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当下的三代人 »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三卷 第一章

    对于跋山涉水而来的小姨子,袁和很上心,不但第一时间写信报了平安,并且亲自送去了纺织厂做工,纺织厂外地刚来的女工,一个月115块的工资,每个月还会有计件奖金,那怕手慢也能有二十多块钱,满一年后基本工资在看情况增加,也是做六休一。这让哪怕不上缴筛沙子的钱,一个月顶多也就九十块左右收入的陈云碧及其满意,主要进工厂里做工,在哪个年代的农村人看来,是比干农活和苦力轻松的,尤其还有休息天这么一说,那真是开了洋荤了。尤其自己二姐的变化,也着实让这个从小在农村,其实过得比别的女孩还算将就的陈云碧,觉得外出打工是很有必要的。能穿上集市上根本不会出现,也不会售卖的好衣服,能吃到除了辣味、咸味、酸味以外,那种发自天然的鲜甜入魂的口味,尤其洗头原来不是用肥皂或者洗衣粉的,而是有专门的洗发水,以前听二姐说起,那是不太信的,尤其洗了脸是要擦润肤露的,不是说用水擦一擦就完事的,一切的一切让人很开眼界。如同陈云芳第一次知道这些时一样,就是这么如今看起来很简单的时,在那时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行为,而陈云芳那时有好心的倪阿姨教,陈云碧如今就有自己的姐姐教了。

    在陈云碧的嘴中,陈云芳知道了自己三妹妹已经在过年时出嫁了。是闹腾一年多时间,才算半情愿半绑着的出嫁。因为一开始老三陈云娣,在听说郭家那般好条件后,自然是极为动心欣喜的,而且郭老汉也很鸡贼,在陈父答应婚嫁后,立马就下了聘礼,还让十里八乡的人基本都知道了,他大儿子要和陈家三姑娘结婚的事情。至于陈家小祖宗建娃子的户口问题,郭老汉更是捏的死死的,声言那天扯结婚证,那天就亲自带着陈父去落实办理。并且提前把一系列手续都代办好了,拿着相关他家建娃子的材料都是盖了圆坨坨红章的,这让看到这些手续的陈父,那是完全相信这个亲家,肯定十拿九稳能办妥。这和当时农村普遍都是法盲,对许多行政事务完全可以说不了解,比如从没有听说过收养手续,或者村委及镇民政开具的合法收养证明等,因此被郭老汉才能拿捏住,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开各类证明,哪怕是今天开证明,只要群众依法去窗口合理诉求去办理,就算有的工作人员是刁一点,但多跑几次也是能办到的。但是那时包括今时,许多群众是很怕和政府单位沟通的,都希望托托所谓的关系,其实就是文化延伸和法制意识还未到达农村居民的内心。这和几千年来行政垄断,不于下民知的情况也有关系,即使我国大力普法,推进相关农村法制化建设,尤其是让农村孩子上学脱盲,但是这个情况不是短时期就能改变,何况九十年代的时候。

    因此郭老汉这种在地方机构游走,又有地方人大资格的人,在许多村民眼里那就是大能人,而且其也却是熟悉相关事务,以此作为自己出来混的本钱,而村民们哪儿知道那么多弯弯绕。所以陈家建娃子的户口,其实不是那么难办,只是相关材料手续,当时村一级人员根本说不清楚,镇里事务在改革开放下,也是在及其复杂中改革适应,即便陈父算是小生意人,比普通村民要见多识广一点,但也是搞不清要怎么问,所以无法陈诉相关诉求,那时接班制下的办事人员,他们的水平也有限,自然也很难理解甚至主动为这类群众办好事情,因此陈父屡屡碰壁,如果放到现在,那是完全没有多大问题的事,窗口人员就能说清楚大概事务,所以十几年普法成功后,陈父也因为当年这个事,对郭老汉有着极大的成见。而当时郭老汉的出现,那是如同让他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因为建娃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就是他陈老汉的命根子,小宝贝儿没有户口,小学还好说,中学怎么办以后怎么办。所以嫁个女儿就能办成他心里的大事,那自然是划算极了,而且亲家的条件那摆在那里。尤其秋粮征收后,袁家姑妈姑父因为被家里人连累,而搬去市里居住后,陈父觉得袁和家已经开始日落西山。而如今在县里算的上有头面的郭老汉家,那郭老汉的大哥已经是副县级的办公室主任,那在当时农村那懂什么官级职称的,直接就觉得是副县长了,那可是当时农民眼里老大的官了。

    不过陈父很有自知之明,那是万万没想过沾那么大的光,只想着郭老汉能拉他儿子一把,把自己纠结许多年的户口大事给办了,那就算沾了大便宜了。至于郭老汉家的实际情况,比如两个儿子都有一点残疾,大儿子眼睛有点轻微斜视,以及长的实在不怎么样,尤其小儿子天生智力残疾的情况,那是一点也没有给自己女儿讲。等郭老汉用建娃子的户口,拿捏住陈父,并下了聘礼后,陈家老三才在一次赶集约着见面的情况下,第一次正面见到了郭老汉的大儿子。着实让一向有些爱美的老三,及其的不喜欢和抗拒,但郭家母亲虽然是个文盲,却是个很会来事的人,看出了陈云娣的不喜,所以那是好吃好喝的伺候,集市上陈云娣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这个未来当婆母的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就像哄孩子一样,把陈云娣给哄的没有当场难堪。郭家大儿子,那是及其喜欢陈云娣的,毕竟那个男人不爱好看的女人,尤其还是相亲失败无数次的男人。因此母子两,那是对陈云娣百依百顺的。

    就这么着陈云娣也是心里不太舒服的,回家和陈父大闹了一场,陈父是拿出了“家长的威严”,响刷子牛鞭子讲道理。相亲正式见过后,郭家老汉夫妻俩,那是好吃好喝时常送来,都是县里郭老汉的两个兄弟送给郭老汉家的。尤其郭母纵容陈云娣打麻将,这让一直有些贪玩的老三,悄无声息的入了鼓掌,时不时的郭母就来接陈云娣去家里玩,安排附近的姑婶之类的配撮麻将,搓通宵那是家常便饭,还给把饭端到饭桌上伺候着陈云娣,赢了就是陈云娣的,输了就算郭母的。几个月玩下来,陈云娣在家挨打,出门就有福享,男人好不好看,自然将就下算了,虽然也有村里一起玩的女生对她说三道四,但是郭老汉居然给买了女士自行车,还有手表、金耳环、金项链,让自己是儿子亲自送上门去,这在当时可是极为贵重了,相当于如今给买了宝马加一身名牌的效果,堵住了村里悠悠众口,陈父也是觉得有面子的。因此一年多时间下来,陈云碧半推半就的,也就从了郭家大儿子,在正月里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