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权心术 » 第一章

第一章

    公元前201年,大夏历八年,距大夏皇帝即位至今已过八年,大夏皇帝与王皇后的三皇子诞生,大夏帝大喜,册封三皇子为太子。

    公元前205年,大夏历十二年,王皇后病逝,大夏举国同丧,同一年,二皇子的生母林贵妃,登临凤驾,太子因生母去世,加上林贵人坐上皇后的位置,悲痛欲绝,从而大病不起,大夏皇帝将太子打发到夏京外三十里处的庄子养病。

    公元前219年,大夏历二十六年,孝仁帝驾崩,谥号“孝仁”,安葬皇陵,举国同丧一个月,而后太子登基,改元永安。

    ……

    永安历一年,三月份的春光照射在刚融化为雪水的地土上,春竹迫不及待的破开土壤,冒出了小尖。

    皇宫里,夏尘坐在软榻上,面对像小山一样堆积在面前的奏折,也头痛地扶着额:“嘶,该死,这才刚穿越过来就要收拾这么多破事”

    是的,现在的夏尘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年轻人,只是工作回家的时候不幸摔死,三天前,误打误撞地穿越在了平行世界的大夏时代。

    不过作为生在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的年轻人,夏尘也看过不少穿越古代的小说,接受能力还是不错的。

    因为,回不去……也只能认命了。

    这时候,殿外传来一声通报:“陛下,该上朝了,奴唤莞儿服侍您更衣。”

    夏尘应了一声

    “知道了”

    夏尘从行榻站了起来,到屏风后面准备更衣。

    ……

    百官齐齐行礼“陛下,圣躬安否?”

    夏尘摆手道:“朕躬安,众卿免礼”

    “众爱卿今日可有要奏啊?”

    户部尚书杜尚从百官列中走出:“陛下,臣有奏”

    夏尘抬了抬手示意杜尚书讲。

    杜尚书会意:“启禀陛下,今日收到北方洪城急报,近日洪城大雨连绵,引起长江泄洪,附近的村庄与庄稼都被淹了,百姓苦不堪言,请陛下开粮仓,派人接济百姓。”

    夏尘摸了摸下巴,问道:“洪城最近的城是哪里?”

    杜尚书回道:“是柳城,由刘成城主所辖。”

    “那先让刘城主开城门,让百姓们先进去吧,另外,从国库粮仓点三百石粮食送过去,由骠骑将军领五百人马护送,众卿可以异议?”

    “陛下”从文官中走出一老官员迟疑道:“陛下,国库粮仓所剩不多……可能,拿不出三百石粮食。”

    夏尘闻言,问道:“原来是户部侍郎,国库年年税收千石,为何会拿不出三百石?”

    户部侍郎无奈道:“陛下,年年税收千石不错,但是除去每年给官员,皇室的俸禄后,所剩不足千石,而年年都有各处州城喊粮食不够,需要先帝下旨开粮仓支援,现在国库也只剩三百石了。”

    夏尘摸了摸下巴,从以往朝代历史来看,大夏的赋税算是最轻的了,前朝这么重的赋税都能撑下去,前朝皇帝更是天天败家,国库还有数不尽的财宝。

    我大夏近年来无灾无难,怎么会不够粮食呢?

    嗯……

    贪官,该拉去砍了!

    正在夏尘的思绪游离于朝堂之外时,大殿又走出一文官

    “陛下,若不然,于附近各城各调二十石粮食如何?”

    嗯?

    好主意,不用我全陶,就这么办了,这位大人能处,有事是真能出主意啊

    夏尘闻言,赞赏地看了一眼这位文官

    “爱卿言之有理,若不然从国库调出五十石,各城各调二十石,这样如何?”

