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十章:董卓进京

第十章:董卓进京

    又是一个夜晚,九常侍又在密谋。

    张让:“唉,如今太皇太后也没了,我们离死也不远了。”

    段珪:“是啊,如今京师全是何进的人,听说何进还要召天下群雄带兵进京,要诛杀我等,现在我们就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赵忠:“哼,不让我们活,他们也得死。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张让:“你的意思是,杀何进?”

    赵忠点点头:“对,就算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众人纷纷道:“对,杀何进,杀了他,拉何进一起死。”

    次日,九常侍来到何太后宫中求情讨饶。

    张让:“太后,太后,大将军娇诏召外兵进京要杀害我等,望太后垂怜,救救我们吧。”

    众人:“太后救命啊,太后救命啊。”

    太后:“起来,都起来吧。”

    太后:“瞧瞧你们这幅胆小的样子,有什么可怕的,你们亲自去大将军府赔礼谢罪,多送礼物,我再给你们讲个情,大将军还能杀你们不成?”

    张让:“太后,我等不敢去大将军府啊。”

    段珪:“若是我等去大将军府认罪,非成齑粉不可啊。”

    张让:“还望太后像上次一样,宣大将军进宫,我等在太后面前向大将军请罪啊。”

    段珪:“如果大将军还不肯饶恕我们,我们宁愿死在宫中,也不愿死在外面啊。”

    余人:“太后,救命啊。”

    太后:“行了,行了,就依你们吧。宣大将军入宫。”

    何进得了诏令,正准备进宫,袁绍拦下:“大将军不可进宫。”

    何进:“为何?”

    袁绍:“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计,大将军不可进宫,否则必遭其祸。”

    何进:“笑话,太后多次召见我,何曾有事?再说了,太后是我妹妹,还能害我不成?”

    袁绍:“大将军召外兵进京的消息已然泄露,此时断不能进宫啊。”

    何进:“我掌天下兵马,谁敢害我?”

    曹操:“若要进宫面见太后,先召十常侍等人出宫,然后可入。”

    何进:“哼,小儿之见,何必如此谨慎。”

    袁绍:“大将军一定要去,臣愿领精兵五百,随从护卫,以防不测。”

    何进:“唉,好吧,你也是好心,那你就带吧。”

    袁绍、曹操带着五百精兵护送何进来到宫门口。

    宫门的侍卫道:“太后有令,只宣大将军一人进宫。其余众人,不许随入。”

    袁绍拍了下曹操,两人对视,点点头,然后异口同声的说:“果然有诈。”

    袁绍接着说:“是啊,竟然还特地说只宣大将军一人进宫,这不是明显的里面有埋伏吗?”

    曹操点点头,回应道:“本初所言不差,我们速同大将军回府。”

    袁绍点头:“嗯。”

    袁绍正视前方,却看不到何进,急忙问道:“大将军,大将军人呢?”

    曹操一脸不可思议,皱眉道:“难道已经进去了?”

    袁绍:“不可能,宫内明显有埋伏啊,大将军怎么可能去送死呢?绝对不可能。”

    曹操要进宫看看,侍卫拦下道:“太后有令,其余众人不得进宫,否则按谋反罪论处。”说着,侍卫便进宫去了,并关上了宫门。

    谋反这个罪名谁也担当不起啊,前些时日夜晚之所以敢没有宫内的命令就闯皇宫,是因为有大将军何进带头呢,如今还没有和十常侍彻底翻脸,谁也不敢闯进宫去。

    袁绍急忙骑上马,并大喊道:“请大将军回府!请大将军回府!”(这里是用大将军回府好还是出宫好?)

    曹操也骑上马,大喊:“请大将军回府!”

    说话间,宫内传出声音:“何进谋反,已被诛杀,其余胁从,尽皆赦免,汝等速速退去。”说完,一个人头从宫内被丢了出来。

    袁绍定睛一看,竟然是大将军何进:“什么?大将军?”

    袁绍大怒,拔剑道:“宦官谋杀大将军,众将士,随我杀进宫去,诛杀阉党,杀!”

    众将士:“杀”

    袁绍大叫道:“没胡子的都是宦官,都杀了。”

    军士:“杀宦官,杀宦官!”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皇宫内大乱。

    一个侍卫看到一群军士提刀来杀自己,急忙喊道:“我不是宦官,我不是宦官。”

    军士:“你没胡子,怎么不是宦官?”

    侍卫:“我真不是,不信,你看。”说着,侍卫把裤子脱下了。

    一众军士看着,哈哈大笑。

    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势力和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就这样同归于尽了。但是,汉室会因此而复兴吗?并没有,天下将更乱。

    此时,一个人已率军来到了雒阳郊外。此人,姓董名卓,字仲颖。董卓成长于西凉,少有壮力,喜交豪杰,为人仗义。董卓参军后,屡立军功,先为郎中,后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至中平六年(189年),已升迁为并州刺史。此次,受何进密诏,带兵入京,清除宦官。

    董卓提雄兵十万,刚到雒阳郊外,就到雒阳城内火光冲天。董卓骑在马上,在队伍最前面,一直看着雒阳城,正犹豫要不要进城内去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却遇到了两个小孩共乘一马而来。董卓见这两个小孩虽略显狼狈,却仪容尊贵,又是在京都郊外,也不敢造次,遂上前问道:“来者何人?”

    坐在前面的那个小孩不答反问:“汝乃何人?”

    董卓皱眉,道:“西凉刺史董卓。”

    还是坐在前面的那个小孩道:“京师城内发生大乱,汝来保驾,还是劫驾?”

    董卓自然是说:“特来保驾。”

    坐前面的那小孩指着身后略大几岁的孩子道:“既来保驾,天子在此,还不下马?”

    董卓大惊,急忙下马,拜于道左:“臣西凉刺史董卓,拜见国家。”

    原来这两个小孩,年龄略大的那个是当今皇帝刘辩,此时十四岁,略小的那个是陈留王刘协,这年九岁。先前,张让见袁绍提兵攻入宫内,知道不可抵挡,急忙带着刘辩和刘协走小道潜逃出宫,骑马奔至北邙山的一条大河旁。张让回望雒阳皇宫,一片红光,想起自己数十年荣华富贵,如今一朝散去,又看着刘辩刘协兄弟,想起先帝刘宏昔日对自己的宠信,于是长叹一声,跪倒于刘辩、刘协面前,拜道:“老奴罪该万死,累陛下、殿下受惊。老奴自知罪重,唯有一死以谢先帝。陛下、殿下保重,老奴去了。”说罢,张让投河而死。刘辩、刘协遂共乘一马往城内而去。

    董卓刚把皇帝和陈留王接到军中,袁绍曹操等人就赶到了,袁曹等人看到这救驾之功竟然被董卓抢去,心中愤然不平,但看到董卓兵马甚多,也没有多说,众人遂一起保着皇帝和陈留王回宫去了。

    天微亮时,一个人打开家门,发现大街上又有许多军士。这个人心想,雒阳最近是怎么了,天天不安宁。又想起前些日子,先帝驾崩,新皇登基,京师难免动荡,遂摇摇头,叹了一声气。此时,旁边有三个小孩围在一起常童谣,歌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这个人听不懂歌谣意思,但是看到这三个孩童无忧无虑,倒也看开了一些。