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 (求追读)第三十五章 这枪,还能更强!

(求追读)第三十五章 这枪,还能更强!

    山海关,校场中。

    朱常洛用看傻子的眼光看着高淮,心里想,若是我没有招揽来马军统领,这两千人马,就算硬塞给我也不会要,纯属是浪费银子。

    朱常洛转身看向身后的李如梅,客气言道:

    “李将军,你看这‘龙骑军’如何?”

    高淮眼睛跟着朱常洛像后面看去,耳朵里听到将军姓李,便不由得心中一动。

    这在辽东若是提到了李家,便只有那一个李家。

    李如梅眼神却是盯视着鲁密铳和三眼火铳。

    李如梅算是老派的军人,他自有习练弓马,闪射长弓,在朝鲜战场上更是多次远距离“狙击”了倭寇家将。

    而对于火铳,李如梅一向颇为轻视,在统兵练兵之上,和戚继光将军颇有理念冲突。

    李如梅所说,若是对于老一代火铳来说,还算是颇有道理的,但面对朱常洛参与改进,领先世界至少百年的火铳,李如梅毫无信心,说弓马一定远胜火铳。

    “‘龙骑军’比辽东骑军差了不少。”李如梅懂得朱常洛的意思,丝毫没有给高淮的面子。

    “敢问李将军尊姓大名?”高淮倒也不是完全的傻子,听到这位将军姓李,又提到了辽东骑兵,客气问道。

    “末将李如梅,待罪之人,承蒙太子殿下不弃。”李如梅沉稳道。

    “‘龙骑军’能得李将军统领,咱家自然是放心的,定能重铸李成梁和令兄的荣光。”

    高淮听到这人是退隐已久的李如梅,吓了一跳,自知手下这两千“龙骑军”再也留不下来了。

    笑话,人家是前任辽东的总兵官,区区两千骑兵,只能说大材小用,还能说训练不好?

    “高公公为了父皇的‘龙骑军’尽心尽责,自是好的。”朱常洛看高淮又乖了,倒也不穷追猛打,

    “可高公公手上还领着父皇交代的辽东矿税,矿税乃国家政策。

    前几日高公公还说正在核查账目,本宫便不久留高公公了。”

    朱常洛不是得寸进尺的人,只是想着三言两语,把高淮赶紧大发出去了事。

    高淮一听,脸色苦闷。

    心里说,本身我在那里核查账目,核查的好好的。

    你前两天把我叫出山海关,威胁了一顿,又让我答应你四个条件。

    今天又来夺我的‘龙骑军’,不仅如此,还大耍威风,出尽了风头。

    你若是爱出风头也就算了,年轻人嘛,可你为何在出了风头之后,还要把本是主人家的我,扫地出门?

    高淮心中愤懑,但看见从两旁隐隐约约要围上来给他扔出去的锦衣卫,还是乖乖的提出告辞,自行离开了。

    还是这样乖一些好。

    朱常洛看着高淮离去的背影,心中暗道。

    回首与李如梅一同走上校场高台,巡视着场下的‘龙骑军’。

    朱常洛见场下龙骑军多半都算听话,心中大定。

    朱常洛刚才叫戚盘宗和赵士桢演练火器,不只是为了应付高淮,装x而已。

    更深层的目的是,他并不想太重地借助辽东李家的势力。

    若是刚才开始,便要李如梅出场,自然也能另这些‘龙骑军’信服,但若真的那样做,极有可能让这支‘龙骑军’,变成了李如梅的私军。

    这倒不是朱常洛不信任李如梅,一者李成梁还在,还能活很多年,辽东李家的势力根深蒂固。

    二者若是借着‘龙骑军’的架子,给李如梅发展成了他李家的私军,那这不是纯纯的冤大头行为吗?

    “李将军,点将吧……”

    日头西斜,夕阳下,树影拉的极长。

    直到这时,校场点兵,才算结束。

    这小老头身体真好,点校了一天军队,朱常洛有些累了,再看着一旁生龙活虎的李如梅,心里老大的不平衡。

    他才二十多啊!

    怎么身体都不如四十多岁的李如梅呢!

    “辛苦李将军了。”朱常洛留了李如梅吃便饭。

    “太子殿下言重了。”李如梅客气道。

    “请问李将军,对这火铳如何评价?”朱常洛有些好奇,这个时代的顶尖弓马武将,对火铳这种新式兵器是怎么看的。

    “不怕太子殿下笑话。”李如梅面容之中多了几分凝重,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

    “我认为现在火铳的上限,相比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还是有很大差距。”

    “嗯,还有呢?”

    看太子殿下面上没有什么责怪之色,李如松放下心来,说道:

    “现在的火铳虽是优良,但战斗力只是勉强和弓箭相似,火药难以贮存,若是被敌人劫营火烧,便全无战斗力了。”

    李如梅前几日自然也听到了那一声巨响,知道是火药被炸了。

    李如梅见朱常洛仍没有变脸,倒是放下心来,这个太子,气量倒是不小。

    “李将军,你还记得多年前,戚督军演示的火器吗?”朱常洛问道。

    “多年前,戚督军也曾给家父演示过火器。”李如梅点头。

    “那时的火器,相比现在,何如?”

    “相比戚督军那时得火器,不论是威力、可靠性还有射程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李如梅仔细地回想着,确认到。

    “那十年之后的火器呢,再过十年呢?”朱常洛问道。

    李如梅听着朱常洛的话,愣了一下。

    火铳无疑是刚出现的兵器,老实说,相比于善射的军士,并不会占很大的优势。

    真正要说火器相比弓箭,占据全面优势,还要到两百多年之后。

    可等到火器真正占据优势之时再去发展,那就为时已晚了。

    朱常洛进修了三次,自然是懂得“新事物”、“旧事物”的辨证道理的:

    火铳刚出现之时,虽然很弱小,但它终究会变得强大起来,取代弓箭这种旧时代的“船”。

    但李如梅却是没学过啊。

    呆呆地思索了良久,连饭都顾不上吃。

    朱常洛只得劝李如梅吃菜。

    李如梅苦笑了一声:

    “若是真如太子殿下所说,那我从小习得的弓马之术,便是全盘白费了。”

    朱常洛叹了一口气,便是如此想的军中之人多了。

    谁又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功夫,因为一个小小火铳,便全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