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港岛1990 » 第42章 亚运会开幕

第42章 亚运会开幕

    1990年9月19日,京城亚运会开幕前三天,赵方林再一次来到京城。

    这一次抵达京城机场之后,赵方林就不再是自行打车进城了,走出接机大厅的时候,早就有亚视的工作人员,在外边等候了。

    赵方林6月份第二次来京城的时候,敲定亚视全程转播亚运会全部赛事的协议,就用没有花出去的转播费,在京城以亚视的名义,购置了一处产权清晰、位置优越的三层老楼,作为亚视在京城的演播中心。

    另外还买了几套商品房,作为亚视外派人员的住所。

    赵方林那次返回港岛之后,就从亚视挑选了两位工作人员,外派到京城,作为先遣组,为亚运会转播做准备。

    后来,当世界杯结束,亚视派往意大利前线的采访组回港之后,短暂的休假之后,就又被派到京城来,负责组建亚运会转播前线采访团队。

    亚视前后两次,一共派过来六个人,在赵方林的协调下,又从国家电视台临时借调了十五个人,并从京城的相关院校,临时聘用了三十名实习生,组建成了一支五十来人的团队。

    这样规模的团队,想要面面俱到的报道亚运会的所有赛事,人手还是不够。

    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人手虽然还能再聘用,以京城现如今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要说三十个实习生了,再聘用三百人,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这些实习生,亚视只是负责一日三餐,另外每天只有十块钱的补贴,就让京城高校的天之骄子们趋之若鹜。

    因为亚视在招聘的时候,有一项额外条件,是会把实习生的名字,也如实记录在制作节目的工作人员名单之中。

    不仅会在亚视播出的节目中公开展示,还能给实习生开具实习证明,今后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招聘,会被优先录取。

    亚视虽然只是一家商业电视台,但是因为属于港岛,对这批实习生,就拥有了不逊于国家电视台的吸引力。

    这个时期,正是国内高校留学潮如火如荼的时候,任何一个走出国门的机会,都会被无数人争抢。

    就像后世的公务员岗位一样。

    这批实习生,要是真的能被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正式聘用,成为亚视的正式员工,那么虽然不算是走出国门,但是差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的港岛,对内地而言,就是国外。

    这些尚未毕业的实习生暂且不说,就是那些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人手,面对亚视外派来的六名普通工作人员,都会不自觉地有低人一等之感。

    这是长期封闭形成的自卑,只需要不断的开放,开拓眼界,就能自然而然地消除。

    实际上,要以实际的工作经验论,亚视外派来的六名工作人员,远不如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人手。

    亚视毕竟才刚开展体育前线的采访工作,这几位外派人员,都是赶鸭子上架,才被培养起来的。

    国家电视台怎么说也是华国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虽然受限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各方面的条件这个时候还比较落后,但是具体的工作,还是不缺的。

    这批被赵方林借调来的人手,为了表达国家电视台的泱泱大气,自然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在体育赛事的前线采访上,都拥有丰富的经验。

    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亚视的前线报道团队,才能建立得如此顺利。

    赵方林被亚视的工作人员接到,乘车来到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之后,先视察了一下演播中心的内部设置。

    总体来说,还比较简陋。

    也没有办法,这个演播中心从建立,到现在也不过才三个来月的时间,前期还是借国家电视台办公室的陈倩的光,对演播中心进行了清理。

    亚视外派的两名先遣组抵达之后,才开始重新装修,购置各种用具,有些比较贵重的摄像专业器械,还要亚视在港岛采购,再转寄过来。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形成这样的规模,赵方林已经十分满意了。

    视察完毕,亚视京城演播中心现有的所有人员,全部聚齐,包括那三十名实习生。

    赵方林先给大家开了个简短的小会,自我介绍了一下,就带着这五十一名手下,去便宜坊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烤鸭。

    赵方林作为大领导,来的第一件事,是请大家吃饭,席间虽然没有像平常的宴席一样敬酒,因为赵方林自称不喝酒,但是如此做派,依然获得了国家电视台借调人手,以及实习生的好感。

