才多大啊,她一天种多少地?她能扛起多大的袋子?再说,你不让她读,只让她弟弟读,你把她当成什么人了?她不是你亲生的吗?难道你不怕玉梅今后责怪你吗?”

    刘老师的话像刀子一样,句句刺痛了韩玉梅母亲的心,她原想一个女娃娃,读这么多书干什么,早晚都是别家的人。不想,这话被老师当着玉梅的面挑明了,玉梅这孩子会怎样想呢?看来现在不让她读是不行了。”韩玉梅的母亲停下了手里的活,说道:“老师说得对,等会儿她爸爸从田里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如果玉梅真的想读的话,我们就让她去读。”

    刘老师说:“你家玉梅虽然话不多,但她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她的学习虽然差点,但是只要她努力,她的成绩会好起来的。”听到有人夸她玉梅,这还是头一次,韩玉梅的母亲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起身邀请我们到屋里坐,留我们吃饭,我们说还早,便告辞了。

    找到了韩玉梅,接下来要找的是郑少强。去郑少强家的路很远,要先坐几公里的班车,再走几里山路。记得我们到达他家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钟了。那小子正坐在门槛上看花书,见我们到来,他很吃惊,连忙起身迎接。刘老师上前就问:“你怎么还不去报名?”他说:“不是我不想去报名。是家里没钱租房子了,我准备转学到我们乡里读。”

    这时候,我才知道郑少强不来读书的原因:一个乡下的学生到城里读书的很不容易,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宿舍和食堂,他们到城里读书,要自己租房子住,自己煮饭吃,开销太大了。

    过了一会,郑少强的父亲扛着犁头回来了。他的父亲大约三十多岁,身材瘦高,脸色黝黑,嘴唇干裂,头发凌乱,穿着补疤的衣服,高卷着裤子,脚上全是泥巴。见老师同学来看望他家少强,他很高兴,但也很惭愧,他说:“少强这孩子浪荡得很,我们不想让他到城里读书了,家里面负担很重,做什么都要钱。”

    我们回头看看他家,他家的确很穷。住的是两间茅草房,傍边有个破败的牛圈,墙是土墙,屋里仅有一张桌子和几根板凳,屋角有一堆南瓜和几个坛子。厨房里黑漆漆的,只能看见一个大灶头和灶头上的一些碗筷。就是郑少强住的房间,光线也很暗淡,里面乱七八糟的,连蚊帐也没有。唯一可喜的是他家的猫梁上还吊着几捆玉米棒,楼口放着一个装粮的小囤箩。

    刘老师这时候才想起,上学期郑少强曾经向学校申请过补助金,但他没有推荐他,以为他家经济条件好。

    刘老师对郑少强家的处境非常同情,他思考了一下,最后拿定了主意。他说:“他在乡里读书,当然可以,但条件哪有城里好呢?如果你忙的话,我可以在城里帮他租房子住,这学期我替他向学校申请补助金,让你的孩子回去读书吧。你的孩子学习不错,读书挺努力的,你不要把他的前途耽误了。”

    看见我们大老远的来,老师又这样关心他的孩子,他父亲无话可说了。最后,他终于同意让郑少强回城读书了。

    “回来啦,都回来啦!”刘老师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像做完一件大事那样,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另外,他还带来了两位新同学,并热情地向我们作了介绍。一位叫罗忠红,一位叫朱玉琴,他们是从边远中学转学来的。刘老师希望我们班一个都不少,希望大家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把学习搞好。

    自此,我们班由三十八人增加到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