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科技制霸! » 第24章 晃眼的贺礼(求追读)

第24章 晃眼的贺礼(求追读)

    知道老太太正在气头上,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躲在书房不出去,安心画图纸,等老太太的气头过去再说。

    但天不从人愿,他刚拿出纸来,老太太怒气冲冲的闯进来。

    “易儿,你给为娘说个明白,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爹跟魔怔了似的,一个人喝了三斤酒,你们父子俩是不是又闹矛盾了?”朱夫人盯着朱易,看得他汗毛直竖。

    “娘,您就放心吧,我和老爹没啥事,是易儿帮老爹解决了礼部为皇上大婚准备的贺礼难题,所以老爹才会如此说,我说的是真的,不信的话,您等老爹酒醒了一问便知。”朱易连忙解释。

    朱夫人冷哼一声,转身离开了书房。

    朱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暗道:“别看老太太和老头说话句句扎心,还挺关心老头的,那气势,吓死我了。”

    接下来几日很平静,工部开始在全国各个炼铁厂推广新式炼铁高炉,只是懂得建造新式高炉的工匠不多,推行的并不快,需要一段时日。

    逐步培养出更多工匠,才能提速。

    此外,工部下令加紧制作离心风机,这是和新式高炉配套的设施,只有高炉没有新式风机,风力达不到,也无法炼铁成水,二者缺一不可。

    另外又炼了几炉玻璃,在朱易的授意下,培养了数十个炼制玻璃的年轻匠人,他这是为以后成立皇家产业集团做人才储备。

    其余时间,他则守着工部的铁匠和木匠,让他们加快速度,制造他设计的螺旋抽水机。

    一开始,不管是铁匠还是木匠都对此不解,后来朱易让木匠制造了个小型的螺旋抽水机,长约两米,拿到一个水塘旁做实验,见此物能把水抽到两米高的地方,速度比水车还快,顿时惊为神物,不用朱易催促,所有人都牟足了劲干活。

    他们已经隐隐明白朱易的打算,大明连年大旱,如果这东西能大批量生产,旱情就能尽可能的减轻,能救下许多人,功德无量。

    四月三日。

    朱由校大婚的日子。

    虽说皇上下了命令,一切从简,可毕竟是皇上大婚。

    普天同庆,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海洋里,就连辽东沈阳辽阳失守的悲切气氛都一扫而空。

    终于到了各部门献上贺礼的时候,最先出来的是吏部。

    吏部,可谓是六部中权利最大的一部,贺礼是用黄金雕刻而成的万里江山图,磅礴大气,把整个大明都囊括了进去,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惹来一片赞叹,吏部的人自然是得意无比。

    然后是户部,献上的是黄金铸就的五谷,代表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虽没什么出奇之处,却胜在稳当,至少不会出错。

    接下来是兵部,刑部,督察院,翰林院等部门,一一献上贺礼。

    大都是以金玉制作的贺礼,也有部门收集了五六面玻璃镜当贺礼,都是朱易早先制作的,因众人都见过,并没引来太大的轰动。

    “礼部的人怎么还没来?”

    “工部的人也没来,怎么回事?”

    “这可是皇上大婚,为皇上献贺礼,迟迟不来是对皇上大不敬。”

    “我等定要参他们一本,目无君上。”

    众人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礼部和工部的人前来,顿时炸了锅,议论纷纷,都想让皇上治两部官员的罪。

    “启禀皇上,礼部和工部制作的贺礼比较特殊,运输的过程中不可有一丝大意,还请皇上稍等片刻,马上就到了。”

    王佐出列,不满的瞪了众官员一眼,吓得众人缩了缩脖子,此时他们才想起,工部尚书已经入阁议事了。

    “皇上,礼部贺礼到,请诸位大人让开一条道。”

    一位太监站在门口高喊一声,所有官员纷纷望去,只见数十人抬着六块八尺高,三尺宽的东西走进来,上面遮着一层红色刺绣,让人看不清里面的东西,后面还有六个箱子。

    这些抬东西的人全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有丝毫大意。

    “臣孙慎行,代表礼部祝贺皇上大婚,送上贺礼,请把红绸掀开。”

    孙慎行说完,抬东西的人小心的拿下红绸子,顿时引来无数惊叹,所有人都直直的盯着六面宽三尺,高八尺的镜子。

    镜子他们不是没见过,在场的诸位官员,大都从朱延禧那里得了一面。

    但那些镜子最大不过一尺,小的只有一寸,而且清晰度也不如眼前六面。

    六面镜子镶嵌在被雕刻成龙凤形状的紫檀木中,配成三对。

    人站在镜子前,可以仔细打量自己,整理衣冠。

    朱由校和皇后张嫣呆了一会儿,随即兴奋的走过来,站在每个镜子面前打量着镜中人,这贺礼再合适不过了,把今日所有的贺礼都比了下去。

    “皇上,这是六套琉璃器皿,乃是最为上乘的琉璃,如水晶一般,毫无杂质。”

    孙慎行让人打开木箱,这次惹来更多的惊叹,许多人的哈喇子都流了出来。

    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直晃人眼,可以说此物只应天上有,世间哪得几回见?

    孙慎行小心的拿起一只玻璃杯,双手递给皇上道:“皇上,请您过目。”

    朱由校接过琉璃杯,仔细打量,比宫中任何一件琉璃器皿都要好千百倍。

    “孙慎行,你很好,你们礼部费心了,朕很满意,皇后,可还满意?”朱由校看向一旁的张嫣。

    “自然满意。”张嫣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晶莹剔透的琉璃,还被制成了杯子,盘子等器皿,如何不满意?

    “你们礼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给朕讲讲。”朱由校翻来覆去的打量着玻璃杯,随口问道。

    “不敢欺瞒皇上,此物得了工部员外郎朱易的帮助才制成的,礼部的贺礼,有工部一份心意,我们礼部不敢独揽。”孙慎行躬身道。

    王佐看了眼孙慎行,暗道:“算你小子还有些良心,没把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

    “工部员外郎朱易?此人大才,朕要重赏。”朱由校把玻璃器皿放进箱子,让人抬进后宫,这东西可不能碰坏了,先抬进去再说。

    王佐立即道:“皇上,请您先看工部的贺礼,不过,需要陛下移驾才成,这里无法观看。”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唰唰唰的望过来,不知王佐搞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