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港岛1990 » 第13章 《西游记》首播

第13章 《西游记》首播

    《西游记》首播的成功,让积压在周书亦肩上的压力,稍稍缓解了一些。

    说完《西游记》的事情,周书亦问道,“昨天晚上节目录制的怎么样?顺利吗?”

    “挺顺利的。”赵方林回道。

    “忙到挺晚的吧!”周书亦问道。

    “是。”赵方林点头说道,“结束录制的时候,已经快凌晨一点了,我又请工作人员吃了宵夜,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三点多了。”

    “那你还这么早过来?”周书亦关心道。

    赵方林笑着说道,“我也担心《西游记》的首播情况,它毕竟是我引进的,也算是我入职以来真正做的第一项工作。”

    周书亦笑道,“那你现在可以放心了,现在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年轻人,要懂得劳逸结合,工作是做不完的。”

    赵方林笑道,“Madam不要只说我,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周书亦笑道,“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赵方林出了总裁办公室,想了想,今天确实没有什么事情要忙,又有周书亦的特令,索性下楼出了亚视大厦。

    《西游记》已经开播,动画片《齐天大圣孙悟空》也要在今天播出,相关的周边产品,可以安排铺货了。

    赵方林开的玩具公司,早已经在鹏城的代工厂,生产了一批《西游记》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衍生周边产品,一部分运到港岛,储存在仓库。

    还有一部分,储存在鹏城的大仓库里,就等着《西游记》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播出之后,蹭着热度上市销售。

    亚视本港台,面向的主要观众,自然是港岛的民众,不过因为现在还是广播信号,所以港岛周边的鹏城、羊城、澳岛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也能收到信号,看到节目。

    甚至能辐射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所以,亚视本港台的影响范围,还是蛮广的,并不仅仅是港岛的几百万民众。

    只是,这个时候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港岛存在巨大的差距,即便是羊城、鹏城,现如今也远不能与港岛相比。

    所以,不论是TVB,还是亚视,都不太重视港岛之外的市场。

    赵方林却没有这方面的短视。

    90年代初的羊城、鹏城,经济水平确实无法与二三十年之后相比,但是作为沿海开发城市,发达程度在偌大的华国,还是名列前茅的。

    1990年,羊城和鹏城虽然还不是后来人口超千万的超级大都市,但是羊城的常住人口已经有600万,鹏城的常住人口也超过了150万。

    再加上其他城市,在亚视本港台影响范围之内的人口,至少也有1500万。

    而1990年,港岛的总人口才不过570余万。

    有1500万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哪怕经济水平差一些,充分开发之后,潜力也不会逊色于港岛。

    尤其是,赵方林这次开发的《西游记》、动画片《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衍生周边,都是单价不高的人物玩偶、兵器模型、人物塑料面具,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小学生。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的钱都是最容易赚的。

    赵方林为了蹭热度,已经提前投入了近百万港币,把用《百万富翁》的版权,在渣打银行质押,贷出来资金,除了平掉亚视这边的帐,剩下的多半都投在了这里。

    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赵方林的玩具公司,这段时间的人手已经扩充到了十个人,除了一名库管、一位出纳,其他八位都是销售业务员。

    其中两位被分别外派到鹏城、羊城,在那里开始了两个办公室,就地招聘销售人手,人数比港岛总公司多了好几倍。

    现在,赵方林一声令下,公司旗下的所有销售业务员,全部出动,将公司的产品铺陈出去。

    赵方林的要求是,普遍所有能够找到的零售点。

    实际上,以《西游记》和《大闹天宫》在内地的热度,完全用不着等到亚视本港台的《西游记》播出之后,再开始铺货。

    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敏感的玩具厂商,在没有得到国家电视台和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制造相关的衍生品了。

    国内在影视作品衍生版权这方面,要到二十多年之后,才会逐渐重视起来。

    赵方林想要在内地运营版权,任重道远。

    但是,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国家电视台且不去说,等到他们打开电视广告这条金光大道之后,就会不再缺钱,财大气粗起来。

