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成朱慈烺,流着泪逆袭 » 第二十四章 在徐光启面前玩脱了

第二十四章 在徐光启面前玩脱了

    如果放在网上,那么就有一个公众号网文标题:论如何忽悠一位科学家。

    作为一位跑业务出身的前销售经理,林和宁端坐在花梨木高背椅上,用琵琶大袖掩着口,咳了咳,一本正经地说道:

    “其实,我跟利玛窦、汤若望他们一样,也是为了追求大道而来。”

    “哦?敢问是何大道?”徐老在仆人的搀扶下,坐在圈椅中,端着茶喝了一口:难不成又是一个传教士?不知道这次又是传的什么教?

    “呃,我们知道,一天之内,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每天为一个周期,反复循环;我们还知道,一年之内,气温随着四季起伏,一年为一个周期,反复循环;那么,我们把时间拉长,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长度上来看呢?是不是气温同样也存在一个起伏波动的周期,反复循环呢?”

    闻言,徐光启睁大了他浑浊的双眼,挺直了脊背,身体前倾:“此话怎讲?”

    林忽悠见徐光启有兴趣了,于是一边努力回忆竺可桢的文章,一边可劲儿地瞎编:“你看啊,《左传》说过,山东鲁国冰房里得不到冰,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明气温高啊,今天山东冷得要死,而两千年前却气候温暖;还有,《诗经秦风》里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钟南山位于西安之南,当时还有梅树,现在这么冷,怎么可能栽种梅树?说明当时比今天要温暖。然后到了一千四百年前的东汉末年,魏晋时期,曹丕在淮河广陵视察演习时,淮河突然结冰;南北朝时期,南京覆舟山还筑有冰房。你想想,南京啊,还筑有冰房,岂不是气温比起绿竹猗猗的秦汉要冷得多?接着,到了一千年前的隋唐,气温又开始温暖起来,你看,西安皇宫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和柑桔,如果气候不适宜,这些植物都种不活的。”

    林和宁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又过了几百年,到了距今五百年的时候,太湖全部结冰,杭州频繁下雪,气温又普遍下降;两百年前有段时间气温上升,北方地区还能种植大片的竹林,冬天还比较温暖,但是近五十年来,你发现没有,气温越来越低、尤其是冬天越来越寒冷。”

    徐子先作为扛把子的头号科学家,他闭上眼回忆了一下以往看过的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各地的物候信息,原本散漫无章、毫无关系的事物,在这位番邦女子的讲解下,一下子就像是串成珠串的珍珠,纷纷连缀起来,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长达数千年历程的历史景象。

    他似乎看见了先辈先圣们在茂密森林里牵象骑虎、披荆斩棘的模样;他似乎看见冰雪严寒之下,强盛一时的汉帝国分崩瓦解的情景;他似乎看见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袒胸露乳的纤薄丽人;他似乎看见了风雪交加之下神州陆沉,宋朝最后君民跳海自尽的决绝……如今这波动的曲线落在谷底,一幅被揭开真相的历史画卷,残酷地摆在了他面前。

    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相信了林的说辞。

    因为这在不间断记录历史的中国人这里,就是一戳就破的窗户纸,太容易验证了,太容易确信了。

    但是徐子先、徐保禄、徐大尚书,依然保持着四平八稳的气度,将内心惊涛骇浪深深地掩藏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徐公瞬间想到的,根本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如果说几百年是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历史上也几乎证明了气温下降与亡国之祸有着几乎如影随形的密切关系,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今一年比一年厉害的寒冷干旱,是天注定的亡国之世?因为这是“天道”,几百年都要循环一次的“大道”,随之而来,很自然就能推导出来的结论就是:如今糜烂衰败之景象就是运气不好,就是该亡国了。

    “那么……贵国派你来是为了什么呢?”作为泱泱大国的次辅,面子还是要绷住的。

    林和宁不知道自己已经玩脱了,她还以为自己得计,连忙吞了吞口水说:“我听说陛下在编写历法,如果可以,我请求加入历局。”

    “我这边可以提供一些仪器,比那些洋和尚的东西好用多了,我可以……”

    “咳咳咳……”忽然,徐子先大声咳嗽起来,好像是老毛病发作一样,咳得惊天动地,周围的仆人不停地走来走去,给他顺气,给他拿药。

    一时间,林和宁无法再说下去,她尴尬地停在原地,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离去。

    过了一会儿,徐子先才缓过气来,他只是摆了摆手,说:“老夫身体欠佳,实在是失礼了。你的请求老夫已经知晓,不过这个事情事关重大,需要报请朝廷、请示陛下,你还是先回去等消息吧。”

    呃……这话听得,怎么像是面试时淘汰人的经典用词:如果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

    林和宁顿时懵了,她到底哪里出错了?为何徐老的态度一下子大变,都要赶走她了?

    不是说,穿越者一展示自己的卓越见识,土著就要纳头就拜吗?

    可是,不待她争辩,仆人就已经送客,客客气气地将她送到大门外。

    这个本来进行得好好的计划,一下子断了线索,林和宁傻愣愣的还没回过神来。

    孙占奎一直在外面等候,他驾驶着马车迎上来。跳下车,恭恭敬敬地询问:“小姐,接下来我们去哪里?”

    林和宁没有想到一个能够接受外国传教士在自己国家核心结构编历法的大明高官,会愚昧保守极度排外,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隐情,她一定是说错了什么。

    揉了揉太阳穴,她有着任务失败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失败的挫折感。

    “接下来……我们去找房子,买个房子先住下来。”

    这年头,就不能做“北漂”了,尽管这个年头的京城房价也高昂,不过架不住林和宁现在是款姐,有的是银子。

    林和宁终于在四百年前实现了京城有套房的梦想,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