    吃好喝足,回到演播中心的会议室,赵方林才坐下来,跟大家一起开了个茶话会。

    上来就保证道,“这个演播中心,亚视在亚运会之后,也会持续办下去,并且规模今后会不断扩大。

    “所以,对诸位实习生,之前招聘中作的优先录用的保证,只要你们想要来亚视工作,我保证会一一兑现。

    “就是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各位,如果大家认可亚视,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工作,我可以亲自去和阮台长协调,把你们的工作关系转过来。

    “亚视下一步,不只是在京城设立演播中心,还会陆续在英格兰、法兰西、米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地,乃至南美、中东、非洲各地,设立记者站。

    “今后会有大把的机会和职位,提供给各位,只要你有能力,亚视绝对会给你提供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施展才华的舞台!

    “当然,我现在空口白牙这样说,大家心中可能不会相信,但是接下来只要你们愿意来亚视任职,那就会见证,亚视的成长壮大。

    “闲话先说这么多,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我在京城期间,可以随时来找我,我的办公室始终向大家敞开。

    “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自然还是把这次亚运会的转播工作,尽最大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

    “具体的工作,我是外行,绝不胡乱插手,指手画脚,绝对信任诸位的专业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制作出令自己满意的节目,为港岛民众,为所有能收看到亚视节目的全球华人,展现出尽可能全面的亚运会风貌!

    “我接下来只做一件事,就是为诸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在整个亚运会期间,能吃好喝好休息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赵方林这番十分接地气的发言,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电视台借调人员,和实习生们的好感。

    在此之前,得到赵方林的一再告诫,亚视的外派人员,面对国家电视台借调人员,和实习生们的时候,态度都算比较好,并没有什么盛气凌人的感觉。

    但是,日常相处中,不自知地依然会显露出一些优越感。

    而赵方林作为亚视的高层领导,态度却十分可亲。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方林说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国家电视台借调人员、实习生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碍。

    不像那几位亚视外派人员,港味塑料普通话,日常交流起来太费劲了。

    赵方林说到做到,接下来几天,果然丝毫不过问前线采访的专业事项,全心全意地为整个前线采访团队,处理各种实际工作之外的事情。

    而实际上,亚视作为来自港岛的电视台,备受亚运会组委会重视,前线采访团队的各种要求,亚组委都是尽可能地满足。

    采访团队的骨干人手,又多是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在京城是自家地头,遇到什么事情,通过自己的关系就能解决了,一般不需要劳动到赵方林。

    所以,赵方林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上,给大家最好的保障。

    为了打造队伍,赵方林这次还特意从亚视的签约艺人中,挑选出两名形象和能力都比较好的女艺人,来到京城,担任前线采访团队的出镜记者职位。

    这也算是赵方林为亚视艺员训练班,以及亚姐选举等“造星工厂”,批量打造出的新手艺人,准备的另外一条出路。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演戏、唱歌,亚视艺员训练班开了那么多期,亚姐选举如今也举办了六届,培养了那么多后备艺人,真正能够出头,又有几个?

    做前线记者,虽然不如演员、歌手光鲜亮丽,但做得好了,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业。

    如果在这方面有能力的话,后续还能往专业的新闻主持人方向发展,可以在亚视拥有自己的节目。

    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京城盛大开幕!

    这是在内地经济起飞之初,一切百废待兴之时,集全国之力,众志成城,举办的一次盛会。

    华国借这届亚运会,向全亚洲、全世界人民,展示了自己开放之后的新面貌,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

    虽然受限于条件,负责本届赛事直播的国家电视台,很多方面,和十八年后的京城奥运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距,但是精彩纷呈的比赛,还是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观看。

    亚视突破先例,在全港范围内,全程直播本届盛会,也在港岛引起了热议。

    亚视从六月份的世界杯起,在体育领域持续发力,此后先后开启了英冠、意甲和港甲的直播,现在又加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性综合体育盛会,在港岛民众的印象中,烙刻下了体育的深刻印象,为后来开办专业的体育频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