    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可没有什么自我造血的能力,仍在嗷嗷待哺呢。

    《西游记》和《大闹天宫》的衍生品,在内地的销售虽然势必会受到诸多情况的影响,收获不到最理想的结果。

    但是只要沉下心来努力去做,一年赚个几百上千万,应该问题不大。

    有了这笔资金,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续动画片的制作费,就不缺了。

    赵方林之所以要实现拿到《大闹天宫》的全版权,主要还是为了在港岛,宝岛以及东南亚地区,更好地进行衍生品的开发销售。

    在这些版权保护相对成熟的地区,手握全版权,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当晚,在亚视本港台非黄金时段的儿童时间,提前播出的动画片《齐天大圣孙悟空》,收视情况也没有大爆。

    黄金时段播出的《西游记》第二集,整体收视率相比起首播,略有提升,达到了28.4%,但却未能突破30点大关。

    不过TVB翡翠台同时段播出的剧集,收视率进一步下降到28.7%,领先差距被进一步缩小了。

    到了《西游记》第三集“大圣闹天宫”播出的时候,整体收视率才一举突破30点大关,达到了31.8%。

    对TVB翡翠台同时段播出剧集,实现了收视率的反超。

    TVB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反应很快,正好黄金时段播放的另外一部剧集完结,于是就把被《西游记》击败的那部剧集的播出时间调整,对标《西游记》,安排了一部由黄日桦主演的武侠剧《剑魔独孤求败》。

    黄日桦作为曾经的“无线五虎将”之一,自从83版《射雕英雄传》走红之后,一直是TVB剧集的收视率保障之一。

    去年(1989年)在TVB主演的时装剧《义不容情》,播出之后创下了最高收视率超过60点的佳绩。

    今年初,恰逢黄日桦与TVB上一份合约期满,便被亚视重金挖了过来,签了三年合约。

    这部《剑魔独孤求败》,是黄日桦在TVB的存货。

    TVB安排这部剧集,来和黄日桦的新东家打擂台,消息一经推出,就在港岛引起了一番热议。

    《剑魔独孤求败》算是金庸武侠名篇《神雕侠侣》的衍生剧,内容完全是TVB编剧原创的。

    讲述的是在《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中都有提及的一位武林前辈,自创出绝学“独孤九剑”的独孤求败的故事。

    故事虽然是原创,但是这个时期,TVB对这类武侠剧的掌控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同时主演黄日桦,在TVB锤炼近十年,演技也臻至大成,完美地呈现出了一代武学奇才独孤求败的人物特色。

    《剑魔独孤求败》首播,整体收视率便突破了30点,达到了30.5%,反应出TVB翡翠台的收视基础,以及黄日桦的收视号召力。

    不过,《西游记》还是抗住了《剑魔独孤求败》的冲击,第四集的整体收视率,继续稳中有升,达到了32.3%。

    其后,正面对垒的两部剧集,整体收视率都保持在30点以上,《西游记》始终略胜一筹,并在第十六集“趣经女儿国”的时候,创造了整部剧集的最高收视率36.7%。

    若是没有《剑魔独孤求败》的冲击,《西游记》的整体收视率,是有望突破40点,创造近年来亚视本港台的一个收视高峰的。

    不过,能在TVB精品剧集《剑魔独孤求败》的强势冲击下,依然保持着收视率的领先,《西游记》在亚视本港台的播出,已经足够成功了。

    另外,在儿童时间播出的动画片《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受到影响,收视率持续走高,大受欢迎。

    连带着在港岛提前完成铺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衍生品,也迎来了销售热潮。

    玩具公司原本被运抵港岛,堆满了一个仓库的产品,半个月不到便被零售商订购一空,还增加了不菲的订单。

    赵方林投在这上面的近百万港币,不仅连本带利的全挣了回来,还有盈余。

    保守估计,但是港岛一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衍生品,一年的销售额,保守估计也能有1200万港币。

    1200万港币并不算多,全港近600万人口,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不过是2港币而已。

    就算集中到只占全港十分之一人口的小学生身上,一人也不过才20港币。

    1990年的港岛,平均工资是1万港币左右,这点消费,实在算不了什么。

    1200万的销售额,扣除掉给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归属玩具公司的盈利,差不多能有七八百万。

    而支付给内地代工厂的生产费,甚至都不需要港岛总公司支出,光靠衍生品的内地销售利润就够了。

    港岛总公司只需要负责十来位港岛本土员工的工资,以及相关的税费,纯盈利至少也有四五百万港币。

    有了这笔钱,赵方林很多事情就好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