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书生有点凶 »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海寇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海寇

    不过可惜的是,那些海寇十分“狡猾”,每次都能提前察觉倭国和高丽水兵的动向。

    时间一长,虽然倭国朝廷对于藤真一郎遇袭一事十分生气,可最终也只能雷声大雨点小。

    藤真一郎的出事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对于倭国来说,也根本来不及另外再派使臣出使大梁。

    所以,他们这一次只能缺席大梁的年节了。

    这对于倭国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自从大梁内乱之后,倭国对大梁的觊觎之心可是比北周和西夏更甚。

    所以,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试图在大梁打开一个缺口。

    不过可惜的是,倭国和高丽的国力太弱了一些,虽然经营多年,但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而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李彧即将年满十六岁,按照大梁祖制,李彧可以执掌大权,但所有人都知道齐太后的野心,她一定不会让李彧顺利掌权。

    所以,在倭国看来,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好机会。

    可这次倭国没有使臣出使大梁,不论是消息还是行动,倭国的速度必定不及其他国家。

    无奈之下,倭国只能另外想办法,安排人手混在高丽使团之中。

    也就是说,在高丽这次派出的使团之中,除了李桂成之外,剩下的人要么是李胜贤的人,要么是倭国人。

    不过,就在高丽使团进入大梁地界之前,又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之事,整个高丽使团的人,包括李桂成在内,全都不见了。

    按照高丽前线传回去的消息,高丽使团是在离边境还有差不多两百里的地方突然消失的。

    整个高丽使团有三十余人,其实原本沿途都有高丽官兵的护送。

    说是护送,实际上也只是走走过场。

    毕竟,整个使团都是李胜贤和他的心腹精挑细选的,除了负责监视李桂成之外,还有的则是需要在进入大梁之后,跟高丽潜伏在大梁的眼线联系,交换情报。

    因为走的都是官道,所以正常来说,使团的行程十分安全。

    谁都没有想到,整个使团在一个晚上就突然消失了。

    出事之后,前线的将士已经当地的官府曾经多方搜查,但根本没能找到什么线索。

    这对于高丽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丑闻。

    倘若使团已经进入大梁,那高丽倒是能去质问大梁。

    可使团还没离开高丽就出事了,李胜贤只能立刻重新安排人手。

    只是如此一来,因为时间紧迫,就无法配合那些倭国人了。

    李胜贤重新安排出使大梁的,正是高丽的南延大君崔明浩。

    这样的安排对于李胜贤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般来说,这样的场合都是安排皇子为使臣。

    可高丽二皇子李宗旭已经被倭国暗中杀死,三皇子李桂成又生死不明,李胜贤也只能安排外戚。

    虽说高丽跟大梁一样,他们的大王都是世袭。

    但高丽一直人丁不旺,所以他们的皇亲国戚并不多。

    之前因为崔绍冲蒙难,在过去的一年里,崔家对自己颇有微词。

    于是,李胜贤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崔家。

    其实,在李胜贤看来,谁当这个使臣没有关系,最主要的还是能交换情报,带回来自己想要的消息。

    因为已经“耽搁”了一段时间,崔明浩他们只能加快脚程。

    终于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进入了大梁地界。

    剩下的那些国家,大多都是跟之前一样。

    因为对于这些小国来说,他们在面对大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要么是派出了他们大王或者国君的兄弟、子嗣,甚至是本人亲自出使大梁。

    西夏还是跟之前一样,派出了他们的长公主李纯。

    至于北周,这次倒是跟之前有些不太一样。

    这次代表北周出使大梁的是萧族族长之子萧远峰。

    在萧族,大家都已经认定萧远峰是萧族下一任族长。

    所以,这位北周使臣的分量也是极重。

    随着年节一天一天的临近,各国的使臣也已经陆续抵京。

    至于大梁的那些亲王也同样如此。

    到十二月初的时候,楚王、晋王和赵王已经先后抵达了京城。

    就连秦王和韩王,也早就有消息传来,说他们最多还有十日便能抵达京城,至于献王,听说他在得知自己最慢之后,也立刻加快了脚程,估计最多还有二十天,也能抵达京城了。

    反倒是在江西的燕王,一直都是慢吞吞的。

    按照时间来看,他极有可能会跟秦王和韩王同时抵达京城。

    燕王的反应在陈安晏的预料之中。

    显然,他也明白,只要他到了京城,很多事情就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因此,陈安晏认定燕王在路上一定会整出些幺蛾子。