    百官面面相觑,都在思考这个主意的可行性

    “臣附议,从周边各城调出粮食更省时间”

    “臣也附议,这样一来,国库也可节省更多粮食”

    “臣附议”

    正当夏尘准备下旨之时,大殿响起了一道不合群的声音

    “陛下,臣反对,从夏京下旨到各城需要数日时间,再从各城准备粮食到洪城也需几日时间,这样一来时间浪费就更多了,百姓等不起啊!”

    夏尘很愤怒,正准备下旨大展拳脚,完成一项拯救万民性命的成就

    却被人一声阻止,这就好像高潮的时候突然拔出来了一样

    夏尘气抖冷,想把这文官拉出去砍了

    这狗奴才怎么与朕作对

    不过稍微想一想,好像说得确实他妈的有道理啊

    夏尘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

    在现代,很多大企业都会捐助基金给贫困地区,或是救助灾区,在现代2021年,河南水灾,白象方便面就捐助了500万,本来白象方便面已经快要倒闭了,500万已经是全部资产,但是白象方便面还是义无反顾捐助500万现金,这让事后的白象方便面名声大震,因而起死回生,不少国人从此以后吃面只吃白象方便面

    但,古代重农抑商是通病,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没办法,这时候还没有现代的那种农业科技,只能人力耕种,但自古农商两不可缺。

    过度抑制商户发展会导致天秤向一边倒

    但没办法,古人对于这向政策已经深入骨髓,一时半会还没法改变,等到以后满满把商户重用起来吧

    夏尘突然打断朝堂上百官的吵杂声,说道:“集城内有名商户于三天后面圣,朕自有定夺,另外,户部尚书下朝之后留下,众卿退朝吧。”

    ……

    大殿上因为百官的离开,变得安静了许多,殿内的户部尚书与夏尘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户部尚书被夏尘看得有点头皮发麻,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您留老臣下来所为何事?”

    夏尘被打断了沉思,回神过来,说道:“户部尚书觉得重用商户如何?”

    户部尚书大惊,连忙阻止:“陛下!商户身份低贱而且狡诈,只会坑害百姓的血汗钱,这如何能重用?”

    夏尘也没有生气,对于这种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只是无奈叹道:“杜卿,朕虽年轻,刚即位不久,但是朕明白一个道理,农,商,工,业,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缺一不可的,但你要知道,如果过度抑制,只会让天秤倒向一边,到时候还有谁会做商人呢?”

    “百姓所用的吃喝用住,皆是由商人买下来带到别处去售卖,就好比如,洪城高产优质良绸,一匹只卖20文,商户到底别的地方却卖百文,你是不是觉得商户在此其中赚的可多了?”

    户部尚书回答道:“正是如此,由此可见商人狡诈,欺负纯良百姓,压榨百姓的血汗钱。”

    夏尘又继续开口说道:“杜卿可有算过,商人运送的成本,商人请镖局,走一趟三两,一趟运送百匹绸布,除去成本只得二两银子,再加上店铺租金,你觉得商人还能赚多少?”

    “你见商人家中万贯家财,觉得这是坑了百姓的血汗钱,那你可知,很多商人都丧命于运送途中,路上的各种恶劣?”

    夏尘越说越激动,还有一句话他没说,比起商人,我朝的贪官才是最大的毒瘤,滥用职权,贪污腐败,造成国库巨大亏空,这句话他不能说,谁也不能说,因为他也不知道面前的户部尚书有没有参与其中,毕竟……户部掌管财政。

    户部尚书沉默了许久,跪下开口道:“多谢陛下一番良言教诲,是老臣目光狭隘了。”

    夏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跪着的这位户部尚书,他知道,这位老顽固没有因为这一番话而改变想法。

    夏尘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道:“朕打算三日后面见城内有名商户,让他们出资赈灾,朕会发布一道圣旨,全力支持,到时候还需要户部尚书的帮忙,希望这次没有意外出现吧。”

    户部尚书拱手道:“臣领命,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

    夏尘摆了摆手,让他退下

    看着这位苍老的背影,夏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惩恶扬善,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腐朽的国家,趁他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