    所以,在各地赶往京城的途中,陈安晏都安排了足够的人手,为的就是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从太医到御厨,在李丰年的身上,陈安晏几乎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考虑到了,这才让李丰年顺利进入了河北地界。

    只要离开了山西,陈安晏就放心了。

    因为已经多年没有回京,几位亲王在到了京城后都十分感慨。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来京城,却没想到先皇还给了他们回京的机会。

    据说,楚王、晋王和赵王在刚刚抵达京城后,便被齐太后传去了寿康宫。

    虽然没人能听到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但可以猜到的是,齐太后一定是想要说服这三位亲王支持李承。

    之后李彧也见过了他这几位皇叔。

    尽管他们也提到了先皇留下的那道圣旨,但李彧还是依照陈安晏的意思,表示现在还不是公布的时候,至少得等过了年节。

    又过了十天,秦王和韩王也抵达了京城。

    据说,秦王在途中曾遇到了袭击。

    所幸的是,他准备充分,那些杀手未能如愿。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用再藏着掖着了。

    李元凡一进京,除了进宫和拜访其他的亲王之外,还专门去了一趟陈宅。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秦王虽说在这些年里故意冷落李彧,但实际上却是支持李彧的。

    他甚至还主动游说其他亲王支持李彧。

    又过了十天,原本应该跟秦王和韩王同时抵京的燕王,终于跟献王一起进了京城。

    如此一来,所有的亲王都再次回到了京城。

    或许是因为多了这些亲王,这时候的京城要比往年热闹得多。

    不过,这些亲王倒是十分默契,他们除了互相宴请之外,很少会跟朝廷的官员来往。

    因此,就算是一些朝廷的官员相邀,都会被这些亲王婉拒。

    至于那些外邦使臣更是如此。

    不过,这样的局面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陈安晏在十二月二十八那天,在天外天设宴,专门请除了李文栋之外的七位亲王赴宴。

    让人意外的是,这七位亲王竟然都答应了。

    要知道,在这些亲王抵达京城之后,不乏一些朝廷的一品、二品大员设宴相邀,但这些亲王仿佛都说好了一般,就算是一些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官员,他们都没有前去赴宴。

    可如今,陈安晏一个小小的御史,他设的宴,这些亲王竟然都赏脸了。

    不少人都猜测,陈安晏极有可能是用的李彧的名义,所以这些亲王才会赏脸赴约。

    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之所以赴约,有着他们原因。

    对于楚王、晋王、赵王以及献王来说,他们在自己封地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陈安晏的大名,他们也听说,这次李彧之所以传召他们来京城,先皇的圣旨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陈安晏,所以他们也想看看陈安晏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得到李彧这般的信任。

    至于秦王和韩王,他们本就跟陈安晏相识,特别是韩王,西北的那场战事让李之仪对陈安晏十分钦佩,因此,旁人之约可推,陈安晏之邀不可辞。

    燕王就更简单了,他之所以前来,是想知道陈安晏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他更想知道,秦林、廖日泽以及葛忠平等人的死,究竟是陈安晏所为,还是单文柏他们所为。

    在这之前,他一直更加倾向于是齐太后派人所为。

    可是,他在来到京城之后,跟其他亲王一样,也进宫见过了齐太后。

    双方进行了简单的“对质”后,也意识到了可能是有人想要故意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实际上,双方已经对彼此失去了信任,所以,他们还是保留了对对方的怀疑。

    因此,既然陈安晏设宴,燕王还是想要看看陈安晏究竟想要做什么。

    今日的天外天已经被陈安晏包了下来。

    若是在之前,在临近年节的时候包下天外天一晚上少说也得十多万两银子。

    可如今陈安晏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尽管他的品级不高,但就算是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也不敢小觑。

    所以,天外天的掌柜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三万两银子而已。

    另外几个之前没有见过陈安晏的亲王,在见到眼前的这个少年时,心里都有些吃惊。

    而在几位亲王都入座之后,陈安晏却是来到了他们的面前,笑着问道:“不知几位王爷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可曾对那张椅子动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